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吡罗昔康乳膏的制备及稳定性考察
作者:康艳萍, 刘紫英    
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西 宜春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吡罗昔康乳膏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处方基质进行优选并进行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得到最优基质配比: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5%,硬脂酸为10%,吐温-80为4%,三乙醇胺为1%。结论吡罗昔康乳膏性质稳定,达到了乳膏质量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  吡罗昔康; 正交设计法; 稳定性
       Research on the Preparation of Piroxicam Cream and its Stability
        KANG Yanping,   LIU Ziyi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Engineering , Yichun 33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paration of piroxicam cream and its stability.  MethodsThe prescription maxtrix was optinived by the meaus of orthogonal olesign and its stability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The optimum maxtrix proportion was obtained as follows,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0.5%,stearic acid 10%,tween-80 4%,triethanolamine 1%.  ConclusionThe property of picoxicam cream is stable and reaches the standard of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Key words:Piroxicam;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  Stability
        吡罗昔康是昔康类非甾体抗炎药,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被各国药典收载。《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了片剂、软膏、凝胶、胶囊剂及注射剂。吡罗昔康抗炎活性大于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1]。其血浆半衰期长达36~45 h,剂量小,价廉,只需口服10~20 mg即可有明显疗效。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广泛应用,但其缺点是对胃肠道有严重的刺激性。若采用经皮给药方式,则可避免对胃肠道的刺激 ,减少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而大大降低副作用 ,同时又可提高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考虑到其软膏的油腻性和凝胶的易干性,患者使用不方便,因此设计制成了吡罗昔康乳膏,不但克服了以上缺点,而且患者使用感觉良好,由于不同的乳膏基质配比会影响乳膏的外观、稳定性和药物分散的均匀性,因此笔者以正交实验法对吡罗昔康乳膏的基质配比进行了优化和初步稳定性考察。
           1   仪器与药品
        TU181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HG9023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吡罗昔康(河南制药厂);吡罗昔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月桂氮卓酮(北京立精化工厂);硬脂酸(沧州双宇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吐温80(淄博海杰化工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安吉豪森药业有限公司);三乙醇胺(固安希星药业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设计根据理论知识及多年实践经验,乳膏基质配方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产品的稳定性[2],配方中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吐温-80、三乙醇胺的配方比例,这个比例适宜则可保持外观性状要求,又能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水平的选择主要是考虑水平幅度和数目。在工艺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水平幅度开始选得宽些,经过多次初步摸索实验,积累足够信息,再逐渐缩小水平幅度,工业试验水平数目一般定为三点,现将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吐温-80、三乙醇胺分别确定为3个不同用量。见表1。 表1  正交因素水由于因素数目为4,水平数目为3,故应当从3 n类型正交表中选择实验次数最少者来进行实验,现选择正交表L9(34)来安排实验,即组成9个配方,然后根据此9个不同配方照吡罗昔康膏配制方法配制成9份样品,分别编号为1~9号,以外观性状和含量进行考察(外观最好为5分,最差为1分)并进行综合评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3。表2  正交实验结果表3  方差分析由表2,3可以看出因素A对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因素D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因素B次之,因素C几乎无影响。因此各因素对稳定性影响的显著次序排列为A>D>B>C,提高稳定性各因素最优水平搭配为A1B3C2D1(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5%、硬脂酸为10%,吐温-80为4%,三乙醇胺为1%)。
        2.2  样品制备
        2.2.1  处方组成硬脂酸100 g,吐温-80 40 g,月桂氮卓酮 20 g,羟苯乙酯1 g,三乙醇胺 10 g,十二烷基硫酸钠  5 g,吡罗昔康  20 g,蒸馏水  加至1 000 g。 
        2.2.2  制备方法将油相,水相分别于80℃水浴中加热熔化,将油相缓缓加入水相中,不断搅拌使乳化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加入混匀在吐温-80中的已研细的吡罗昔康,再继续搅拌使之均匀,即得。
        2.3  物理稳定性实验
        2.3.1   离心实验取乳膏10 g置刻度离心试管中,以转速为2 500 r/min离心30 min,应无油水分离现象。
        2.3.2   耐寒、耐热实验
        耐寒实验:取乳膏适量与-15℃保存24 h,应无油水分离现象。
        耐热实验:取乳膏适量于55℃保存6 h,应无油水分离现象。
        2.3.3  均匀度全质均匀乳膏,在手掌中摩擦或涂在手上应无粗粒存在,在玻璃板上涂薄薄一层乳膏,应无肉眼可见的单独颗粒。
        2.3.4  酸碱度本品以1:3和1:5水稀释后以精密pH试纸测pH值,pH值应小于8.3。
        2.3.5  稠度应为半固体稠度适宜乳膏。
        2.4  含量测定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吡罗昔康20 mg)于100 ml烧杯中,加0.01 mol/L盐酸甲醇约30 ml溶解后,搅拌约15 min,溶解完全后,溶液100 ml容量瓶中,同法洗涤3次,15 ml/次,涤液并入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过滤,取滤液2 ml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0.01 mol/L盐酸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34 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吡罗昔康软膏吸收系数856计算[3],即得。
        2.5  稳定性考察采用最佳配方组成进行实验,对该乳膏在加热(39±1)℃,室温(25±3)℃,和冷藏(5±2)℃3种条件下的初步稳定性进行考察,并在上述条件下测定保存0,1.5,3.5个月乳膏中的主药含量、颜色、气味、均匀性、稠度、致病菌、霉变等,结果表明,吡罗昔康乳膏是稳定的。
        3  结果
        吡罗昔康乳膏在加热、室湿、低温条件下的初步稳定性及耐寒、耐热、离心实验结果分别见表4~7。表4  吡罗昔康乳膏加热条件下(39±1)℃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
           4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吡罗昔康乳膏达到了乳膏的基本要求,能耐受寒冷与炎热天气,不会因气候的变化在储存运输中发生变质,主药含量在两年中没有明显变化,处于稳定状态。
        通过正交设计法实验分析,得到吡罗昔康乳膏基质配比最优搭配为十二烷基硫酸钠为0.5%,硬脂酸为10%,吐温-80为4%,三乙醇胺为1%。吡罗昔康乳膏按此基质配比制备后外观性状良好,其稳定性方面在有效期内通过留样观察未发现破乳、分层现象。该产品的设计质量优良,使人们的用药安全得到了保障。表5  吡罗昔康乳膏常温条件下(25±3)℃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6  吡罗昔康乳膏低温条件下(5±2℃)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7  耐寒、耐热及离心实验结果
        编号耐寒实验耐热实验离心实验1无油水分离现象无油水分离现象无分离现象          2无油水分离现象无油水分离现象 无分离现象    3 无油水分离现象 无油水分离现象无分离现象    
        耐寒实验:-15℃;耐热实验:55℃;离心实验:① 转速2 500 r/min ② 时间30 min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吡罗昔康乳膏中吡罗昔康含量, 方法简便,快速,制剂中其它成分不干扰测定, 可作为该乳膏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杨文展,郑俊民,王洪秀 .吡罗昔康及其贴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5,12(4) :235.
       
       [2] 吴科锋,汤 南. 正交设计法优选5F疤痕乳膏基质组成及制备工艺[J].中国药房,2004,15(8) :463.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Ⅱ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4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