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毛德文教授治疗重型肝炎经验介绍
作者:龙富立, 覃光地,周阳红    
作者单位: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No.200710600F08) 广西中医学院2006级硕士研究生,广西 南宁 530023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重型肝炎(肝衰竭)属中医“五衰”之一,为临床上的急危重症,病死率极高。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颇为棘手。毛德文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肝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重型肝炎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其临床疗效也很显著。
       【关键词】  重型肝炎; 病因病机;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豁痰醒神; 解毒化淤颗粒
       毛德文教授是广西中医肝病治疗中心学术、学科带头人,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分会主任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肝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十余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攻关等多项关于重型肝炎的研究项目。毛教授学崇《温病条辨》,济世活人,灵活运用“治病求本”“审因施治”“辨病论治及辨证论治相结合”等中医基本治疗原则,对重型肝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颇有收获。现将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重型肝炎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高度黄疸和意识昏蒙,中医学以证统病,故重型肝炎属祖国医学“黄疸”之“急黄”“瘟黄”及“厥证”之“肝厥”等范畴。据1997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记载并规范其中医病名为“肝瘟”。临床上以身目尿黄、胁腹胀痛、衄血或皮下斑疹、意识改变、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纳少等为主要症状。毛教授在总结前贤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重型肝炎“毒邪病因”新学说,认为“毒”为本病致病之因。此“毒”包括外毒与内毒。外毒指疫疠(即肝炎病毒),内毒指热毒、火毒、痰毒、湿毒、淤毒、郁毒等(即富集的各种病理性产物);其基本病机为外感湿热疫疠之毒邪(外因,始动因素),毒热炽盛,痰毒内闭,痰火交攻,热迫心营,脉络淤阻,清窍受蒙,三焦不利,正虚邪陷,发为本病,故其病机病理可简单概括为“毒”“淤”“痰”胶结。本病主病位在肝,横连于胆,克伐脾胃,上行于脑及心包,下涉于肾,血脉受损,三焦俱病。另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毒”与“淤”“痰”常常互为因果,交错出现,贯穿于整个疾病的始终。
       2  治疗特色
       
   
       毛教授认为重型肝炎的病机主要表现为:“毒”“淤”“痰”胶结。因此治疗上以解毒、化淤、豁痰为主,即清热解毒法、活血化淤法与豁痰醒神法并用。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毛教授根据重型肝炎的基本病因病机,制定出治疗重型肝炎的基本方,即解毒化淤颗粒。方药组成:茵陈30 g,赤芍50 g,大黄15 g(后下),白花蛇舌草30 g,石菖蒲15 g,郁金15 g。本方以茵陈为君,能清利郁于中焦、结于肝胆之湿热毒邪,为退黄的要药;配大黄、白花蛇舌草为臣,其中大黄能畅阳明谷道使湿热之毒从后阴而出,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有助于茵陈以退黄;赤芍药既清入血之邪毒,又行留滞之淤,与大黄相配消凝淤败血,与茵陈相伍去入血之湿毒效宏;石菖蒲、郁金化痰浊、辟秽毒、醒清窍、理升降而畅三焦,合赤芍共为佐药。诸药配伍,使湿热去,浊毒解,痰化淤消,脾运复健而升降有序,肝胆疏泄司职而气畅血行,三焦通利,心智复常。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豁痰醒神之效,可谓与重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丝丝相扣。其中赤芍、大黄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淤、退黄之功效,被视为治疗重型肝炎之良药。在临证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化裁。若伴胁腹胀痛较甚者,加青皮、香附、延胡索等;伴鼻衄、齿衄者,加栀子、白茅根、藕节等;伴恶心、呕吐较甚者酌加陈皮、竹茹、厚朴、刀豆壳等;伴腹胀尿少者,加车前草、通草、马鞭草等;伴腹露青筋者,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如黄疸日久不退者,加丹参、泽兰、田基黄等。
       
       此外,毛教授承先辈之精髓,通过对重型肝炎并发症肝性脑病的中医文献的整理,提出了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推崇“通腑保肝、通腑开窍”的中医理论依据,指导肝性脑病的治疗,对肝性脑病患者采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的疗法,达到清热解毒、通腑开窍的目的。其代表方药为大黄煎剂(由醋制大黄30 g,乌梅30 g组成)。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方便,价格低廉,无明显治疗禁忌,并且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中药给药途径,大大提高了药物疗效。大黄煎剂能有效预防和逆转肝性脑病,改善患者的意识状况,减轻症状,有较好的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氨、降低TNF-α及血浆内啡肽β-EP的作用,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当重型肝炎伴意识改变时被视为肝性脑病前驱,伴上消化道出血或解黑便,或肝肾综合征时有生命危险的可能。因此,毛教授认为积极治疗肝性脑病,预防及阻止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出现,对提高本病疗效及防止恶化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毛教授还认为本病在治疗上症状改善往往较容易,但要改变其病理及彻底治愈则很困难,尤其对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和肝肾综合征时治疗难度更大,预后更差。因此其治疗上,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发展到中晚期,治疗上以健脾益气、活血祛淤为主。本病病程迁延,因此其疗程也较长,应以3个月为1个疗程。有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或肝肾综合征者则宜延长疗程,并定期复查以判断预后。
       3  典型病例
       
   
       男,40岁,入院前5日因饮酒病情突然加重,意识尚清,嗜睡,烦躁不安,四肢乏力,腹胀,恶心、呕吐、厌油腻,食欲不振,口干苦,右胁肋隐痛,全身皮肤及巩膜深度黄染,色泽鲜明,尿深黄如浓茶样,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数。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TBiL)232.2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342U/L,丙草酸转氨酶(AST)229.5U/L,白蛋白25.2g/L;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为阳性,HBV-DNA 5×106copies/L,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28.1 s,INR 2.78,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3﹪;血氨(NH3)135μmol/L。毛教授辨病为中医“急黄”,辨证为毒热炽盛,缘于毒与热邪胶着,弥漫三焦,熏蒸肝胆,胆汁外泄,发于皮肤及全身,邪毒鸱张,内传营血,脉络淤阻,痰毒内闭,清窍受蒙所致。毛教授辨病、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淤,化痰开窍为法,方拟解毒化淤颗粒:白花蛇舌草30 g,赤芍50 g,大黄15 g(后下)、茵陈50 g,郁金15 g,石菖蒲15 g,白参15 g(另兑)。水煎服,1 剂/d,早晚饭后1 h 服;并予大黄煎剂200 ml保留灌肠保持每日大便通畅。服药4剂后患者病情有所好转,自觉精神、食欲转佳,原方继续服用10剂,皮肤巩膜黄染和尿黄均减轻,腹胀缓解,病情明显好转,复查肝功能:TBil 157.8μmol/L,DBil 82.2μmol/L,ALT 229U/L,AST 202 U/L;凝血4项:PT 20.5 s,INR 1.96,PTA 48﹪,NH3 65μmol/L。原方继续服30 d后,肝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已是睡眠、精神、饮食均佳,唯口稍干,皮肤巩膜黄染及腹胀逐渐消退,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予前方去大黄加谷芽15 g,茵陈、赤芍均改为15 g,再服20日,复查肝功能:TBiL 82.9μmol/L,DBiL 57.2μmol/L,ALT 89U/L ,AST 62 U/L,白蛋白37.6 g/L。患者食欲、睡眠、精神及大小便均恢复正常。住院75日,出院复查肝功能:TBil 20.5μmol/L,DBil 9.4μmol/L,ALT43U/L,AST32U/L,白蛋白40.1g/L;血常规、凝血4项、血氨正常,痊愈出院。出院继续治疗,6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致谢:本文得到毛德文教授的精心指导,特此感谢!
       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