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致康胶囊灌肠联合艾迪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国唤 姚辉 李尚日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致康胶囊 灌肠疗法 艾迪莎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是属于中医“肠风”“久痢”“痢疾”的范畴。目前通常用艾迪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传统的柳氮磺胺吡啶副作用明显减少,但部分患者近期疗效仍难让人满意。我科自200408以来,采用中成药致康胶囊灌肠配合西药艾迪莎口服对32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按2000年成都会议的诊断标准[1],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轻、中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58例,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18~65岁,病程0.5~15年,病变部位分别是左半结肠15例,乙状结肠24例,直肠19例;初发型19例,慢性复发型29例,慢性持续型10例,按分层随机分治疗组32例,对照组26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致康胶囊(西安千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灌肠加用艾迪莎口服,具体方法:将致康胶囊0.3×8粒剥去胶囊外衣,将其中粉末及颗粒溶于35℃左右生理盐水100 ml,于睡前保留灌肠,灌肠前嘱咐患者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灌肠后抬高臀部,使药液至少保留2 h,每晚1次,并联合应用艾迪莎口服1.0,4次/d,疗程两周。对照组单用艾迪莎口服1.0,4次/d。
       1.3  观察方法每日记录大便次数、腹痛、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状况,每周查1次大便常规,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疗程结束后1周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2000年成都会议标准[1],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每天大便次数为2次以下,大便常规正常,电子结肠镜检查黏膜正常为完全缓解;症状及体征减轻,每天大便次数<2~4次,大便常规检查红细胞及脓细胞<10个,电子结肠镜检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息肉形成为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大便常规,电子结肠镜无改善为无效。
       2.2  结果治疗后两组大部分病人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两组症状及缓解率见表1。治疗组中,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3例,完全缓解率75%,有效率90.6%。对照组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5例,完全缓解率50%,有效率80.8%。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电子结肠镜及大便常规恢复情况见表2,两组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对照(略)
       
       表2  两组电子结肠镜及大便常规治疗前后对照(略)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出现恶心、呕吐3例,食欲不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5%;对照组中出现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继续用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为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呈慢性反复发作病程,属于中医“肠风”“久痢”“痢疾”等范畴。致康胶囊由大黄、黄连、三七、白芷、阿胶、龙骨、白及、海螵蛸、茜草、龙血竭等14味中药,经现代工艺配制而成,大黄清洁肠道、通利水谷、涩肠止泻、收敛元气;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七止血,活血化淤,通脉活络;茜草凉血止血,活血祛淤;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龙血竭敛疮生肌,活血祛淤;阿胶甘甜厚肠,增加药物黏稠度。诸药依据中药理论合而达到清热凉血、化淤止血、祛腐生肌的疗效。我们采用直接灌肠,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且药液与创面直接接触,更能发挥作用。艾迪莎是美沙拉嗪的缓释剂型,其核心为5-ASA和赋型颗粒,包被聚甲酸丙烯酸酯,使5-ASA通过上消化道并以有效浓度到达远端肠管,作用于炎症黏膜,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介导物质生成,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或白细胞介导的氧自由基生成,抑制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2],从而消除肠道炎症和损伤。
       
       本组资料表明,通过不同途径给药方式联合应用两药,更能发挥肠道局部和全身治疗的双重作用,增加抗炎、止血、保护肠黏膜、促进病变黏膜的修复。其症状的完全缓解率和电子结肠镜检查黏膜的修复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138.
       
       [2] 胡品津.溃疡性结肠炎[A].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7.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