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丹参类中药的品种与鉴定研究概述
作者:苟占平,吕应年,龚先玲,程纪伦,崔燎    
作者单位: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30672470) 广东医学院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广东医学院广东天然药物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广东 湛江 524023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综述了丹参类中药在本草考证、品种调查、伪品品种研究、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微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丹参类中药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丹参; 品种; 鉴定
       Review of Varieti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Danshen”
       GOU Zhanping, L Yingnian, GONG Xianling, CHENG Jilun, CUI Liao
       (College of Pharmacology,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523808, China;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Drugs,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2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erb “Danshen”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variety investigation, counterfeits variety study, 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morphological study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study etc.. The paper may be useful for the resource utility and further study of “Danshen”.
       Key words:Danshen;    Variety;  Identification
       
       丹参为唇型科Labiatae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1],系应用历史悠久的常用中药,属活血调经之要药[2],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其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理活性[3]。因其根皮丹而肉紫,且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故名丹参[4]。但在临床应用中,其品种却是复杂的。本文就丹参类中药的品种及其鉴定研究作以概述。
       1  本草学考证
       
   
       谢宗万[5]院士认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吴氏本草》《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所载的丹参与现时药用之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形态完全符合,可断定此为历代本草所用丹参之正品而无疑。简洋辉、徐国钧等认为《神农本草经》《吴氏本草》《名医别录》《唐本草》《日华子诸家本草》《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所载的丹参均为丹参S. miltiorrhiza Bge.的野生品;明·兰茂《滇南本草》所载丹参为云南鼠尾S. yunnanensis C.H.Wright;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收载的丹参、小丹参、劲枝丹参,其原植物分别为丹参S. miltiorrhiza Bge.、云南鼠尾S. yunnanensis C.H.Wright和长冠鼠尾S. plectranthoides Griff.[6]。肖小河[7]认为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所载丹参描绘简单而笼统,其特征涵盖了包括S. miltiorrhiza Bge.在内的鼠尾草属多个分类群系。
       2  药典沿革及地方药材质量标准收载情况
       
       
  《中国药典》1963年版规定丹参为唇型科植物丹参S.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部,其后《中国药典》1977~2005年各版均规定丹参为该种植物之干燥根及根茎[1,8]。
       
       《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年版收载的药材丹参来源于唇型科植物滇丹参S. yunnanensis C.H.Wright及大紫丹参S. przewalskii Maxim. var. mandarinorum (Diels) Stib.的干燥根及根茎[9];《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1988年版收载的药材丹参来源于唇型科植物滇丹参S. yunnanensis C.H.Wright的干燥根及根茎;《青海省药品标准》1992年版收载的药材丹参来源于唇型科植物高原丹参S. przewalskii Maxim.的干燥根,《甘肃省中药材质量标准》1995年版收载的药材丹参来源于唇型科植物甘西鼠尾S. przewalskii Maxim.的干燥根及根茎[10],《浙江省中药材标准》2000年版收载的药材丹参来源于唇型科植物南丹参S. bowleyana Dunn.的干燥根及根茎[8]。200512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绒毛鼠尾草S. castanea f. tomentos为西藏地方药材标准品种,名“藏丹参”[11]。
       3  品种调查
       
   
       简洋辉等调查认为云南丹参品种主要有甘西鼠尾S. przewalskii、褐毛甘西鼠尾S. przewalskii var. mandarinorum、云南鼠尾S. yunnanensis和三叶鼠尾S. trijuga;四川丹参品种主要有丹参S. miltiorrhiza、甘西鼠尾S. przewalskii、褐毛甘西鼠尾S. przewalskii var. mandarinorum和云南鼠尾S. yunnanensis;安微丹参主要品种有丹参S. miltiorrhiza、白花丹参S. miltiorrhiza f. alba、浙皖丹参S. sinica、紫花浙皖丹参S. sinica f. purpurea、拟丹参S. paramiltiorrhiza和紫花拟丹参S. paramiltiorrhiza var. purpurea;江西丹参品种为丹参S. miltiorrhiza和南丹参S. bowleyana [6]。1993年毕培曦等记载了21种丹参的来源,它们是:丹参S. miltiorrhiza、毛地黄鼠尾草S. digitaloides、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褐毛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 var. mandarinorum、少毛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 var. glabrescens、白花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 var. alba、雪山鼠尾草S. evansiana、戟叶鼠尾草S. bulleyana、栗色鼠尾草S. castanea、栗色鼠尾草柔毛变型S. castanea f. pubescens、黄花鼠尾草S. flava、荞麦地鼠尾草S. kiaometiensis、三叶鼠尾草S. trijuga、云南鼠尾草S. yunnanensis、南丹参S. bowleyana、白花丹参S. miltiorrhiza f. alba、野丹参S. vasta、浙皖丹参S. sinica、皖鄂丹参S. paramiltiorrhiza、关公须S. kiangsiensis和裂瓣鼠尾草S. schizochila[4]。1997年肖小河[7]指出“以根做丹参用的药用植物达25种(含变种、变型)”。这25种和文献[6]比较少了褐毛甘西鼠尾草和野丹参,但多橙色鼠尾草S. aerea、长冠鼠尾草S. plectranthoides、河南鼠尾草S. honania、单叶丹参S. miltiorrhiza var. charbonnelii、紫花拟丹参S. paramiltiorrhiza var purpurea、紫花浙皖丹参S. sinica f. purpurea和南川鼠尾草S. nanchuanensis。2004年许华[9]调查认为云南大理地区市售丹参药材一共有4种,它们是:丹参S. miltiorrhiza,紫丹参S. yunnanensis、大紫丹参S. przewalski var. mandarinorum和小红丹参S. trijuga的干燥根及根茎。2002~2003年,叶华谷等[12]对林芝地区长期以来做中药“丹参”入药的临床疗效好的资源进行了调查,经鉴定其原植物为绒毛鼠尾草S. castanea f. tomentosa。另外根据文献林芝地区可能分布的丹参代用品还有: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栗色鼠尾草S. castanea、三叶鼠尾草S. trijuga、少毛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 var. glabrescens、雪山鼠尾草S. evansiana、褐毛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 var. mandarinorum和康定鼠尾草S. prattii[12]。
       
       综上所述,我国约有22种、5变种和5变型鼠尾草属植物的地下部分作中药丹参药用。
       4  伪品研究
       
   
       据报道,丹参药材伪品有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的干燥根[13]、旋花科植物番薯Ipomoea batatas的染色干燥须根 [14]、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干燥根及根茎[15]、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的干燥根[16]。丹参饮片伪品有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及根茎染色后的切片[17]、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切片后染色制成者[18]、菊科植物牛蒡干燥根的切片[19]。另外,王雨仙等[20]将甘肃、青海等省的地方药材质量标准收载的丹参品种甘肃丹参作为丹参的伪品进行了鉴别。
       5  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
       
   
       1993年马志刚等[21]对甘西鼠尾、粘毛鼠尾、秦岭鼠尾、拟丹参和长冠鼠尾共5种鼠尾草属植物的根进行了性状及显微构造的比较观察,发现各种之间均有明显区别。1994年简洋辉等观察描绘了12种丹参类中药的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并分别编制了分种检索表,此12种丹参类中药是:丹参、白花丹参、南丹参、浙皖丹参、紫花浙皖丹参、拟丹参、紫花拟丹参、云南鼠尾、三叶鼠尾、甘西鼠尾、褐毛甘西鼠尾和黄花鼠尾[6]。1996年何广新等[22]对丹参和紫丹参(滇丹参)、1999年颜素琴等[23]对丹参和甘西鼠尾(甘肃丹参)进行了药材性状和组织显微特征的比较鉴别。2003年唐丽萍等[24]对滇丹参的性状、组织构造及粉末显微特征做了观察描述。2004年许华[9]对前述4种大理地区市售的丹参进行了性状和粉末显微特征的比较鉴别。2006年段增强等[25]研究了栽培与野生丹参根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在解剖横切面上,栽培与野生丹参根的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具有显著差异,栽培丹参根的周皮细胞层数少、色淡,韧皮部与木质部比值小,而野生丹参根的周皮细胞层数多、颜色重,韧皮部与木质部比值大。
       6  理化鉴定
       6.1  化学反应鉴定1993年马志刚等[21]向前述5种鼠尾草属植物根的水溶性提取物中分别加入三氯化铁试液,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反应颜色有明显区别。1997年陈峰生[17]将丹参的酸性提取物用力振摇,结果无持久泡沫,而同法提取的丹参伪品染色续断饮片产生持久泡沫;上述提取物滤液中各加碘化汞钾试液后丹参滤液不生成沉淀,而伪制饮片滤液生成橘黄色沉淀。2004年许华[9]向前述4种大理地区市售丹参药材的水溶性提取物中分别加入三氯化铁试液,结果均显示污绿色。
        
       6.2   水试 2004年张军伟等[14]将丹参用温水浸泡2 h,水溶液无色,药材稍膨胀,颜色稍微变浅,而将丹参伪品甘薯干燥须根染色加工品用温水浸泡2 h,水溶液显红色,药材变为淡红色。
       6.3  荧光观察鉴定1993年马志刚等[21]对前述5种鼠尾草属植物根的粉末、粉末水溶性提取物(滴在滤纸条上,以下同)在253.7 nm的紫外灯下分别观察荧光,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荧光颜色有明显区别。2003年唐丽萍等[24]对滇丹参的的水溶性提取物在365 nm的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结果显示亮蓝灰色荧光,再将上述滤纸悬于氨水瓶中,取出后在365 nm的紫外灯下观察呈淡亮黄绿色荧光。2004年许华[9]对前述4种大理地区市售丹参药材的水溶性提取物在365 nm的紫外灯下观察荧光,结果4者均显示亮蓝灰色荧光,再将上述滤纸悬于氨水瓶中,取出后365 nm的紫外灯下观察,前3者显淡亮兰绿色荧光,小红丹参显淡亮兰灰色荧光。2004年张军伟等[14]对丹参的的水溶性提取物在365 nm的紫外灯下观察显示亮蓝灰色荧光,而同法操作的伪品甘薯的根无此荧光。
       6.4  薄层鉴定以标准品丹参酮ⅡA[9,13,18、22,23,24]、隐丹参酮[9]、原儿茶醛[24]、丹酚酸B[1]、丹参标准药材[9,17,18,20,23]做对照,和待检药材比较观察薄层斑点的位置、数量、颜色或荧光。
       
       2003年李伟等[26]通过数码摄影实现了对丹参药材水溶性物质群和脂溶性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依据薄层色谱斑点上的Rf值、斑点颜色、大小以及整个色谱的指纹分析,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级和不同品种的鼠尾草属植物进行鉴别,提出将以往数值分类法的研究成果用于中药材物质群指纹特征的表达,用信息量来量化指纹图谱的特征信息,可得出中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别。
       6.5  红外光谱鉴定 1999年李海鹰等[13]分别测定了丹参粉末及其伪品牛蒡根粉末的红外吸收光谱,结果显示不论是指纹区,还是特征区,各峰的吸收峰值、峰形及吸收频率强度均有较大差别。2001年张虹[19]对丹参和其伪品牛蒡根进行了紫外吸收光谱鉴定,结果显示伪品紫外吸收光谱在334 nm处有一平坦峰,而正品丹参则在419 nm处有最大吸收。2006年陈惠清[27]对6个产地的8个样品的丹参进行了红外光谱鉴别研究,结果在4 000~400 cm-1之间8个丹参药材的整体红外指纹图谱的峰形、峰位、相对峰高基本相同,说明采用红外指纹图谱法可以对丹参进行有效的鉴别。2006年瞿海斌等[28]以62批丹参药材为具体研究对象,采集其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以其中l0批基地药材作为标准样品集,建立相似度配模型,并将其用于计算其余52批药材的相似度配值,结果相似度匹配值能反映各批次丹参药材与基地丹参药材的质量差别,并能准确区分基地药材和其他产地的药材。2006年虞科等[29]对丹参药材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后,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法建立NIR光谱非线性分类模型,对丹参药材道地性进行了快速鉴别。2007年叶正良等[30]根据小波变换多分辨分析的特点,对丹参近红外(NIR)光谱进行小波分解,从中提取被测样品的化学特征信息,并作数字信息可视化处理,构建了可直观识别样品模式特征的NIR指纹图谱。
       6.6  紫外鉴定 1996年何广新等[22]分别测定丹参和紫丹参水浸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丹参在285 nm处有最大吸收,在266 nm处有最小吸收;紫丹参在278 nm处有最大吸收,在254 nm处有最小吸收。1999年李海鹰等[13]分别测定了丹参及其伪品牛蒡根(2001年李海鹰等[15]又分别测定了丹参及其伪品番薯根)的石油醚、甲醇和氯仿提取物的紫外吸收零阶和二阶导数光谱,结果显示二者零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光谱都有显著区别。1999年颜素琴等[23]分别测定丹参和甘西丹参乙醇超声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丹参在253 nm和277 nm处有特征吸收峰;甘西丹参在264,248,218 nm和203 nm处有特征吸收峰。2005年毛维伦等[31]采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氯仿和石油醚4种极性不同的溶液分别超声提取净丹参与酒炙丹参药材,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各扫描测绘出4条紫外吸收光谱线,分别构成一个紫外谱线组,记录全部吸收峰数目,结果净丹参与酒炙丹参的紫外谱线组图像的最大吸收峰数目及峰值有明显差异。
        
       6.7  电泳法鉴定2002年赵华英等[32]以采集于山东菏泽、莒县、章丘、鲁山、蒙山、千佛山、博山和河北安国(其中菏泽、莒县、章丘、安国为栽培品,其余为野生品)栽种于山东大学药圃中的丹参为试验材料,选取其根和根茎作水溶性蛋白质的凝胶电泳分析,以观察各地野生品种和栽培品种所含蛋白质的区别,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的丹参,谱带都是6条,显示出种的一致性,但谱带的深浅度有差异,反映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生长年限的丹参,其水溶性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有差异。
       7  微形态学鉴定
       
   
       2003年杨德奎等[3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山东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 miltiorrhiza、荔枝草S. plebeia和一串红S. splendens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鼠尾草属花粉的萌发孔均为6沟,外壁表面均具网状雕纹,这是该属的共同特征,但从花粉的形状可分为2个类型,即长球形(如荔枝草和丹参)和扁球形(如一串红),表现出了种间差异,再者,从花粉粒大小和网状雕纹的细微结构来分析,种间差异也较明显。因此,花粉的形状、大小、外壁雕纹结构特征,可作为种间分类的参考依据。
       8  分子生物学鉴定
       
   
       2002年郭宝林等[34]利用RAPD方法对丹参主要居群的遗传关系及药材道地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丹参居群内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山东和河南产的丹参可以认为是丹参的道地药材。2005年汪红等[35]以鼠尾草属植物8种1变型共计13个类群为试验对象,用一对通用水稻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的方法,研究丹参ITS片段遗传多样性,分析该片段在丹参药材DNA分子鉴别和鼠尾草属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结果显示ITS1和ITS2两段序列在丹参种内保守,在属间有较大的差异,与外类群的差异最大,可作为中药丹参分子鉴定的标记。2007年郝岗平等[36]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山东产15个丹参样本进行DNA多态性分析:利用4对引物组合构建了15个丹参样本的DNA指纹图谱,通过相似性和聚类结果分析,丹参和白花丹参样本的遗传相似性较低,聚类结果也划分为两大类群,临沂地区的野生和栽培丹参样本聚在一类,且栽培品种和野生品种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说明AFLP技术可用于丹参道地性鉴别。
       9  小结
       
   
       我国丹参类中药使用历史悠久,药用品种复杂,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其在本草考证、品种调查、伪品品种研究、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微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研究进展的综述,可为丹参类中药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品种来源不同,所含化学成分不同,疗效便有差异,所以对丹参类中药的鉴定是保证其科研、生产和药用的前提。
       
       尽管历版《中国药典》均规定正品丹参原植物为Salvia  miltiorrhiza Bge.,但在历史使用上,作者同意肖小河的观点,认为应该是丹参的广义种[7];在现代药用中更有多个地方特色品种,所以,对非《中国药典》收载的丹参药材,也应该引起重视,深入研究,综合开发利用。大量的育种实践证明,拥有的品种资源越丰富,研究越深入,在新品种选育中就越有针对性和预见性[37],所以对非正品丹参的研究和保护也是丹参优良品种育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I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2.
       
       [2] 高学敏. 中药学,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87.
       
       [3] 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1.
       
       [4] 周荣汉.中药资源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441.
       
       [5] 谢宗万. 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41.
       
       [6] 徐国钧,徐珞珊.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南方协作组第1册)[M]. 厦门: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40.
       
       [7] 肖小河,方清茂,夏文娟,等. 药用鼠尾草属数值分类与丹参药材道地性[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7,6(2):17.
       
       [8] 黎跃成. 药材标准品种大全[S].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
       
       [9] 许 华. 大理地区市售丹参药材鉴定[J]. 中国药事,2004,18(1):47.
       
       [10] 初 敏,冯 亮,李跃武. 甘肃丹参-丹参类中一个重要资源[J]. 中草药,2003,34(5):472.
       
       [11] 蔡丽萍,吴翠玲,伍广甜. 西藏自治区“灵芝丹参”的研究进展[J].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3):352.
       
       [12] 叶华谷,廖文波,李 辉,等. 林芝丹参资源调查[J]. 中药材,2004,27(11):809.
       
       [13] 李海鹰,邵 林,岳林峰. 丹参及其伪品牛蒡根的理化鉴别[J]. 中药材,1999,22(9):449.
       
       [14] 张军伟,白 明. 丹参及其伪品的鉴别[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1):32.
       
       [15] 李海鹰,胡乃合. 丹参与其伪品番薯根的鉴别[J].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9):551.
       
       [16] 季 峰. 丹参与伪品续断的区别[J]. 国医论坛,2006,21(3):52.
       
       [17] 陈峰生. 染色续断伪充丹参的鉴别[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7,14(5):22.
       
       [18] 陈新舫. 一种伪品丹参饮片的鉴别[J]. 河南中医药导报,1996,2(5):40.
       
       [19] 张 虹. 一种丹参新伪品的真伪鉴别[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1,18(1):24.
       
       [20] 王雨仙,王开平. 丹参与其伪品甘肃丹参的鉴别研究[J]. 中成药,1993,15(10):42.
       
       [21] 马志刚,杨永建,谢 鋆,等. 甘肃鼠尾草属五种植物根的生药鉴定[J]. 兰州医学院学报,1993,19(4):212.
       
       [22] 何广新,李忠琼. 丹参和紫丹参的比较鉴别[J]. 中药材,1996,19(7):342.
       
       [23] 颜素琴,宋晓琳. 丹参与甘西鼠尾的比较鉴别[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1):27.
       
       [24] 唐丽萍,梁晓源,韦群辉,等. 滇丹参的生药学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6(1):11.
       
       [25] 段增强,高致明,孙金花,等. 栽培与野生丹参根解剖结构比较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2):191.
       
       [26] 李 伟,黎先春,王小如. 丹参药材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1):58.
       
       [27] 陈惠清. 红外指纹图谱鉴别丹参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85.
       
       [28] 瞿海斌,叶颖雅,程翼宇. 近红外光谱快速评价丹参基地药材[J]. 药物分析杂志,2006,26(10):1413.
       
       [29] 虞 科,程翼宇. 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近红外光谱判别分析方法[J]. 分析化学,2006,34(4):561.
       
       [30] 叶正良,虞 科,程翼宇.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近红外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方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28(3):441.
       
       [31] 毛维伦,刘先琼,段雪云,等. 净丹参与酒炙丹参紫外谱线鉴别[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6):560.
       
       [32] 赵华英,李允尧,霍德兰,等. 不同产地不同丹参品种的蛋白电泳观察[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40(3):284.
       
       [33] 杨德奎,孙京田,王丙全. 山东鼠尾草属花粉形态的研究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J]. 山东科学,2003,16(1):14.
       
       [34] 郭宝林,林 生,冯毓秀,等. 丹参主要居群的遗传关系及药材道地性的初步研究[J]. 中草药,2002,33(12):1113.
       
       [35] 汪 红,王 强. 丹参及鼠尾草属植物的rDNA ITS序列分析[J]. 中草药,2005,36(9):1381.
       
       [36] 郝岗平,孙立彦,史仁玖,等. 山东产丹参遗传多样性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51.
       
       [37] 李隆云,钟国跃,卫莹芳,等. 中国中药种质资源的保存与评价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9):64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