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枳实寒温属性的现代中医临床应用文献考证
作者:吴群, 苗瑜李, 秦林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山西省长治市中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山西 长治 046000;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文章针对近年来枳实药性的寒温属性意见分歧,运用传统中医的认识方法,进一步观察考证枳实的寒温属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近5年来枳实的中医临床文献资料进行进一步考证,制定考察原则,比较枳实治疗寒热病证的应用情况。结果在近来中医临床资料中,枳实用于寒热错杂或寒热不明显者最多,其次为热性病证,寒证最少。结论枳实的药性可能偏寒,枳实的寒温属性值得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  枳实; 文献; 考证
       有关枳实的性味,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明确认识,“枳实味苦,寒”。《吴普本草》亦记载“雷公:酸,无毒。李当之:大寒。”其后,梁·陶弘景《神农本草经注》、唐·苏敬《新修本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等皆称枳实性寒。而《别录》则言“枳实,酸,微寒,无毒”,宋·唐慎微《经史证类大观本草》、明·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清·汪昂《本草备要》等也认为枳实微寒。
       
       建国后,各类《中药学》教材和相关书籍的记录分歧较为明显。如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大辞典》记有“枳实性味苦寒”;凌一揆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中明言“枳实苦、辛,微寒”;郭兰忠等编撰的《现代实用中药学》也认为“枳实苦、辛,微寒”;1990年《中国药典》确定“枳实苦、辛、酸,微寒。”然而,1978年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中药学》教材提出枳实微温的观点;1995年及2000年版《中国药典》亦改为“枳实性味苦,辛,酸,温”。可见,人们对于枳实性味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近代一些学者的认识和传统认识有明显不同。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支持枳实温性的依据并不充分。中药药性理论认为“药物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后所产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1]。因此要确定枳实的寒温属性,首先要与枳实的临床应用相结合。而枳实“性温”之说,显然缺乏古今临床资料的支持。本文对近5年来枳实的中医临床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考证。
       
       在文献考证之前,本文首先对枳实方剂所治病证的寒热性质,拟定如下认识原则:第一,文献方解中明确提出治疗寒证、热证或寒热错杂证;第二,若不能满足第一条,则采用“以方测证”法,即依据复方中寒热药物的比例进行判断,寒凉药占多数,则治疗热证,反之则治寒证,若寒热药比例相当则治寒热错杂证,若所用药物比较平和则所治为寒热不明显证。
       
       近年来的临床资料表明,枳实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消化、呼吸、心脑血管等多个系统,亦用于癌症、不孕不育等疑难杂证。按照中医寒热辨证,将枳实应用病证分为热证、寒证、寒热错杂或寒热不明显证(简称寒热证)。笔者收集了2000~2008年有关运用枳实的中医临床资料,发现在组方较为完整的108首方剂中,用于热证者有49首,约占总数的45.4%;用于寒证者有13首,约占总数的12.0%;寒热错杂或寒热不明显者有46首,约占总数的42.6%。热证与寒证两样本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现将结果具体综述如下。
       1  热性病证(共49剂)
       1.1  消化系统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枳实方有24首,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胃炎、胆囊炎,食管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便秘、消化性溃疡、肠粘连等。
       
       枳实治疗各种急慢性胆囊炎,多以大柴胡汤为基础方。如吴氏[2]报道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绞痛,收到满意疗效。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芍药各15 g,半夏、大黄各10 g,枳实20 g,生姜6 g,大枣5枚组成,具有较好的解痉止痛,泻热通结作用。另刘氏[3]报道运用枳实导滞丸可以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满意。由枳实、黄连、苏梗各6 g,生大黄、山楂、神曲各3 g,黄芩、川木通各9 g,茯苓、泽泻、炒白术各15 g,车前草30 g等组成,本方贵在通因通用,使湿热清,积滞去,泄泻止。常氏等[4]报道以加味温胆汤治疗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总有效率90%,方以温胆汤加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15 g。
       1.2  神经血管系统用于心脑神经血管疾病的枳实方有15首,主要治疗中风先兆、中风、狂证、高脂血症、眩晕和顽固性失眠等。
       
       中医苦寒泻下法不仅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解除血管痉挛、降血压、降颅压的作用。如杨氏等[5]报道采用通腑泻下汤治疗中风急性期,收效满意。方中瓜蒌、丹参各30 g,胆南星6 g,生大黄、芒硝、枳实各10 g。本方妙在通过泻下法不仅荡涤了胃肠积滞,使邪有出路,而且可使痰热之邪随之祛除,既降低了腹压,同时也减轻了脑压,从而达到痰去神清,醒神开窍之效。郑氏等[6]报道黄连温胆汤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总有效率为86.7%,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大黄、水蛭各10 g,地龙、远志15 g,葛根20 g,丹参、石菖蒲各30 g,具有清热化痰、活血化瘀、醒脑开窍作用。泻下法也可增强肠蠕动,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促进脂质的排泄,调节血脂的代谢而发挥降脂作用。如杨氏[7]自拟清泄通腑降浊方治疗胃热腑实之高脂血症,基本方为大黄、厚朴、枳实各10 g,何首乌、山楂、草决明各30 g,可通便降浊而祛病健身。曹氏[8]以定眩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以半夏、白术、天麻、枳实、葛根、泽泻、草决明、龙骨、女贞子、柴胡等组方,诸药合用每取良效。
       1.3  泌尿与内分泌系统中医治疗泌尿系疾病以淋证辨证,以通以利为主,多用苦寒、甘寒、辛寒之品。适当配伍后,枳实方可以治疗泌尿系结石和前列腺肥大所致癃闭证。如顾氏[9]自拟滋肾通腑方治疗癃闭,炒黄柏、炒知母、炒蒲黄、枳壳、枳实、生大黄各10 g,怀牛膝、丹参各15 g,肉桂3 g,琥珀5 g,全方共奏滋肾通腑泻热、祛湿化瘀之功。康氏[10]以四逆散合石膏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总有效率为84.3%,诸药配合籍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1.4  其他冯氏[11]报道用自拟泻肠宣肺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效果满意,尤宜于实热者。方用生大黄、枳实、僵蚕、射干、制半夏、胆星、细辛、紫苑各10 g,川厚朴12 g,生姜、甘草各6 g等药,有泻肠宣肺、化痰平喘的作用。苗氏[12]报道用枳实导滞汤化裁治疗寻常性痤疮,取得较好疗效。方药组成:生大黄4 g,枳实6  g,茯苓9 g,黄芩6 g,黄连6 g,生白术4 g,生山楂15 g,连翘9 g,防风6 g,赤芍9 g,川芎9 g,全方能消导化积,能通胃肠,化湿热。
       2  寒热证(共46剂)
       2.1  消化系统运用枳实方治疗寒热证以消化系统疾病为多,46首中占31首,多见于各型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山楂石、小儿厌食症、小儿功能性腹痛、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以及胃癌和癌症化疗胃肠并发症等。如冯氏等[13]报道自制通便合剂治疗慢性便秘,方由生白术60 g,枳实、肉苁蓉各10 g,胖大海、玄明粉各5 g,生首乌、牛蒡子各30 g制成,益气健脾、润肠通便。姚氏[14]又以四逆平胃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明显优于潘多立西酮片。刘氏等[15]报道用枳实二术抗癌汤治疗胃癌,基本方为枳实10 g,白术15 g,莪术10 g,太子参15 g,黄精15 g,陈皮5 g,制半夏10 g,藤梨根15 g,菝葜15 g,蛇舌草15 g,龙芽草30 g,六曲10 g,可随证配以健脾和胃、通条气机、扶正抗癌之品。
       2.2  心脑血管神经疾病枳实方应用于室性早搏、冠心病、高脂血症、颠狂病、梅尼埃病等心脑血管神经疾病。例如周氏[16]报道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满意。用本方:橘红、半夏、茯苓、枳实各12 g,竹茹、党参、熟地、远志、灵芝各10 g,甘草6 g,苦参15 g,枣仁25 g,以祛痰涎,健脾胃,使清升浊降,气血通畅。孙氏等[17]报道用苍术、白术、山楂、丹参、泽泻、酒大黄、淫羊藿、白豆蔻、香附、枳实等药制成苍灵丹口服液,治疗高脂血症,效果较好。黄氏[18]也报道自拟定眩汤治疗梅尼埃病,取得一定效果。基本方:天麻、茯苓、枳实、竹茹各15 g,法半夏、白术各10 g,陈皮5 g,甘草6 g,泽泻、仙鹤草各30 g,全方以健脾助运、调和胆胃、化痰降浊、利水祛风。
       2.3  呼吸系统枳实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报道较少,主要有4篇,多用治哮喘和支气管炎。如张氏[19]报道疏肝理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较满意。方用柴胡、枳实、地龙、厚朴各15 g,炙麻黄、杏仁、僵蚕、蝉蜕、郁金、炙甘草各10 g,并随证加减。
       2.4  其它有报道,以疏肝通络利窍法为基本法则,枳实方可用来治疗不孕不育症。如陈氏[20]采用四逆散加味治疗功能性不射精性不育症,收效较佳。由柴胡15 g,白芍20 g,枳实10 g,炙甘草6 g,石菖蒲15 g,滑石10 g(包),路路通10 g,王不留行10 g,炮山甲10 g,蜈蚣3条,仙灵脾20 g等药组成。
       3  寒证(共13剂)
       3.1  心脑血管系统枳实方中有6首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窦性心动过缓、冠心病、低血压性头晕以及心电图ST-T改变等。王氏[21]报道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疗效优于654-2对照组。全方温补心阳和肾阳,散寒通滞化瘀,由枳实20 g,厚朴15 g,薤白15 g,桂枝30 g,栝蒌20 g,制附子10 g,红参15 g,丹参20 g,桃仁15 g,红花9 g,仙茅15 g,巴戟天12 g,甘草6 g等药组成。梅氏等[22]亦报道以益气温阳、活血通脉的自拟复脉调率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方用人参30 g,黄芪30 g,炙附子12 g,桂枝15 g,枳实30 g,川芎9 g,茶树根20 g,甘松9 g等药。另有报道,陈氏等[23]自拟升压汤治疗低血压头晕,收效满意。方含熟附子12 g,干夹杂6 g,生晒参30 g,山茱萸10 g,麦冬、玉竹、黄芪、枳实、青皮、款冬花、乌药各15 g,小蓟20 g。
       3.2  消化系统相对于枳实在热证与寒热证中的运用,枳实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属寒证者比较少,见于慢性胃炎、胃下垂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如王氏等[24]报道用舒肝快胃丸治疗慢性胃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胃酸分泌,保护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且能杀灭幽门螺旋杆菌。香附、青皮、白芍、枳实、木香、茯苓、厚朴、白蔻仁、砂仁、吴萸,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理气和胃之功。王氏等[25]报道用枳实理中汤加味治疗胃下垂,疗效满意。方用枳实、白术各30 g,茯苓、党参各15 g,柴胡、半夏各10 g,干姜、甘草各6 g等,以温补脾胃,消积逐饮。李氏[26]自制金樱子槟榔汤,金樱子45 g,槟榔、枳实各3 g,吴茱萸6 g,补骨脂9 g,以收涩温通并举法治慢性顽固性腹泻,取得良好疗效。
       3.3  其他也有报道,枳实方可以治疗哮病急性期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如魏氏[27]以枳实薤白桂枝汤、桂枝生姜枳实汤化裁治疗寒哮急性期,收到满意疗效。药用瓜蒌30g,薤白、枳实、厚朴、炙白前各12 g,制半夏、桂枝、白芥子、旋覆花、草果各10 g,生姜5 g,莱菔汁30滴,随证加减。以宣肺气、宣通气滞、化湿泄浊为治则。另有报道[28],以人参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方以人参、附子、干姜、桂枝、白术、薤白、瓜蒌、枳实、山茱萸,全方共奏温经通阳、祛痰除满之功。
       
       由上述材料可看出,近年来,中医应用枳实以治疗热证和寒热证为多。虽然热证与寒热证数量相差无几,但是热证与寒证比较有明显差异。因此,推测枳实药性仍多为寒性或平性,而不是温性。为进一步探讨枳实的寒温属性,笔者将运用传统中医理论阐明传统中医认识的“药性偏寒的枳实”在寒证应用中的意义,并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 雷载权.中药学,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
       
       [2] 吴晋峰.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绞痛112例[J].陕西中医,2003,24(7):592.
       
       [3] 刘 宇.枳实导滞丸加减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80例观察[J].四川中医,2004,22(10):74.
       
       [4] 常建国,周清毅.加味温胆汤治疗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60例[J].四川中医,2007,25(9):69.
       
       [5] 杨清荣,李宝华,陈选平.通腑泻下汤治疗中风急性期40例[J].陕西中医,2000,21(2):50.
       
       [6] 郑万利,刘淑霞.黄连温胆汤治疗血管性痴呆60例[J].陕西中医,2006,27(2):175.
       
       [7] 杨 兰.清泄通腑降浊法治疗高脂血症38例[J].陕西中医,2004,25(12):1106.
       
       [8] 曹 江.定眩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138例[J].陕西中医,2006,27(7):799.
       
       [9] 顾伟民. 滋肾通腑方治疗癃闭4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8):492.
       
       [10] 康小明.四逆散合石膏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51例[J].陕西中医,2006,27(12):1532.
       
       [11] 冯俊琳.泻肠宣肺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137例[J].陕西中医,2000,21(4):152
       
       [12] 苗建英.枳实导滞汤化裁治疗寻常性痤疮[J].中医药研究,2001,17(1):32.
       
       [13] 冯怀新,谢 钧,钱晓江.通便合剂治疗慢性便秘53例[J].陕西中医,2000,21(6):254.
       
       [14] 姚 春.四逆平胃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8,40(2):54.
       
       [15] 刘 敏,汪达成.枳实二术抗癌汤治疗胃癌20例[J]. 黑龙江中医药,2004,(4):25.
       
       [16] 周旭生.加味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68例[J].吉林中医药,2003,23(3):13.
       
       [17] 孙天福,袁智宇.苍灵丹口服液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1999,15(4):16.
       
       [18] 黄应培.定眩汤治疗梅尼埃病48例[J].新中医,2005,37(5):74.
       
       [19] 张芬兰,姜海燕,魏 婷.疏肝理肺法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3:13.
       
       [20] 陈柏莲.四逆散加味治疗不射精性不育症3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0,(1):40.
       
       [21] 王金锁.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45例疗效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86.
       
       [22] 梅 红,杜 英,吴俊喜.复脉调率汤治疗窦性心动过缓68例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3524.
       
       [23] 陈雪松.自拟升压汤治疗低血压头晕35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4,22(1):58.
       
       [24] 王 凌,韩一宁,汪 兰.舒肝快胃丸治疗慢性胃炎150例[J].陕西中医,2004,25(1):3.
       
       [25] 王忠明,王胜英,刘永青.枳实理中汤加味治疗胃下垂40例[J].吉林中医药,2000,(4):25.
       
       [26] 李 刚.金樱子槟榔汤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6,38(2):34.
       
       [27] 魏道祥.开泄法治疗哮病急性期10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11):29.
       
       [28] 魏丹蕾,李思宁.人参汤合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5例[J].陕西中医,2006,27(7):77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