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化脓灸结合中药治疗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娟, 胥志斌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抚州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医院 344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通过化脓灸结合中药治疗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鼠的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机理、提高疗效,探索治疗乙肝的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制备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选择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醇(GSH -PX)活力,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病理形态学检查为实验指标,探讨化脓灸结合中药对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鼠的影响。结果化脓灸结合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血清MDA 含量下降,SOD 活力上升,GSH -PX 活力上升,并能将某些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化脓灸结合中药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化脓灸 中药 肝损伤
       本实验采用化脓灸结合中药防治由异种动物肝提取物作为抗原免疫纯系小鼠产生抗肝抗体发生慢性实验性肝损伤,并设立正常组、中药组、化脓灸组为对照,探讨化脓灸结合中药对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治作用,为化脓灸抗乙肝病毒免疫药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深化化脓灸调节免疫的机理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
       1.1  药品与试剂
       1.1.1  弗氏完全佐剂液体石蜡5.5 ml,无水羊毛脂1.5 ml,100mg/ml 的卡介苗0.375 ml 研磨成乳剂。
       1.1.2  肝提取物以SD 大鼠断头处死,用生理盐水从门静脉冲洗肝脏以祛除肝内存血,取肝脏剪成小块,再以生理盐水浸洗直至无色,取湿重10 g 肝组织,加100 ml 生理盐水,用匀浆器制成10%肝匀浆,再用高速冷冻离心机低温离心30 min(0 ~4℃),取上清液加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制成乳化液。
       1.1.3  中药田基黄、虎杖等组成,按比例将生药加水浸泡12 h,煎煮、过滤,使水提物浓度每毫升相当于原药材1 g。
       1.1.4  试剂盒SOD 测定试剂盒、GSH -PX 测定试剂盒、丙二醛(MDA)测定试剂盒均由上海伊华临床科技公司提供。
       1.2  仪器752 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CI -20A,高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意大利产AR -C0I型)。
       
       1.3  动物
       1.3.1  ICR 新生小鼠雌雄各半,体重(6 ±1)g,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3.2  动物分组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20 只,雌雄各半。A—正常组;B—免疫性慢性肝损害组;C—免疫性慢性肝损害+化脓灸组;D—免疫性慢性肝损害+中药组;E—免疫性慢性肝损害+化脓灸﹢药物组;F—免疫性慢性肝损害+左旋咪唑阳性对照组。
       1.3.3  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于实验的第3 天,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射进行免疫,每鼠每次皮下注射乳化液0.1 ml,2次/周,共5 周,第6 周改为每周1 次,共4 次,前后共14 次。
       2  方法
       
   
       A,B 组给予生理盐水0.5 ml/d 灌胃。C 组小鼠参照《中国兽医针灸学》选取足三里、肝俞、胆俞、阳陵泉、脾俞,用小艾炷直接灸7 ~9 壮,灸后贴穴玉红膏,更换1 次/d,直至灸痂脱落。D组给予中药0.5 ml/d 灌胃。E 组小鼠化脓灸治疗同C 组,辅与中药灌胃。各组连续给药时间同C 组动物治疗结束。上述5 组动物于末次给药后12 h,自小鼠眼球采血,分离血清,取血清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按试剂盒操作程序测定。
       3  结果
       3.1  化脓灸对血清GSH -PX 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化脓灸对血清CSH-PX含量变化的影响(略)
       与A 组比较,★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P<0.05;与A 组比较,■P>0.05;n=20
       
       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血清GSH -PX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造模成功;各实验组血清GSH -PX 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且E 组血清GSH -PX 含量比其他各实验组升高明显,上升程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E 组与A 组血清GSH -PX 含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提示化脓灸结合中药组能将模型组小鼠的血清GSH -PX 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3.2  化脓灸对血清SOD 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化脓灸对血清SOD含量变化的影响(略)
       与A 组比较,★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P<0.05;与A 组比较,■P<0.05;n =20
       
       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血清SOD 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提示造模成功;各实验组血清SOD 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同时E 组血清GSH -PX 含量比其他各实验组升高明显,但在该指标中E 组与A 组血清SOD 含量差别有显著性(P<0.05),提示化脓灸结合中药组治疗未能将模型组小鼠的血清SOD 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3.3  化脓灸对血清MDA 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化脓灸对血清MDA含量变化的影响(略)
       与A 组比较,★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P<0.05;与A 组比较,■P<0.05; n=20
       
       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血清MDA 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造模成功;各实验组血清MDA 含量均比模型组降低(P<0.05),且E 组血清MDA 含量比其他各实验组下降明显,下降程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E 组与A 组血清GSH -PX含量差别有显著性(P<0.05),提示化脓灸结合中药组也未能将模型组小鼠的血清GSH -PX 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
       3.4  病理形态学检查A 组:肝细胞正常;B 组: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有重度水样变性、有灶样炎性细胞浸润;C、F 组:肝细胞有水样变性,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D 组:肝细胞水样变性减轻,有窦细胞增生;E 组:肝细胞水样变性,无明显坏死,有肝细胞再生现象。
       4  讨论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的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以及免疫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 ,乙型肝炎病人肝脏受损并不是HBV 在肝细胞内繁殖的直接结果,而机体的免疫反应,如T 淋巴细胞对肝细胞膜上HBeAg 的免疫应答,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LSP)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ADCC)反应,才是引起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这种免疫反应是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肝细胞损伤的共同途径,它既能引起HBV 感染肝细胞的损伤,又能引起未感染肝细胞损伤。总之,T细胞和非T 细胞均可引起肝细胞损伤,也就是说,乙型肝炎病人肝细胞损伤是几种免疫活性细胞协同作用的结果。人体感染HBV 后,可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乙型肝炎在临床中一般采用抗病毒合成药物治疗,治疗效果往往不显著,而且时常伴有毒副作用。化脓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而非药物疗法,对肝纤维化的治疗具有特殊的意义,即针灸不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对本病的治疗确有其广阔的前景[2] 。
       
       化脓灸就是将人体的某些穴位艾灸后,再用一些方法促其化脓的疗法。因灸后化脓结痂易形成轻微的瘢痘,故有瘢痕灸之称。《针灸资生经》中曾说“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以,其病不愈”。说明古代灸法,一般要求达到化脓灸,即所谓“灸疮”,而且把灸疮的发或不发看成是取得疗效的关键[3] 。身体一些特定的穴位感染化脓后,使活苗在体内产生内毒素,起着穴位、经络药理效应,通过经络传递到机体相应部位或受体,刺激某些脏器或激活有关细胞释放出类似TNF 样免疫物质,或刺激激活巨噬细胞,从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随着大量实验和临床观察,化脓灸的免疫机制逐渐明了。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在做化脓灸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中,测定细胞免疫,观察淋巴细胞转化率,E 一玫瑰花形成率,发现灸后上述数值均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体液免疫功能测定:TgG,IgA,IgM,C2灸前体液免疫值高于正常值或偶低者,灸后高值者降低,低值者升高。由此可见化脓灸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具有适应原则的双向调节作用。同时本课题所用的田基黄、虎杖、绣花针等均为江西道地药材,可提高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实验表明[4] 田基黄腹腔注射可使醋氨酚中毒小鼠的血清ALT 和血清AST 活性恢复正常,肝内GSH 含量明显升高,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减少肝MDA 的生成;虎杖有活血化淤、祛风利湿、解毒消肿等功用,在体外1/1 600 的虎杖液能增强植物血凝素及刀豆素A 巴细胞转化率的促进作用。对乙型肝炎(HBSAg)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上所述,化脓灸应用广泛,吸引了很多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究。目前出现了探索针灸治疗病毒性肝炎携带者的报道,初步看来有一定的效果,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张海蒙,王灵台等也发现化脓灸治疗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阐明中医药作用机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取异种动物的肝提取物作为抗原免疫纯系小鼠产生抗肝抗体,形成慢性实验性免疫性肝损伤,其肝脏组织病理学和生化的变化均与人类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本课题通过制备乙肝小鼠模型,选择小鼠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醇(GSH -PX)活力、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病理形态学检查为实验指标以观察乙肝小鼠治疗前后的变化,证实小鼠产生抗肝抗体发生慢性实验性肝损伤,小鼠血清GSH -PX,SOD 活性下降,MDA 含量明显升高,而使用化脓灸结合中药治疗后,小鼠肝损伤明显减轻,血清SOD 活力上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上升,MDA 含量下降,其作用与用药量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形态学观察亦证明,化脓灸结合中药能促进小鼠肝细胞再生,窦性细胞增生,保护肝细胞,明显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防止或减缓肝细胞纤维化过程。使用化脓灸结合中药对小鼠免疫性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本课题为进一步探讨化脓灸结合中药抗乙肝病毒免疫药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临床应用化脓灸抗乙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高寿征.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第1 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77.
       
       [2] 张仲源,桑 璞,刘 燕.化脓灸的免疫机理探索[J].中医外治杂志,1995,4(4):6.
       
       [3] 孙国杰.针灸学,第1 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779.
       
       [4] 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第1 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9.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