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利用互联网对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监管的探讨
作者:刘紫全 叶云 潘洪良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互联网
        摘要:目的:利用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突出作用,针对我国地域辽阔,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监管难的特性,提出利用互联网实施监管的设想,寻求事半功倍的质量管理模式。方法:提出从管理层和生产流通领域进行分级别利用互联网实施监管的办法。结果:利用互联网对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实施监管方便可行。结论:利用互联网对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进行监管,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中药生产流通;中药质量监管
        中药质量是保证药物疗效的关键,也是中药走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影响中药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尤以生产流通中最为突出,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加强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的监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食药监办[2003]356号文发出的《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包装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和《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办法》的实施,更加表明了国家对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监管的重视和规范要求。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中药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来源复杂,又存在正品、混淆品与伪品,野生品与栽培品的差异,加之人为掺杂现象和伪劣品的大量涌现,这都给中药质量的监管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随着我国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利用互联网对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进行监管,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监管难的原因
        1.1重视不够,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在我国,各级医药主管部门普遍存在重医轻药,重西药轻中药的思想,大都认为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又不值钱,因而将之定性为农副产品。其专业技术人员也认为搞中药既不受重视,又辛苦,没有发展前途,改行的越来越多,学习该专业的越来越少。长期以来,专业人员的缺少和监管不力,使得中药在栽种、收割、加工等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导,其成品和半成品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正规的包装。一般情况下都是以篾席、竹筐、编织袋等简陋工具盛装,这既不卫生、不美观,又容易遗漏、串味和发生变异。在历届《中国药典》(一部)中药卷中,也都没一个品种设有“包装”项。这与西药和中成药比较规范的包装相比,中药包装的随意和简陋是显而易见的。
        1.2利益驱使,拔苗助长现象严重中药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同于一般的农副产品,它的生长有一定的区域性,不同的种植区域其药材质量会有很大差异,这就形成了我们常称的“地道药材”。同时中药质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因此,中药种植有一定的严格规程要求,该2年收获的不能1年采挖。现在,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种植人员违背植物生长规律,随意扩大了种植范围,人为缩短生长周期,从而使得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1.3地域辽阔,质量标准无法统一我国地域辽阔,中药材品种繁多,物种的分布变化相当复杂,即使同一品种,因其生长环境不同,质量也有可能产生差异,因此中药的质量标准,不仅仅以个大体重等直观的形态来进行描述 ,还应对其品种来源、生长的外部条件、有效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2利用互联网对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进行监管的方法设想
        2.1按行政管理方式从管理层面划分4级,可利用互联网实施监管
        2.1.1第1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互联网对全国范围内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实施监管。
        2.1.2第2级省、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互联网对本省(直辖市)内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实施监管,并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本辖区内的中药质量信息。
        2.1.3第3级地市州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互联网对本地市州内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实施监管,并向本省(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本辖区内的中药质量信息。
        2.1.4第4级县级药品监督管理局,利用互联网对本县内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实施监管,并向本地市州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本辖区内的中药质量信息。
        2.2对生产中的中药进行7级分类,可利用互联网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管和用药单位的查询将生产中的中药按照药品管理法中的要求,依次对应中药材、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7级,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分类。
        2.2.1第1级中药材类,按照国标中药产品分类,代码统一为06。
        2.2.2第2级品名类,可按照《中国药典》Ⅰ部中中药材的排列顺序进行编码,如丁香为001。也可按入药部位进行编码,如设置根茎类为Ⅰ类,红参为根茎类的第一个品种,则编号为1001。也可直接用拼音字母代替品名,如丁香为DingXiang。
        2.2.3第3级规格类,按无规格统货为0,其余依次根据质量标准进行1、2、3、4……编码。
        2.2.4第4级产地类,生产药材的产区,按邮政编码控制区域,同一产区内有多个生产基地者,在括号内加编号确定,如四川峨眉山市3号药材生产基地生产的川产黄连(雅连),其编号就应为614200(3)。
        2.2.5第5级生产企业类,生产企业的许可证编号。
        2.2.6第6级产品批号类,与西药和中成药的编码设置相同。
        2.2.7第7级生产日期类,与西药和中成药的编码设置相同。
        例如,通过表1对应项的编码实例,可以通过中药包装袋(盒)上的条码或标签查找到某中药材的来源为峨眉产的川黄连。
        表1中药7级分类之编码实例(略)
        2.3对流通中的中药材进行8级分类,可利用互联网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管和用药单位的查询对生产中的中药材除进行以上7级分类外,再增加1级为调出(经营)单位经营企业许可证编码。3利用互联网对生产流通中中药质量进行监管的好处
        3.1查找药材身份和来源快捷方便,利于监管、监督和查询经过以上对生产流通中中药进行的7或8级编码分类,主管部门、新闻媒体、用药单位都可以从中药包装上的编码(或条码),通过互联网很快查找到该药材身份和来源,对主管部门进行监管,新闻媒体进行监督,用药单位放心使用都有积极意义和现实作用。
        3.2便于执行文件精神,与西药成药包装接轨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发出的《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包装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生产中药饮片应选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并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上必须印有或贴有标签,并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必须注明批准文号,中药饮片在发运过程中也须有包装,每件包装上必须注明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等,并附有质量合格标志。生产、经营企业在出品包装或标签上印上编码(或条码)和企业网址,既执行了文件精神要求,又与西药、成药的包装相统一。
        3.3利于规范药材市场,防止以次充好,扰乱物价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中药来源有野生、庭园式栽种和大面积栽种,80年代后随着野生资源减少,药材栽种占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药材基地的运营机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国营和集体独家生产经营改变为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经营,这种生产经营方式调动了药农和药商的积极性,但由于市场利益影响,北药南移、南药北移的引种现象十分严重。以地黄为例,传统的怀地黄(河南)为地道药材,其梓醇和总还原糖含量分别为0.811%和60.48%,而山东产的地黄为0.36%和48.82%,浙江产的地黄为0.001%和47.94%,广东产的地黄为0.019%和58.11%[1]。同样,由于炮制或干燥方法不同,其药效成分的保留也有一定的影响。使得以次充好,冒充地道药材现象增多,这不仅扰乱了药价,同时也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如果生产、经营企业按照统一要求,将品种进行上网登记,这不仅给主管部门制定药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同时也减少了监管难度,防止依次充好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孝涛,曹晖,刘玉萍.中药采制控制论[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315315.
        (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646000;2.泸州市宝光药业有限公司 四川 泸州46400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