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生药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高春华, 戚薇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医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生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教学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药学专业主干课,其内容多,易混淆,易学难记。近年来,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自制生药学辅助教学课件,合理安排和充实教学内容,变枯燥内容生动化,分散内容系统化,抽象内容具体化,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了药学生综合素质和对传统生药真伪优劣的鉴定能力。
       【关键词】  生药学 课堂教学 探索改革
       《生药学》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教学课程,作为中药学教育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能力,而鉴定生药的真伪优劣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的关键。由于该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到生药的名称、来源、主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性状鉴定、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等,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传统医药学专业课。课程中强记的内容多,且容易混淆,增加了学习难度。因此需要任教教师不断探讨教学中的新方法,使枯燥内容生动化,分散内容系统化,抽象内容具体化,以达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培养社会需求的知识面广、通用型药学人才。现结合《生药学》的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作如下几点探索。
       1  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
       1.1  教学方法  改革落后的教学思想观念,改进以往枯燥无味的板书、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积极有效地采用自制与教材配套的生药学课件教学,图文并茂,直观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药材标本实物讲述,使得课堂气氛融洽,教师与学生有着良好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本课程知识点的同时,灵活运用启发式、直观式、迁移式、讨论式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  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重点增加或舍弃部分内容,力求做到“少而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
       1.2.1  药名和别名  注重生药别名和药名的讲述,增强课堂讲述的趣味性。如:大黄一药有“川军”之别名,表明了四川的道地药材,又说明了其泻下作用的药力。而天麻一药有“赤箭”之别名,表明了其原植物生长状态为无叶绿素的原植物花穗生长状态和颜色。三七一药有“云七、田七、旱三七”等别名,表明了其道地药材主产地为云南、广西田阳,同时也表明了其生长习性耐旱。从而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为具体化,生动化,并将药名串联起来,利用民间典故讲授。如:古代一位老母思念儿子欲嘱其返乡,一郎中(中医)代其修书,捎以生药四味 “知母、乳香、当归、熟地”(“知”道“母”亲“乳香”,应“当”回“归”“熟”悉的“地”方),使枯燥内容生动化,可调动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对道地药材主产地,河南省怀庆地域的药材,怀牛膝、怀地黄、怀山药、怀菊花“四大怀药”的介绍,对浙江省的浙贝母、杭白菊、浙玄参、杭麦冬、延胡索、浙白术、杭白芍、浙郁金“浙八味”的介绍。改变以往死记硬背为趣味性、知识性的记忆。
       1.2.2  经验术语  注重生药经验术语的教学,生药鉴定中的老药工经验鉴别术语,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教学环节。生药第一步最原始的宏观鉴定,就是生药的性状鉴定,而从古至今几千年来,老药工都是用最简洁的语言,以象形法、拟物法、拟人法等概括性的简言总结生药性状,其有利于学生趣味性、知识性的记忆。如:海马的“马头、蛇尾、瓦楞身”。大黄的“星点”延伸到微观的显微组织结构,是指在药材根茎的髓部有周木型异型维管束。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延伸到微观的显微组织结构,是指在药材皮部有 1~ 4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课堂讲学中,在应用到老药工最简洁的经验鉴别语言,又结合到现代显微鉴定的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可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3  触类旁通的串讲  注重同一来源或不同来源功效近似生药及地域性用药的串讲。如:《中国药典》收载大青叶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而地域性使用的有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叶(蓼大青叶),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Nees)Bremek.的叶(马蓝叶),以及江西民间习用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的叶(马大青叶);又如2005版《中国药典》[1]收载的板蓝根、南板蓝根不同来源,其功效与成分的异同,再延伸到药物青黛的讲授;虽为常用,又极易混淆,这样有利分散内容系统化讲授,同时结合上述药物在非典时期的抗病毒功效,达到使抽象内容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变枯燥内容为知识性的记忆。对来源于同一植物的天花粉、瓜蒌、瓜蒌仁;枸杞子、地骨皮;桑叶、桑白皮、桑椹子等均采用串讲法。又如五加皮、香加皮,二药一字之差,而来源于不同的科属种,临床功效有异同,香加皮含有杠柳毒苷,《中国药典》规定用量不得超过6 g,否则极易导致临床用药差错发生。如此对比,加深了对有毒药品用量的印象。
       2  理论与社会现实状况相结合
       2.1  结合贵重生药的伪药现状讲授贵重生药资源紧缺,品种名贵价格高,结合在本地发生过的如路边地摊上兜售的伪人参、伪天麻、伪三七、伪藏红花、伪冬虫夏草等伪品实物,依据贵重生药正品的标本和部分伪品样本,应用自制与教材配套的辅助课件,图文并茂地讲授正品生药主要鉴别特征,识别常见伪品鉴别点,可达到直观和显著的教学效果。
       2.1.1  正品人参是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而伪品人参是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a acinosa Roxb.或美洲商陆P.americana L.的干燥根,根横切面有同心性排列的三生维管束,市售多伪充红参。又如2004年、2006年均发现兜售的鲜“人参”,实为新鲜伪品。经鉴定是当年生锦葵科植物箭叶秋葵Abelmoschus sagittifolius(Kutz)Merr.的根,该植物根膨大形似人参,地上植株高约60cm , 茎直杆多分枝, 小枝被白色硬毛;叶互生,箭形叶3~5浅裂或深裂,叶面粗糙,上下均被白色长硬毛;叶柄、果柄长约3~6 cm ,果实着生于枝的顶端,单生蒴果,长至3.7 cm,直径约1.5 cm左右,表面深绿黑色,长圆形具五棱,外表被刺毛;种子直径约2mm,肾形,有纵裂锯齿状腺点。以上两种伪品人参的根,均无人参的经验鉴别术语的芦头、芦碗,且都不具人参特有的气和味。
       2.1.2  正品天麻是兰科植物Gastrodia elata B.干燥的块茎,顶端有残留茎基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末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留下的圆脐形瘢痕,习称“凹肚脐”;而路边地摊上伪品天麻是美人蕉科巴蕉芋Canna edulis ker.的干燥根茎,呈圆锥形,顶端有残留茎基,其外包有叶鞘;表面灰黄色有粉霜,具纵向纤维状纹理,质坚,断面角质状,具焦糖气,味甘。伪品与正品外形和颜色极为相似,但伪品不具有上述正品经验鉴别术语的特征。
       2.1.3  正品三七是五加科植物Panax notoginseng (Burk.)F.H. Chen.的干燥根,经验鉴别术语习称为“铜皮、铁骨、狮子头”;而伪品三七是姜科植物小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e et C.F.Liang的干燥根茎;不具经验鉴别术语的特征,且表面有环节,断面可见淡黄色的点状维管束及内皮层环纹,具姜的香气,味微苦而辛。
       2.1.4  正品藏红花是鸢尾科植物Crocus sativus L.花的干燥柱头,原产地中海沿岸国家,现我国已引种成功。药材柱头呈弯曲的线状,一端常有三分枝,顶端稍膨大,入水膨胀呈嗽叭状,水被染成黄色;而伪品藏红花是菊科植物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管状花,不具有上述正品的鉴别特征。
       2.1.5  正品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Cordyceps sinensis(B)S.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越冬虫体上的子座与虫体的复合体。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其形成的过程,为真菌侵入虫体后,靠吸取虫体的营养生长,虫被致死(蝙蝠蛾),当菌丝充满虫体时,死虫仅存外表。冬天,菌丝形成菌核,进入休眠状态,直到夏天菌核开始生长,从虫壳的头部长出用来繁殖后代子座,成为人们所看到的“草”,幼虫内部中间充塞菌丝,成熟后中空, 寄生于海拔3000~4200 m高山草甸带鳞翅目幼虫上,鉴别特征为虫体似蚕,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有环状皱纹20~30个,全身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最明显,近尾部1对;质脆、易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正品中部横切面可见“V”字形,伪品中部切面有的可见“一”字形或无字痕。伪品冬虫夏草最常见的有亚香棒虫草、凉山虫草、蛹草、分枝虫草等。有比较才有鉴别,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结合常用生药的伪药现状讲授这类生药虽不是名贵药材,但在临床上是常用之药,在本地时有伪品发生。课堂上依据正品生药的标本,采用自制与教材配套的辅助课件,图文并茂地讲授生药主要鉴别特征,识别常见伪品鉴别要点,达到了直观教学的目的,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2.1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块根。 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长6~15 cm,直径4~12 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皱缩不平,有浅沟并具横长皮孔及细根痕;体重,质坚实,不宜折断;断面浅黄棕色或浅红棕色,显粉性,皮部有 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木质部较大;气微,味微苦而甘涩。而伪品何首乌,多制成外表特征明显,男女各一成对的伪品。自上世纪1994年以来,时至今日,这类伪品每年在各县区时有发生[2],如200412,200608,11月相继见于图文并茂的新闻报端[3~5];制伪者利用人们对何首乌有延年益寿之说,用薯蓣科植物类的块根进行特定栽种和雕刻而成,而受骗上当者往往是以高价购得。这些实际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未来作为药学工作者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2.2.2  药食同源的八角茴香为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F.的干燥果实,果实表面红棕色,聚合果由8个骨突果组成,放射状排列,大小均匀,单个骨突果肥厚;顶端形似鸟状,鸟啄较钝;气芳香,味先酸后甜。市售有毒伪品莽草为兰科植物Illicium lanceolatum S.的干燥果实,果实表面浅土黄色或黄棕色、棕褐色,聚合果由10~12个骨突果组成,放射状排列, 大小不均匀;单个骨突果扁平呈小艇状,顶端尖锐,向后弯曲呈钩状;具松香樟脑气,味淡,久尝麻舌。据报道本品主含莽草毒素等,生吃5~8个可使人中毒,中毒致死量是0.2 mg/kg。狗中毒致死量是3 g即死。如自1958年《中华内科杂志》,1985年《中药通报》, 1990年《河南中医》[6],1995年《实用预防医学》[7]均相继报道人中毒或死亡事件。因此特别强调,家用八角茴香配方用作汤剂或作食用调料,一定要从正规药店或有信誉的超市里购买,应注意它与莽草果实的区别。如果不能很好地分辨或产生怀疑,切不要做药用或食用,以免误食引起中毒。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药学鉴定责任重大。
       
       总之,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强调在教学内容、方法、观念等方面的实用性原则,对《生药学》[8]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性改革,自制与教材配套的辅助课件,图文并茂生药达一百多种; 并建立了供教学需求,与正品药材标本相比照的部分伪品标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将进一步结合学科特点和生药学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知识,综合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探索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新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较强动手能力的药学专业人才,我们将在生药学实验课作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高春华.千万莫买街头地摊人形何首乌[N].九江日报,19940605(2).
       
       [3] 胡遵武.人形何首乌[N].浔阳晚报,20041202(2).
       
       [4] 郭先虎. 五百元换来一株假何首乌[N].浔阳晚报,20060826(A2).
       
       [5] 徐春林.人形雌雄何首乌,是真?是假?[N].九江日报,20061128(B2).
       
       [6] 贝新法,江凤鸣.有毒中草药的鉴别与中毒救治,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60.
       
       [7] 何 勇.误食莽草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J],实用预防医学,1995,2(3):165.
       
       [8] 罗集鹏. 生药学,第1版[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