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肝癌患者化疗后的中医护理
作者:方勇,戴汉伍,孙 娟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肝癌; 化疗; 中医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肝癌在常见的恶性肿瘤处于第5位。临床上发现的肝癌多数为中晚期,并且多合并肝硬化,手术切除率低。介入法是目前对无法手术切除肝癌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即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同时合用栓塞剂治疗的方法(TACE)。肝癌患者行此化疗术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发热、肝区疼痛、肝功能损害、排尿困难等症状。现根据病人的表现辨证施护如下:
        1  肝肾阴虚型
        1.1  症状表现为右胁下积块,胁间隐痛,腹胀不适,纳差消瘦,精疲乏力,头晕肢软,耳鸣目眩,五心烦热,低热,盗汗,恶心呕吐,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1.2   护理本证以滋阴柔肝、凉血软坚为护理原则
        1.2.1  生活护理病房宜凉爽,安静,舒适。
        1.2.2  饮食护理 以清淡为宜,可用生地汁梗米煮稀粥,以养阴生津,兼以清热。可服枸杞百合粥:以枸札子30 g,百合30 g,粳米200 g水煮成粥。加入冰糖适量,1碗/次,1~2次/d。
        1.2.3  心理护理本型患者易心烦,应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2  肝郁脾虚型
        2.1  症状表现为右胁胀痛或右胁下肿块,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胸闷反酸,纳呆嗳气,舌淡胖大,苔薄白,脉濡或弦。
        2.2  护理本证以疏肝理气,益气健脾为护理原则。
        2.2.1  生活护理力求病房安静舒适,酌情参加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
        2.2.2  饮食护理进食以高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忌食土豆、芋头等壅阻气机的食品,对纳呆呕逆严重者配合使用陈皮、砂仁、竹茹等开胃之品,煎水代茶饮,有助于增进食欲,培其后天之本。
        2.2.3  心理护理 根据中医肝喜条达、恶抑郁的理论,劝导患者避免忧思恼怒,从多方面进行关心和宽慰,使肝气条达。
           3  脾肾阳虚型
        3.1  症状表现为神疲乏力,畏寒便溏,纳差,口不渴,右胁积块,胁间隐痛,腹胀如鼓,腹水足肿,目黄,身黄,黄色晦暗,舌淡有齿印,苔自腻,脉濡缓或沉迟。
        3.2  护理本证以健脾补肾、利水退黄为护理原则
        3.2.1  生活护理病房宜温暖向阳,多备衣被,防止受寒。
        3.2.2  饮食护理饮食要量少质高,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可适量食用胡桃、羊肉、山药等。可用山药15 g,芡实10 g,粳米适量,煮粥服食。
        3.2.3  心理护理本型患者精神疲乏,应调动患者积极性,使其配合治疗。
        4  气滞血淤型
        4.1  症状表现为胁下积块刺痛或胀痛,推之不移,拒按,或胁痛引痛,入夜更甚,倦怠乏力,脘腹胀满,嗳气呕逆,纳呆食少,大便不调,舌质紫暗或有淤 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沉涩。
        4.2  护理本证以舒肝理气,活血消积为护理原则。
        4.2.1  生活护理疼痛甚者卧床休息。
        4.2.2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辣、坚硬、肥苷之品。宜食桃仁粥,即桃仁10 g,去皮尖,水煎,取汁与粳米同煮,粥成后加入冰糖适量。
        4.2.3  心理护理患者因病程长,疼痛较重而悲观失望,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
           5  湿热淤毒型
        5.1  症状表现为右胁下积块,胁间刺痛,心烦易怒,身目俱黄如橘皮,发热,口干口苦,食少厌油,恶心呕吐,腹部胀满,便结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5.2  护理本证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护理原则。
        5.2.1  生活护理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病房清爽、干燥、通风,及时更换衣服,疼痛时禁用热敷。
        5.2.2  饮食护理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软食,禁辛辣。可用苡米适量研粉水调熟食,口渴可予梨汁、藕汁等。对大便闭结者,可用生大黄10 g泡水代茶饮,以利排除浊湿、热毒,保持大便通畅。
        5.2.3  心理护理患者往往对疼痛、黄疸、厌油等症状缺乏心理准备而忧虑重重,所以对患者应耐心解释,使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辨证施护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它强调根据不同的症证,结合中医的防病治病的特点,随四时气候变化加以调护,促进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恢复和保养正气,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健康,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