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金莲花人工栽培与野生抚育研究进展
作者:严力群, 丁万隆, 朱殿龙    
作者单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4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介绍了金莲花人工栽培和野生抚育的进展,结合当前的研究开发现状,探讨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对成功范例的简要分析,指出两种方法的结合对维持金莲花的可持续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金莲花 野生抚育 人工栽培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Wild Medicinal Materials Tending and Purposive Cultivation of Trollius chinensis Bge.
       YAN Liqun,DING Wanlong,ZHU Dianlong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s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 100094,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nowadays development of Trollius chinensis Bge.,the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wild medicinal materials tending and purposive cultivation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m was discussed.Including successful examples of wild medicinal materials tending and purposive cultivation,this paper conclud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methods had extensive future application to sustain the continuable utilization of Trollius chinensis Bge..
       Key words:Trollius chinensis Bge.;  Wild medicinal materials tending;  Purposive cultivation
       
       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 Bge.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花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成药制剂已报道剂型有片剂、冲剂、胶囊剂、注射剂、黄酮膜剂、颗粒剂、袋泡剂、口服液及滴丸剂[1~9],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2.7%[10]。金莲花还被广泛用于保健、美容、花卉、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医药、经济和生态价值。随着金莲花药材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野生资源蕴藏量逐年减少。为实现金莲花产业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善金莲花野生生长环境,金莲花大面积野生抚育及人工栽培势在必行。
       1  金莲花人工栽培
       金莲花自然状态下根再生能力差,仅靠种子繁殖,而药用部位花被采摘后导致没有种子可收,易造成种质资源的流失。因此引种并推广金莲花人工栽培技术,大规模开展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以满足金莲花需求的快速增长、维持其资源可持续利用。金莲花喜冷凉、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较强、易栽培,最适宜在砂质壤土中生长。实验证明[11],移栽期在第2年早春幼芽萌动前成活率达100%,可以耐夏季35~38℃高温,说明金莲花自身特性适合人工栽培,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1.1  繁殖方法
       1.1.1  分株繁殖蔡连捷[12]
       将9~10月植株枯萎时采挖的野生种苗或4~5月出苗时挖取的根状茎进行分株,每株留1~2个芽,栽植行株距同种子繁殖。播后第2年即有少量植株开花,第3年后才大量开花。中国医科院药植所[13]也做过少量分株繁殖实验,证明分株繁殖法不适合大面积栽培。
       1.1.2  种子繁殖种子繁殖[14]
       是金莲花人工栽培最常用的繁殖方法。可选择秋播或春播,秋播于种子采收后及时播种,春播则须将种子低温砂藏处理后播种育苗。移栽按行株距30 cm×20 cm定植。实践证明,种子繁殖适合金莲花大面积栽培且方法得当,收效较好。
       
       由于金莲花种子存在生理休眠现象,新采种子需经低温湿砂藏或高浓度赤霉素处理,才可打破休眠[15]。连湘瑞[16]认为种子采后阴干贮存,一般在-5~5℃下砂藏60~90d即可解除种子休眠。杨德威[17]将蒙古地区金莲花的种子干藏,翌年春播种前温水浸种12 h,7~10 d即可出土,当年可开花。
       顾增辉等[18,19]采用4周以上冷湿处理或GA3有机溶剂渗入法成功地打破金莲花种子休眠促进萌发;金莲花种子在15~25℃发芽率均高达95%以上,且不属于光敏种子,其种子粒度对发芽率的影响差异不大,种子可以进行混播;所用的GA3有机溶剂渗入法用量省、处理简便、种子晾干后便于随时播种以调节播期、贮存方便,可推广使用。
       丁万隆等[20]认为,新采收的种子在5~6℃低温砂藏75 d即可打破休眠,最佳方法是将金莲花种子室温干藏6~9个月后再经1个月低温处理打破休眠并发芽;金莲花种子在室温或低温下完成后熟,室温下贮藏只能保存约9个月,1年后将完全丧失发芽力。对此,李秀杰[21]也有相同的试验结果。
       陈智卿等[22]对塞罕坝上年8~9月份适播的金莲花种子置干燥处储存,翌年春季取种子用50~60℃温水浸泡约24 h搓去种子外脂层。与沙土1∶2比例混和加水搅拌堆放室外背风向阳温暖处,催芽20 d后种子吸水膨胀裂嘴。
       1.2  人工栽培现状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科院药植所[15]在北京有小面积的金莲花引种栽培;宁夏六盘山的林药间作区也已成功引进适生而紧缺的金莲花,目前正加强规范化种植技术的普及推广;宁夏泾源、隆德县[17]金莲花于播后第3年后大量开花,最适采收期在花朵开放3~5 d,此时总黄酮含量与花产量总体达到最佳。目前该地区引种栽培时间较短、栽培面积小,无法实现大量商品药材的供应。
       丁万隆等[11]收集了河北围场、雾灵山、山西庞泉沟等地的金莲花种质资源,并在北京平原地区引种栽培,至少可进行4年以上连续栽培不减产,干花产量达450 kg/hm2;人工栽培金莲花的花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均较野生金莲花高,河北围场野生金莲花总黄酮含量6.4%,而家栽达7.4%~7.7%;引种到北京平原地区的雾灵山金莲花,可一年开花、结籽两次,第2次抽苔率达40%以上,如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增施肥料和及时防治病虫害,有望大幅度提高产量。
       围场金莲花栽培与加工产业化开发项目计划于2010年前建金莲花种子基地13.33 ha,建成金莲花生产基地6 700 ha,总投资1 000万元,为后期提取研究金莲花有效成分、进一步开发金莲花茎叶及研制生产金莲花深加工系列产品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证。
       2  中药材野生抚育
       野生抚育[23]是根据动植物药材生长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在其原生或类似的环境中,人为或自然增加种群数量,使资源量达到能为人们采集利用并能继续保持群落平衡的一种药材生产方式。近年野生抚育发展迅速,将可能发展成为第3种重要的药材生产方式[24]。西北地区甘草、麻黄、肉苁蓉等药材围栏养护面积超过6.7万 ha;川贝母、雪莲、冬虫夏草等珍稀濒危药材野生抚育正在走向产业化生产;五味子、罗布麻、刺五加、防风、连翘、龙血树、金莲花等野生抚育基地也陆续建立起来。截至2005-09,已有3批28种中药材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使野生抚育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走上日程[25]。目前金莲花野生抚育基地正在建设中,其抚育方法及手段还不成熟,仍在摸索阶段,对其它药材抚育方法的成功实践应当充分的加以借鉴和学习。
       2.1  封禁封禁是以封闭抚育区域、禁止采挖为基本手段,促进目标药材种群的繁殖。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围栏养护方法。由于天然围封见效快、收益高、易掌握,符合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阿鲁科尔沁旗地区启动实施66 667 ha亩麻黄封育种植工程[26],采取围栏封闭并加以适当人工管护,使麻黄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有效的开发利用了荒山荒坡等非耕地资源,达到产业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的有机结合,较好实现了物种保护、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2 人工管理在封禁基础上,对野生药材种群及其所在的生物群落或生长环境施加人为管理,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药材种群生长和繁殖。五味子采用就地抚育与栽植相结合[27]的政策。使用补栽技术,在缺株处或株、行距过大处进行补栽。相应的保护抚育管理措施有搭用天然架、修剪、人工辅助授粉及施肥、灌水、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等。实践证明,选择在原生境重新栽植,符合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不仅成活率高,长势好,更重要的是能保证药材的道地性。加之将管理规范化,只需补栽及加强人工保护抚育管理,投资少且见效快。
       2.3 人工补种在封禁基础上,根据野生药材的繁殖方式和繁殖方法,在药材原生地人工栽种种苗或播种,人为增加药材种群数量。王良信等[28]在黑龙江省适于黄芪资源恢复的山林,进行了野生黄芪资源的人工更新和恢复,采取人工撒播栽培繁育种子的方法以增加种群数量,并在撒播黄芪后,适当采割影响其生长的榛、柞植丛以促进早期散播。另外,由于栽培黄芪每年收获大量种子,远高于以后栽培的需要,造成不能及时采收的种子自然散落,如将这部分种子采收而作为人工补种的种源,既提高了栽培的经济效益,也使得野生黄芪资源恢复有了种子保障。
       2.4  仿野生栽培仿野生栽培不同于中药材的间作或套种,是在基本没有野生目标药材分布的原生环境或相类似的天然环境中,完全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培育和繁殖目标药材种群。不仅能够保持野生药材的品质,而且可以有效增加产量。王永明等[29]研究人参的生长规律及生物学特性,证实林下符合人参的生长环境。不但充分利用了林下无农药污染的山区自然优势,而且保证了药材的安全有效及质量稳定性,使过去由于农残问题影响出口的问题得以解决。
       3  金莲花野生抚育
       中国植物志记载[13],金莲花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内蒙古等地。山西、河北、内蒙古东部和南部、辽宁和吉林西部海拔1 000~2 000 m气候冷凉的山地草坡、沼泽、草甸或疏林下的杂草丛中,燕山、雾灵山、吕梁山及坝上高寒山区均有分布[30,31]。据调查[32],野生金莲花资源量约150 t,而市场需求量达750 t,价格已涨至40~60元/kg。李联地等[33]在承德、张家口地区对野生金莲花调查显示,1998年围场县金莲花采摘量约200 t,2000年不足100 t。,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摘,野生金莲花的种群分布已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河北围场金莲花野生抚育基地位于金莲花自然分布区,完全依靠野生资源,药材道地。目前有种子繁育基地27 ha,生产示范基地107 ha,重点保护区2 000 ha。200607月中旬,笔者对坝上金莲花抚育基地实地调查,正值花期的金莲花分布密度较大且花大,当地药农对部分抚育基地正在实施围栏封闭、人工管理等措施,并在密度较小地块适当进行了人工补植;有企业也在进行金莲花野生变家种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从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种子发芽试验、适宜的栽培气候条件等,已建立符合GAP标准的规范化种植基地约330 ha[34];北京市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金莲花抚育栽植300 000株,平均每公顷产量570 kg,由于采收金莲花不破坏土壤和植被且病虫害较少,满足保护水土及生态平衡的需求,可以选为有机农业的示范品种推广,以适当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
       除了以开发药材为目的进行的抚育研究外,也有人将金莲花作为一种野生花卉开展引种驯化,山西太原园林科学研究所[16]对金莲花引种完成了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过程。随着野生抚育技术日趋成熟,抚育基地逐渐扩大,金莲花的生态产业模式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需要企业的介入及支持,更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
       4  问题与展望
       保护野生金莲花资源,人工栽培、野生抚育技术各有优势。一方面,加强和推广金莲花的人工栽培研究,使单纯的野外采摘转变到人工规模化种植上来。金莲花野生分布地区有限,变野生为家种并进行科学管理与种植,把金莲花从高山引向平原地区,进行大规模人工栽培和推广GAP规范化种植,可以满足金莲花的市场需求,并为野生抚育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抚育通过围栏封闭的方式对大面积金莲花进行养护,充分发挥野生金莲花药材区的资源优势,防止过度采摘,保持并改善野生金莲花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在没有金莲花分布、但与原生地类似的环境中适当进行半野生栽培,辅以施肥、防治病虫害等人工管理措施,并在分布密度稀疏的地块适当进行人工补种以增加种群数量。由于野生抚育不占用耕地、人为干预少、药材质量较少改变、不易产生病虫害且远离污染源,因此是生产金莲花绿色药材、保持道地性、同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方法。
       将金莲花野生抚育与人工栽培研究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首先,抚育基地选择在原生境。从生态学上讲,野生抚育增加了目标药材种群的数量,改变了群落中各物种的数量组成,但群落基本特性并未改变,符合植物的生态型[35],保证了药材高品质的道地性及原生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抚育基地的建立可实现金莲花资源多渠道开发,有效缓解市场供应紧缺及资源濒危问题;其次,使金莲花的开发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花卉产业的栽培重点在花期,以花大、花多为主要目的进行培育,如盆栽法管理上立支架、摘心、留茎、控制室内较低温度、反复多次打顶摘心等,目的是使金莲花叶茂花繁适于观赏。而医药产业,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价格和临床应用,栽培管理的重点则放在质量和产量。故针对不同的用途应当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培育,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第三,野生金莲花生长分散,大量采收费时费力,而人工栽培GAP规范化种植和抚育管理技术则具有高度的集中性,无论是采收或是管理将更加集约化、系统化、科学化;第四,两者互相借鉴成功的实践范例。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家种药材栽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药材生产方式,本身与栽培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相关的研究都可以互相借鉴使用,资源共享将使科研与生产结合得更加广泛与深入。
       总之,金莲花资源的开发与生产,当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优劣互补的原则,坚持开放式治理与开发式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国家和地方应加大研究力度并给予扶持或招商引资等资助,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吸引人才。对抚育和栽培地区的农民,由政府及科研人员适当开展科普教育,引导他们共同参与到野生抚育和人工栽培的队伍中来,并给予充分的经济和技术支持。通过深入系统研究,繁育良种,建立规范的抚育及人工栽培基地,采用科学规范的采收和加工方法,实现并提升药材的质量稳定可控性,并在培育消费群体与商品流通渠道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当地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在考虑市场经济要求的同时,兼顾长远利益,依据自然地理分布特点和经济的内在联系,制定出最佳开发战略,以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参考文献】
           [1]周雪梅,李建成,张丽华.蒙药金莲花片质量标准的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5(3):4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3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77.
       
       [3]凌俊英,赵志军.金莲花冲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现代应用药学,1995,12(4):45.
       
       [4]杨宝祺.金莲花注射液制备工艺的初步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1,(12):42.
       
       [5]杨宝祺.金莲花黄酮膜剂的制备[J].药学通报,1983,18(1):3.
       
       [6]王昌荣.金莲花颗粒剂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6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3):179.
       
       [7]鞠爱华,杨来秀,渠 弼,等.金莲花袋泡剂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成药,1999,21(4):207.
       
       [8]王和平,吴 彪,郭淑艳,等.薄层扫描法测定复方金莲花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J].中医药学报,1998,26(5):50.
       
       [9]寇欣,王雷.金莲花滴丸不同基质处方的筛选[J].天津药学,2003,15(6):17,72.
       
       [10]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2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733.
       
       [11]丁万隆,陈 震,陈 君,等.北京平原地区金莲花引种栽培研究[J].中草药,2003,34(10):附1.
       
       [12]蔡连捷.金莲花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3,(8):43.
       
       [1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第2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86.
       
       [14]张丽萍,杨春清,王瑞芳,等.181种药用植物繁殖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329.
       
       [1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159.
       
       [16]连湘瑞.金莲花的引种[J].植物杂志,1989,(4):20.
       
       [17]杨德威.金莲花[J].内蒙古林业,2001,(10):27.
       
       [18]顾增辉,龙雅宜.金莲花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活力的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4):30.
       
       [19]顾增辉.介绍几种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J].植物杂志,1996,(1):20.
       
       [20]丁万隆,陈 君,张丽萍,等.贮藏方法对打破金莲花种子休眠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266.
       
       [21]李秀杰.金莲花的经济价值和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04,(3):54.
       
       [22]陈智卿,李大林.金莲花人工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4,(4):39.
       
       [23]陈士林,魏建和,黄林芳,等.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123.
       
       [24]肖培根,陈士林.国家中药资源宏观管理系统的建立[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4.
       
       [25]刘爽,魏建和,陈士林.野生抚育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6):3.
       
       [26]孙双印,刘爱萍,张志如,等.发展麻黄绿色支柱产业创立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结合的典范[J].内蒙古草业,2002,14(2):23.
       
       [27]王永明.长白山区野生北五味子资源的现状及对策[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1,3(5)17.
       
       [28]王良信,刘 娟,宗常明,等.野生黄芪资源恢复的试验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18(2):27.
       
       [29]王永明.实行林下栽培野山参开辟种植人参新途径[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3,5(10):25.
       
       [30]丁万隆,陈 震,陈 君.金莲花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6):19.
       
       [31]黄金详,李 信,钱进源.塞罕坝植物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7.
       
       [32]肖培根.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2.
       
       [33]李联地,张恩生,王忠民,等.坝上野生金莲花调查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2003,(5):19.
       
       [34]丁万隆,杨春清,张泽印,等.金莲花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5):12.
       
       [35]陈士林.道地药材与生态型的相关性[J].中草药,1988,19(8):4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