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医系统论与中药复方研究
作者:王淑玲, 孙云廷*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级中药学博士研究生班,山东 济南 250014;滨州医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通过学习中医系统论,结合中药复方研究实践,回顾中药复方研究的历史沿革,对中药复方研究的方法进行总结,指出成分论是以分析还原法研究中药复方,不符合中医药理论;系统仿生论是以系统综合法研究中药复方,符合中医系统论。中药复方的研究应以中医系统论为指导继续探索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中药。
       【关键词】  中医系统论 成分论 系统仿生论
       系统科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维娜建立的控制论、申农建立的信息论、贝塔朗菲建立的系统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自然科学。中医学是建立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思想的一门哲学。近年来在中医领域开展了多学科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如中医系统论、中医病理学、中医心理学、中医时间医学、中医全息学等。其中中医系统论是系统科学与中医学的交叉学科,中医药学理论贯穿了中国传统的朴素的系统论思维方式和观念,又移植了一般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混沌学等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中医系统论提出了自己的元整体性原理、非加和原理、联系性原理、功能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及自主性原理等六大原理。中医系统论是中医学关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系统特性和系统规律的学说,是关于中医学的系统论思维的专门理论,属于方法论的范畴。随着人类对世界复杂性和有机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科研方法由分析还原转向系统综合,人类正在步入系统时代,故中医的系统论的诞生适应时代的要求,是中医药发展的理论指导。
       
       在中医药体系中,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倍受重视,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掀起新的研究高潮,从方法论角度分析不外乎两大类:
       1  成分论
       
   
       自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以来,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进入近代,实验方法的创立,利用分析还原方法,西方对具体事物的研究愈益深入,从而形成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西药的作用机理被明确而量化地展现出来,即某一种化学成分的作用,利用实验手段和临床实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复杂机制也得到比较详尽的阐述,从而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质量标准。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色,然而套用西药制剂的标准,传统中药复方制剂一般无规范的质量标准和明确的有效成分,持成分论者认为中药治病的原理在于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只要提取出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制定出质量标准即为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于是利用研究西药的分析还原方法,借助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做了大量的工作。1923年陈克愤等人着手研究当归和麻黄,次年报道了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素的生理作用与肾上腺素类似而持久,其效能完全与交感神经兴奋剂相同,从而引发了国际上研究中药的第一次高潮。麻黄素、延胡索乙素等的相继问世,标志着利用分析还原方法研究中药的开始。在分析还原方法指导下,成分论者主要从事中药的药理研究,活性成分的提取以及合成等工作,在中药发展中开辟了一条新路,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在方法论方面,按照中医系统论的理论,中药和内含的成分符合系统和要素的范畴,每个要素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并且,中药的寒、热、温、凉之性具有一种“系统质”功能,不能够以提取出来的成分加以解释。如果将中药加以提纯,所享之性(气)也就不复存在,“中药”也就不成其为“中药”了。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方剂)剂型必须坚持“囫囵吞枣”。
       
       目前,在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中,拆方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中的一种手段,但是,目前的拆方研究偏重于提取方剂中的有效成分,即成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认为复方的疗效是单味药中的有效成分作用的简单加和,中药复方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酌定用量、用法,妥善配伍而成。组成方剂的君臣佐使各药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它们组成一个具有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方剂是一个系统,它具有一般系统论的基本特征,具有典型的元整体,典型的非加和性和有序性。方剂的本质在于其系统质。所谓系统质,是指系统整体的属性、功能、行为,它只存在于系统的整体水平,不同于系统内各要素的属性、功能、行为或其相加和,系统的非加和性就在于系统质的存在。中药复方君、臣、佐、使的有序配伍,使方剂的功能已不是药物功能的简单叠加,其方剂的整体功效已大于它的组成部分的总和,近年许多复方研究己证明了这种系统质的客观存在。从辨证角度看,作为全方的“整体”与构成这个整体的“部分”-单味药及其成分是复方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符合“系统与要素”的范畴。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系统质,拆方研究忽视方剂中药物的相互作用,作为系统的复方具有要素水平——单味药及其成分所不具备的系统质。因此,目前的拆方研究破坏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许多研究结果不能从整体上说明复方的本质。
       2  系统仿生论
       
   
       中药复方作为一个系统,是中医整体理论精髓的具体体现。而成分论在中药作用机理方面孤立的看待某种成分或某个有效部位,没有把这些成分或有效部位放在中药复方系统中考虑,并且把这孤立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作用当成复方疗效的实质。目前以中医系统论为指导,研究中药复方的成功的例子是半仿生提取法。1995年张兆旺教授利用系统论方法,首次阐述了半仿生提取法。
       
       半仿生提取法( Semi- bionic  Extraction  Method,简称SBE法)是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创立的一种提取新技术。该方法是分析思维与系统思维的统一,既分析考虑到构成物的成分精确化、量化,又强调构成物要素的系统性、综合性。从中医系统论角度看,中药复方的系统质表现为“结构与性能”两方面,诸要素有机的结构组成和系统表现出来的性能。半仿生提取法研究复方从“系统与要素”“结构与性能”两对范畴中去把握。对于药效作用,不仅考虑整体复方,还深入分析各种要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综合总体外在性能和内在物质基础,深刻全面地把握复方药物的作用机制。也就是具体工艺选择时,既考虑活性混合成分,又以单体成分为指标,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混合物的综合作用,又能利用单体成分控制制剂质量。具有分析思维与系统思维统一、单体成分与活性混合成分的统一、中医治病特点与口服给药统一三个特点。十余个中药复方的半仿生提取研究结果皆提示:SBE法有可能替代水提法(WE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SBAE法)有可能替代水提醇沉法(WAE法)[1]。半仿生提取法已被“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收载,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理论和实验性论文五十余篇,有十余篇被国外权威期刊收载。位于“十五”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在“中药提取技术与设备”项下)重点支持项目首位。
       
       半仿生提取法的诞生标志着中药复方提取由分析还原法向系统综合法的转化,为中药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必将为阐述中医药作用机理,宏扬传统中医药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的研究应该在中医系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认为“万物皆系统”,人体即系统。中医认为,人具有元整体性,对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考察和调节,必须遵循人的元整体特性。任何部分性的病变都是整体生命活动失常的结果,中医治病求“本”,求的就是整体的平衡与协调。而中医的辨证论治观认为“证”是人的系统质病,即关系病。不同的证是不同的系统质的病变,辨证就是对系统质病变的考察,这是一种整体性、功能性的考察,考察的重点是系统、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辨证论治的目的就是通过调整相互关系,让系统质整体水平恢复正常。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过程是中药复方系统与机体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作用机理是非常复杂的,根据元整体理论,中药复方不仅要作为一个系统研究,还应把它放在复杂的人体和周边的环境形成的大系统中进行研究。
       
       随着人类对宇宙观和微观认识的进展,以及对世界复杂性和有机性认识的大大深入,整个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思维方法上,由机械论转向有机论;在科研方法上,由分析还原方法转向系统综合方法。世纪药学将进人系统工程为理论指导的发展阶段,这与中医系统论的理论思想相符合。运用中医系统论指导中药复方的研究,必将会给中药的发展带来旺盛的生命力,为中医药被国际医药界认可作出贡献,中药必将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张兆旺,孙秀梅.“半仿生提取法”的特点与应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0,2(1):3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