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环境医学思想研究
作者:申红玲 沈伯雄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蕴涵丰富环境医学的思想和方法。文章对该书在环境污染与疾病之间关系的认识、预防疫病的环境治理、环境管理和治理方法等进行总结,并与现代环境医学理论进行对照,表明了王氏在环境医学思想方面的远创性。该总结和分析表明王氏的环境医学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医古籍 环境医学 环境污染 疾病
       Abstract:It contains many ideas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 in 《Suixiju Chongding Huoluanlun》 by Wang Mengying in Qin dynasty. It summarized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pollution and diseas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iseases preven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the methods for pollution control in this book,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ories about modern environmental medicine. It shows that Mr. Wang have create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idea in that time. The over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book are valuable for its utility. 
       Key words:Chinese medical book;  Environmental medicin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isease
       
       王士雄(1808~1868年),字孟英,清代嘉靖光绪年间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咸丰三年(1853年)2月,太平天国军分水陆两路,沿江东下,3月19日克南京。咸丰十一年(1861年)冬,杭州被克,王氏于次年春天急忙将三四两女草草遣嫁,只身迁往上海,妻孥踵至。战争期间民众体质下降、环境恶化、生存条件恶劣、聚居人口增加、大规模人口流动频繁以及国家和社会救济能力下降等,这些都促使了原本就存在于江南地区的霍乱等疫病的爆发与流行,致使本来不太可能出现重大疫情的时期,在战争的作用下,发生了区域性的特大疫灾[1]。此时恰逢上海“霍乱大行,司命者罔知所措,死者实多”。其妻徐氏患此病而莫能救治,其次女定宜也被此病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王氏相继痛失爱妻和爱女,目睹人民相继而亡的惨状,深感霍乱害人非浅,为救时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并慰藉妻女亲朋的在天之灵,王氏于是全身心地投入了霍乱的防治,他博览古籍,综合前人的论述,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潜心思考,于同治元年(1862年),在上海重新修订《霍乱论》,更名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2]。该书对霍乱的病因、病机、辨证及预防都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霍乱的发生、传播、流行与环境污染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故在预防上以搞好环境卫生,根治环境污染为首务,体现了王氏在环境医学方面的睿智。兹将其环境医学思想分析如下。
       1  阐述环境污染与疫病之关系,首倡臭毒为热霍乱之病因
       
       中医学中所称的霍乱是指夏秋之季,感受时行疫疠,疫毒随饮食而入,损伤脾胃,升降失司,清浊相干,临床以剧烈而频繁的吐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疾病。因其发病骤急,病变起于顷刻之间,挥霍缭乱,故名霍乱。其中不仅包括了西医的霍乱、副霍乱,而且包括了西医的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疾病。为了加以区别,因此,有人将霍乱、副霍乱称为“真霍乱”,将急性胃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称为中医的“类霍乱”[3]。
       
       王氏认为所谓霍乱有时行的真性霍乱,即热霍乱;有寻常的吐泻霍乱,即寒霍乱。病因有因饮食所伤者,有因湿邪内蕴者,有因气郁不舒者,有因感受“臭秽”邪气者。并认为热霍乱发病病因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一种“臭毒”疫邪,由于暑秽蒸淫、饮水恶浊所致,“凡霍乱盛行,多在夏热亢旱酷夏之年,则其证必剧……迨一朝卒发,渐至阖户沿村,风行似疫” [4]。在此,本文仅对热霍乱之病因进行分析。
       
       王氏认为热霍乱的成因主要是水浊,即水体污染,其次是气秽,即大气污染,明确指出了环境污染与疫病的关系,并以上海为例加以阐释。王氏生活在中国古代与近代交替时期。清朝国力衰败,外强入侵以及战乱频发,上海二十年来屡遭兵燹,加之“外国之经营日广,苏省又以为会垣,而江浙之幸免于难者,率迁于此。各省商舶麕集,帆墙林立,踵接肩摩,居然一大都会”,战争的频繁爆发、工业城市的形成、商业的繁盛、人口的密集,居住环境异常拥挤与恶化,而政府无力改善城市卫生并采取相应的卫生防疫措施,从而容易形成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清咸丰、同治年间,霍乱一再流行,尤以上海为甚[5]。当王氏来到上海时,上海已经存在“人烟繁萃,地气愈热,室庐稠密,秽气愈盛,附郭之河,藏垢纳污,水皆恶浊不堪”的局面[6],王氏故用“臭毒”二字来概括此地病因,一语中的。其曾祖王学权曾在《重庆堂随笔》对疫病的成因进行了非常透彻深入地分析,“因热气、病气、尸气”互相交织缠绕而成毒疠之气,因而疫病产生。而疫病“流行必在人烟繁萃之区,盖人气最热”。王氏认为这番话“于此日上海病因,尤为贴切。地气既日热,秽气亦日盛,加以疫气、尸气与内伏之邪欲化热病而不得者,卒然相触,遂致浊不能降,清不能升,挥霍闷乱,而为吐泻转筋之危证[7]。”
       2  区分细菌性食物中毒与霍乱,阐述生物性污染与疾病的关系
       
       王氏记载了许多医案,其中一些医案旨在把细菌性食物中毒与霍乱区分开来,以免误诊、误治,给后人以借鉴作用,从中看出王氏对霍乱一病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可以窥视出王氏对环境医学的一些正确认识,环境污染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其中生物性污染以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占主导地位,可以通过水、食物、空气、土壤污染,从而传播疾病。王氏在这几则医案中阐述生物性污染可以导致疾病。兹将几则医案分析如下[8]。
       2.1  误食天丝毒常州伍某向来身体健壮,但一天刚吃饭就突然叫腹痛而倒地,胸隔如刀割一般痛。对此群医束手无策,过了三天恹恹欲死。而一老者询问病情之后,磨陈墨汁给他喝,立刻止痛,病也马上好了,原来是误食天丝毒。王氏怕众人误把此症误作干霍乱,故特意将其记录于此以广见闻。
       2.2  误食蛇精有人于元旦吃汤圆完毕,刚要出门贺岁,忽然觉得腹部如同火烧一般,痛不可忍,继而晕绝仆地,过了一会儿才苏醒,诸医都说他脉细如死,不能治。而一丐僧却一望便知是误食蛇精,就取一药丸用水研磨灌下,病人一会儿就起,呕出数枚象雀卵大小的东西,后又吐出一鸡蛋大小的东西,剖开一看,原来是血丝中裹着一条小蛇。丐僧并分析其原因:“多年陈谷,蛇交其上,余沥黏着,误入腹中,乃成物,少停,即洞胸腹出。”王氏由此颇受启发,他认为此证病来迅急,好象食滞之干霍乱,但“证势之缭乱,较霍乱为尤乱”,因此不是霍乱,而是误食毒物。推而广之,“凡腹中卒然大痛,在饮食之后而无别证可凭者,多误食毒物。”并指出治疗方法,重用紫金丹,或玉枢丹研灌。
       2.3  中蚕蛹毒一人自幼喜欢吃蚕蛹,22岁时,腹部忽然痛得满地打滚,有人以为是绞肠痧,但其脉色皆平和,不是绞肠痧,而与其一起吃饭的人都安然无恙,也不是当时误食了有毒的食物。医生于是分析:“蚕动物也,与马同气,其性热,更益以椒蒜之辛,姑仿中马毒例治之,命吸人乳。”其疗效非常好,药一吃下,病就好了。
       3  力倡环境卫生,除秽保身消疫
       
       中医历来重视环境卫生,认为内外整洁,无污秽之气,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王氏通过长期的观察实践,认识到环境卫生的恶劣,浊水与秽气是疫病发生、传播与流行的重要原因,故在“守险”一节中,提出了许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和注意事项,以搞好环境卫生,杜绝疫病的发生、传播与蔓延,充分体现了王氏的重要的环境医学思想。
       3.1  保证水源洁净,以健身而杜病上海疫病特别是霍乱等胃肠道疾病怅然盛行,王氏认为与恶劣的环境、水源的污染是密不可分的,指出臭毒是霍乱等急性传染病盛行的主要原因。因此,王氏把注意水源的洁净列在“守险”之首[9,10],他认为“湖池广而水清,井泉多而甘冽”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人口稠密之区,疫疠流行之时,水源的丰富与洁净就显得更加重要,对疫病“可藉以消弭几分”,否则“必成燎原之势”。王氏的这个观点与现代水环境的观点[11]是一致的。
       
       王氏在当时的科学条件下,进一步提出了“水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措施,以预防霍乱的发生与蔓延,这些观点对现代的环境管理和环境治理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3.1.1  倡导疏浚河道,广凿井泉王氏倡导上至“为民上”者,下及“有心有力之人,平日即宜留意”,注意“疏浚河道”“广凿井泉”,不要使水体藏垢纳污,造成污染,人们注意不要饮用秽浊的水,这样的话,“直可登民寿域,不仅默消疫疠也”。这些观点已经蕴涵着政府在环境管理中重要意义;环境污染防治应该从源头做起,而不仅仅从末端进行治理。
       3.1.2  主张敛埋暴露,扫除秽恶王氏观察到:人们对生活垃圾、粪便等任意堆放、抛弃,任其暴露于外;疫病流行,人们大量死亡;尸体掩埋不深,甚至直接抛尸野外,这些都造成了外邪的孳生。故王氏主张“敛埋暴露,扫除秽恶”,这样可以“保身而杜病”,可以“御霍乱”。水污染的来源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医院污水、废物不适当堆放和填埋等。一些固体废物的堆放和填埋未经卫生学处理,长期由于雨水淋浸及风吹等原因使其中的有害成分被带入水中,形成污染。尤其是地下水遭到污染后,自净能力较差,污染物一旦进入地下水后,不易被清除,并能远距离转移[11]。所以现代环境治理中一般对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处理率有一定要求。王氏的这些环境观点符合现代环境的基本观点。
       3.1.3  建议投入药物,解毒杀虫王氏提倡用药物来净化水体和饮水消毒,其具体做法是每到夏秋时节,在食井中投入整块白矾、雄精,白矾、雄精的主要功效是解毒、杀虫、止泻,故能起到“解水毒而辟蛇虺”的作用;在水缸内浸入石菖蒲根、降香,石菖蒲能化湿、和中、开窍,降香能辟秽、化浊、止呕。
       3.2  改善大气环境,以解秽臭之气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大气的正常化学组成和适宜的物理性状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清洁新鲜的大气环境有益于人体健康;被严重污染的空气有害人体健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引起疾病,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大气污染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量超过大气自净能力,导致有害物质浓度增高,直接或间接影响健康。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人为污染。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小部分可以经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11]。王氏认为疫病流行,除了与水污染有关,还与“秽臭恶毒之气”有关,故主张在疫病传播、流行的时候,对居处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卫生防病措施可防止疫病流行[12]:
       3.2.1  空气要通爽王氏认为霍乱痧胀流行时,热气、病气充斥空间,这时,“房中人勿太多,门窗勿闭,得气有所泄”。如果病人“吐泻秽浊,随时扫除净尽,毋须熏触病人与旁人”。王氏还主张住房不论大小,必定要“开爽通气,扫除洁净”。其主张有一定的科学性。现代医学证明,大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而室内空气的流通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有些污染物经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使大气恢复原来的自然组成。
       3.2.2  人口不要密集王氏认为即使不得已而居住在“市廛湫隘之区”,也应该“人工斡旋几分,稍留余地,以为活路,毋使略无退步,甘于霉时受湿,暑令受热,平日受秽”。这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人烟稠密之区,疫疠流行,以地气既热,秽气亦盛”,人气最毒,人口密集,秽浊之气浓度大,细菌、病毒等易通过飞沫、飞沫核、尘埃等进行空气传播。另外,人口密集增加了人与人之间近距离接触传播的可能性。
       3.2.3  焚药以解秽气王氏认为“天时潮蒸,室中宜焚大黄、茵陈之类”,“或以艾搓为绳燃之”,“可以解秽气”,这些做法类似于西医的空气消毒法,有利于预防疫病发生与蔓延。另外,王氏还另列举了一种药物预防疫病的方法,即在疫病流行之时,“用川椒研末,时涂鼻孔,则秽气不吸入”。
       
       综上所述,清代王孟英在《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中提出了比较深刻的环境医学的思想和方法。王孟英认为污染与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提出疫病以预防为主,“守险”为上策。特别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也提出一些对现代环境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如政府在环境管理中的决策意义,环境治理应该从源头治理等,他同时也提出了治理水污染和室内空气的一些技术和方法,这在当时科学技术背景条件下,体现了王氏的远创性。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一书的环境医学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余新忠.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J].近代史研究,2002,5:97.
       
       [2] 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自序,见王孟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3.
       
       [3] 李家庚,余新华,王维武,等.中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347.
       
       [4] 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病情篇,见王孟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7.
       
       [5] 陆 翔,武 刚,肖红玲.王士雄《霍乱论》预防医学思想浅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2):10.
       
       [6] 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病情篇,见王孟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42.
       
       [7] 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病情篇,见王孟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47.
       
       [8] 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医案篇,见王孟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64.
       
       [9] 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治法篇,见王孟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8.
       
       [10] 杨雪军.浅谈王士雄对疫病的防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6):10.
       
       [11] 周宗灿.环境医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27.
       
       [12] 王孟英.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治法篇,见王孟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