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材霉变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王利国 潘超美 贺红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中药材贮藏期间由于管理不善经常发生霉变,尤其在南方地区更为严重。中药材管理除了做好防止霉变的预防措施外,对霉变中药材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文章综述了近几年中药材霉变的生物防治方法及其作用机制。
       【关键词】  中药材 霉变 生物防治
       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基础。中药材贮藏期间常受到各种霉菌的危害,俗称“霉变”。这些霉菌分泌的有毒代谢产物使中药材发霉变质,直接威胁到群众的用药安全。目前,除了在管理上做好贮藏期中药材预防措施外,对发霉的中药材,由于其特殊的商品用途,常规性的化学防霉剂很难用于防治中药材霉变。目前,国内外用生物防治技术对中药材霉变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拮抗微生物筛选、微生物代谢产物、植物活性成分研究等,取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
       1  拮抗菌的防霉作用研究
       
       不是所有的霉菌都能引起中药材发霉变质,引起中药材霉变的霉菌多属于毛霉(Mucor spp.)、根霉(Rhizopus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拟青霉(Paecilomyces spp.)、芽枝孢霉(Cladosporium spp.)、镰刀菌(Fusarium spp.),以及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等产生有害毒素的腐生真菌[1]。这些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以及中药材的根、茎、叶、花、果实与种子表面。同时,另有一些微生物也广泛存在,但并不引起中药材霉变,相反却能对有毒霉菌产生拮抗作用,属于益微菌。
       1.1  木霉(trichoderma)  自从Weilding[2]首次报道了木素木霉T.lignorum 对几种土壤真菌有拮抗作用的研究结果后,许多人对木霉的生物防治作用产生了极大兴趣,陆续就木霉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开展了研究。目前已经报道的木霉至少对18个属29种病原真菌在体外或体内有拮抗作用,特别是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镰刀菌(F.spp.)、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li)、疫霉菌(Phytophthora spp.)、腐霉菌(Pyth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p.)等[3~4],其中多数真菌是中药材上的有毒霉菌。至今还未见木霉对曲霉、青霉等霉菌拮抗作用的研究报道。目前,国内外已开发生产了50多种商品化的木霉制剂,其中应用最多的木霉菌种有绿色木霉(T.viride)、哈茨木霉(T.harzianum)、康宁木霉( T.koningii)和多孢木霉(T.polysporum),特别是哈茨木霉的防治研究最为深入[5]。木霉的拮抗作用机制是多样而复杂的,有抗生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诱导抗性、协同拮抗作用[6]。现在已有人用分子水平对木霉拮抗机制进行研究,发现了和拮抗有关的ech42基因[7]。不同的木霉种类拮抗作用的机制可能不同,就是同一种木霉不同菌株其生防机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表明了木霉菌拮抗作用的复杂化。木霉生物防治作用的效果与菌株类型、霉菌的类型、宿主以及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1.2  植物内生菌(endophyte) 植物内生菌有内生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内生菌最早是在禾本科黑麦草中发现的,现在研究发现内生菌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组织中,越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内生菌越多,尤其从中药材中分离出大量的内生菌。李琦等[8]从沙棘中分离到链格孢属、青霉属、根霉属、芽枝霉属、毛壳菌属(Chaetomium spp.)、曲霉属、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p.)、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p.)、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spp.)等9个属的327株内生真菌,其中多数属于霉菌。表明霉菌不仅在中药材外部存在,在中药材组织内部也存在大量霉菌,而且属于不引起霉变的有益霉菌。最近,陈美兰等[9]分析了中药材内生菌与道地药材形成的关系,认为内生菌通过药材内部某种活动影响道地药材的形成。江东福等[10]在内生菌和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血竭形成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内生真菌对龙血树血竭形成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陈晓梅等[11~12]用4种纯培养的内生真菌分别与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无菌苗进行共培养,发现内生真菌对金线莲生长及多糖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许多植物内生菌能分泌活性代谢产物,这些活性产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作用是抑制有毒霉菌的生长。内生菌抑菌作用的机制很多,主要有:(1)产生抗菌素类物质。姜广策等[13]从中国南海红树Rhizophora chinensis中分离出来的内生真菌能产生灰黄霉素A和多种醌类抗生素,对酵母菌和霉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邹文欣等[14,15]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和蒙古蒿Artemisia mongolica的茎内分离到的10余种内生真菌,其体外培养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几乎全部含有抗瓜枝孢C.cucumerinum和黑曲霉A.niger两种霉菌的代谢产物;(2)产生水解酶。最常见的水解酶是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霉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几丁质和β-1,3-葡聚糖,内生菌通过水解细胞壁抑制霉菌的生长。譬如一种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内生细菌荧光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产生的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水平与它的防霉效果有密切的关系[16];(3)与有毒霉菌竞争营养物质。内生菌可以与霉菌形成营养竞争的对抗关系,使霉菌因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消亡。某些根际定殖的内生细菌能产生噬铁素与霉菌竞争铁元素,而中药材并不受其影响;(4)产生生物碱。植物内生真菌可以产生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对食草动物和昆虫具有毒性,其中一些对有毒霉菌也有防治作用。Li等[17]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Cryptosporiopsis quercina,从其发酵产物中得到一种新的酰胺生物碱(cryptocin),对霉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植物内生菌是潜力巨大、正在开发的拮抗微生物新资源。传统中药材以及一些特殊环境中生长的道地药材中存在很多内生菌,从这些内生菌的代谢产物中寻找新型抑菌活性产物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1.3  土壤放线菌  自从Cohn在1872年发现放线菌至今,已报道的放线菌有69属1 687种[18]。其中,用于防治中药材霉变的主要是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p.)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spp.)中的放线菌。放线菌对霉菌的抑制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线菌直接的拮抗作用,如对腐霉菌、镰刀菌、疫霉菌和丝核菌等霉菌的抑制作用。目前,以放线菌菌体本身为原料的制品已经商品化,如细黄链霉菌(S.microflavus) 制成的“5406”抗生菌在国内广泛用于霉菌的生物防治[19];另一作用是利用放线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抗生素。抗生素多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其它微生物生长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非酶类化学物质。我国在研究农用和医用抗生素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国家正式注册登记的抗生素类杀菌剂和防霉剂有十几种。这些防霉剂多数对中药材霉变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朱桂宁等[20]测定了抗生素防霉剂纳他霉素(natamycin)对溜曲霉A.tamarii等10种引起广西仓储烟叶霉变的主要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纳他霉素能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防止烟叶进一步霉变。
       2  植物活性成分研究
       
       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物质已超过40万种,其中许多成分具有很好的防霉效果,尤其在中药材资源中包含很多抑菌防霉的活性成分。这些中药材多集中在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伞形科(Umbelliferae)、禾本科(Gramineae)、唇形科(Labiatae)、木兰科(Magnoliaceae)、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蓼科(Chenopodiaceae)、木犀科(leaceae)、百合科(Liliaceae )、葫芦科(Cucurbitaceae)、莎草科(Cypce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 和樟科(Lauraceae)等。目前,来源于柑桔、杜仲、葱以及甘草等属的防霉剂已经在生产上应用。现在陆续有新的活性成分被发现有抑霉防霉作用。梁瑞云等[21]研究橙皮苷在酸性条件下对黑根霉、黑曲霉、拟青霉、毛霉和米曲霉等霉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傅强等[22]采用不同的溶剂提取连翘的有效抗菌成分, 测定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发现连翘提取物对霉菌有较强的作用,主要活性成分是连翘酚。银杏叶提取物中也含有很多活性成分,如银杏酮、银杏酸等对抑霉效果明显。另外,宫霞等[23]研究认为银杏叶提取物中多种长链酚类物质是主要的抗菌化合物,如白果酚(ginkgol)和漆树酸(anacardic acid)。目前已经研究过对霉菌有防治作用的中药材包括黄连、黄芩、大青叶、丁香、艾叶、土槿皮、黄柏、射干、马兜铃、松叶、鱼腥草、黄柏、苦参、连翘、知母、马鞭草、白头翁、蒲公英等[24]。从现有的研究看,植物中抑菌防霉的活性化学成分多数集中在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倍半萜烯类化合物中,但其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
       3  霉菌毒素的防治
       
   
       霉变中药材上霉菌可以产生多达数百种毒素,其中,对人类危害特别大且污染频率高的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杂色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烟曲霉毒素(fumonisins)、展青霉毒素(patuli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串珠镰刀菌素(moniliformin)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trichothecenes)等。目前,在饲料工业中主要通过物理吸附的方法消除被污染饲料的毒素,但不同材料制成的吸附剂脱毒效果差别较大。在国外,也有人用死体微生物吸附和活体微生物降解的方法消除各种毒素污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药材上危害最重的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 AF),尤其在南方贮藏中药材上普遍存在。目前,关于中药材上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和去毒研究有较多的报道。有人研究发现通过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技术可以降低黄曲霉毒素。Nagendra等[25]研究了4株双歧杆菌和2株乳酸杆菌吸附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结果表明乳酸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去除能力达到20%~50%。也有人用水解酶来降解黄曲霉毒素。Liu等[26]从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分离出一种可以水解黄曲霉毒素B1的黄曲霉脱毒酶(aflatoxin detoxifizyme),该酶通过打开双呋喃环水解黄曲霉毒素。
       4  问题与展望
       
   
       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资源,更是我国中医药产业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贮藏期间中药材由于管理不善常发生霉变,尤其在南方地区更为严重。在管理上除了做好防止霉变的预防措施外,对霉变中药材更应该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积极开展研究。由于中药材用途的特殊性,只有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才能保证既防治了霉菌的危害,同时又保证不会降低中药材的质量。利用植物源活性成分和拮抗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中药材霉变是生物防治的主要途径。许多中药材本身就具有防霉效果,所以开展药材源活性成分提取、药材内生菌的筛选、活性产物的结构分析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Devries J,Trucksess M,Jackson L.Mycotoxins and Food Safety[M].New York: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2002:237.
       
       [2] Weilding R.Studies on a lethal principle effective in the parasitic action of Trchoderma hamatum on Rhizoctonia solani and other soil fungi [J].Phytopathol,1932,22:837.
       
       [3] 徐 同,钟静萍,李德葆.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J].植物病理学报,1993,23(1):63.
       
       [4] 郭润芳,刘晓光,高克祥,等.拮抗木霉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2002,18(4):180.
       
       [5] 宋晓妍,孙彩云,陈秀兰,等.木霉生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6):20.
       
       [6] Woo S L,Scala F,Ruocco M,et al.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richoderma spp.,phytopathogic fungi and plants[J].Phytopathol,2006,96:181.
       
       [7] Woo S L,Donzelli B,Scala F.Disruption of ech42:endochitinase encoding gene affects biocontrol activity in Trichoderma harzianum strain P1[J].Mol Pl Micro Inter,1998,12:419.
       
       [8] 李 琦,孙广宇.沙棘中内生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 2006,22(10):300.
       
       [9] 陈美兰,黄璐琦,欧阳少华,等.植物内生菌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9):40.
       
       [10] 江东福,马 萍,王兴红,等.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竭相成的影响[J].云南植物研究,1995,17(1):79.
       
       [11] 陈晓梅,郭顺星,王春兰.4种内生真菌对金线莲无菌苗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13.
       
       [12] 郭顺星,陈晓梅,于雪梅,等.金线莲根真菌的分离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7):443.
       
       [13] 姜广策,林永成,周世宁,等.中国南海红树内生真菌No.1403次级代谢物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6):68.
       
       [14] Zou W X,Meng J C,Lu H,et al.Metabolites of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an endophytic fungus in Artemisia mongolica[J].J Nat Prod,2000,63:1529.
       
       [15] Lu H,Zou W X,Meng J C,et al.New bioactive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Colletotrichum sp.,an endophytic fungus in Artemisia annua[J].Pl Sci,2000,151:67.
       
       [16] Velazhahan R,Samiyappan R.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agonistic activities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isolates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and their production of lytic enzymes[J].J Pl Dis Prot,1999,106(3):244.
       
       [17] Li J Y, Strobel G A,Harper J,et al. Cryptocin , a potent tetramic acid antimycotic from the endophytic fungus Crytosporiopsis cf.quercina[J].Org Lett,2000,2:767.
       
       [18] 王 燕,宗兆锋,程联社.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21.
       
       [19] 峥 嵘.“5406”放线菌对小麦幼苗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2):150.
       
       [20] 朱桂宁,黄福新,黄思良,等.7种防霉剂对烟仓霉变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防霉效果的初步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25(2):150.
       
       [21] 梁瑞云,陆奕东,陈玲,等.橙皮甙的提取和抗氧、防霉性能研究[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9,15(3):4.
       
       [22] 傅 强,崔华雷,崔乃杰. 连翘提取物抑制内毒素诱导的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J].天津医药,2003,31(3):161.
       
       [23] 宫 霞,姚淑敏.银杏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9,20(9):54.
       
       [24] 操庆国,郭 钦,黄 敏,等.天然抗菌物质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06,34(3):10.
       
       [25] Nagendra S,Xiaorong Wu.Aflatoxin B1 binding abilities of probioric bacteria [J].Biosci Microfl,1999,18(1):43.
       
       [26] Liu D L,Yao D S,et al.Product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intracellular aflatoxin-detoxifizyme from Armillariella tabescens(E-20)[J].Food Chem Toxicol,2001, 39(5):461.
       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