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黄达芳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高职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中药鉴定人才,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改过程中,应加强实验设计(内容和方法)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注意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关键词】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品种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性,实验课是其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医药院校中药类专业毕业生的中药鉴定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普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所致的师资经费的相对缺乏和人均拥有实验仪器数量的相应减少,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实验方法以教师设计讲授、学生照章操作为主,实验手段以传统的标本、挂图、投影、显微镜为主[1],从中反映出目前中药鉴定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与培养目标和市场需要相悖的问题,急需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笔者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认为在本学科实验教改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材或指导中所编写的实验多为验证式实验,这部分内容与所学理论知识相配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过大,往往导致学生的思维过于单一直观,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发现并解决新问题的创新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按专业培养目标设计实验项目和内容时,应尽可能多地考虑实验内容的综合性与方法的创新性。内容的综合性是指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应涵盖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多个学科,如药用植物学、药用动物学、矿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仪器分析、生物技术等,主要应用于单个品种的鉴定,尤其是多来源品种以及常用易混品种的鉴定,如大黄、天麻、麻黄、砂仁、厚朴等的鉴定。通过综合性实验训练,使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方法的创新性主要是指中药鉴定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常规中药鉴定方法多为药典法,但有时对某些品种的鉴定还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应探索多种有效快速鉴定的途径。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我完成。通过创设多种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的兴趣,从而有目的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
       实验材料即样品的代表性是指取样的典型性。样品材料的典型与否直接决定实验结果和质量的好坏。供实验使用的材料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产地不同,但为了反映所鉴定的品种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有效成分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必须选用那些特征显著、重复性好、易取易处理且成本相对低廉的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如鉴定用药材品种往往都选用品质优良、特征显著的道地药材。实验材料的可行性是指取样的可能性和便捷性。可能性主要考虑实验材料的成本和市场供应情况,如果材料成本过高则实际使用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多数院校的实验经费紧张而难以承受高额实验支出;若该材料市场供应不足或缺乏则都难以选作样品材料。便捷性主要指取材的方便性。由于实验材料是消耗品,又具有地域性特点,因此从降低实验成本和取材的方便性考虑,常常采用就地取材。
       3  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
       常用的中药鉴定方法有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此外,还有近年来兴起的生物鉴定法。与上述鉴定方法配套的实验技术包括药材形态解剖观察与描述技术、标本采集、制作与核对技术、绘图与摄影技术[2]、常用理化试剂配制与仪器分析技术、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技术、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技术等。在实验项目设计与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特点着重实验技术的基础性与实用性。所谓基础性是指中药鉴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如药材及其原动植物的形态解剖、观察、描述、比较归纳的能力,常用显微制片、绘图及摄影的能力,常用理化试剂的配制能力,常用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等。所谓实用性是指实验项目与内容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或方向选用与之相适应的中药鉴定分析技术,如中药学专业或制药工程专业中药制药方向重点只要掌握常用中药材的基源及性状鉴定技术,而中药学专业中药分析方向则尚需掌握中药显微鉴定及常用仪器分析技术[3]等。
       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4]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指实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和有关规章制度,认真预习,精心准备,准确操作,及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有关原始数据资料,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实验完成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实验者操作的规范程度,包括他(她)的准备情况、自始自终的态度以及操作技能。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首先必须从带教老师做起,只有实验教师操作示范准确,指导具有启发性,才能使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规范,有目的地验证理论并经自主思考而进行有创造的实验设计和研究。实验操作的均衡性是指本学科实验项目所涉及的操作内容和技能训练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体地说包括中药基源和性状鉴定所需的形态分类学或细胞染色体分析实验,显微鉴定所需的组织解剖学实验、理化鉴定所需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生物鉴定所需的DNA相关技术分析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所需的中药炮制、药理等实验操作。在设计时应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操作的规范性是实验的基础,均衡性则是实验全面性的保证,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技能提高而言尤为重要。
       5  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当实验人员按计划、按步骤完成某一规定实验项目后,通常都要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准确性是指必须强调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实事求是地记录、分析和综合实验现象、数据及结果,发现问题和总结规律。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要求、基本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作业与思考、实验时间与人员等。撰写时要求使用统一格式的A4幅报告纸,应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完成,作图报告用HB或2B铅笔完成;对于生药材料要写明基源或生药拉丁名;报告正文部分主要记录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注意文字记录部分要求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结论明显,绘图部分要求布局合理、文字简洁、图形逼真、结构清晰、比例恰当、线条均匀一致、点小而圆,立体感强,形态结构名称常用平行直线标注在图右侧,每幅图下方应注明标本名称、部位及放大倍数或比例[5]。上述注意事项与报告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其次,报告呈交和批改的及时性也十分重要。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应及时综合分析和总结本次实验的成败得失,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及时送交指导老师批改评阅。一旦迟写迟交报告,既影响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又影响教师的及时批阅和集中评析。当学生递交报告后,指导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并在下次实验前进行集中讲评,总结经验教训,特别要强调实验过程中易误操作、误处理的相关事项,为学生逐步掌握本学科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奠定基础。
       6  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
       中药鉴定学实验是中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一般要求单独考核记分。因此,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不仅与被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分直接挂钩,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本次考核能否反映出学生实际所掌握的实验技能以及整个实验教学的质量。本学科实验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别能力、显微鉴别能力、理化鉴别能力以及常用实验室仪器操作能力。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主要指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和考核内容的全面性,通过考核记学分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如药材性状考核的方式宜每人单独进行,从常用药材及饮片中随机抽取100~300种各类品种,同时应选取一定数量性状相似同科属或不同来源的药材以及不同炮制品作为考核内容,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选用一定数量常见易混药材或饮片。考核的全面性应重点突出反映学生实验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它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更重要的是考核的效果和所起的作用。综合考虑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将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药鉴定专门人才。
       综上所述,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实验设计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材料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均衡性、实验报告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实验考核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这对于提高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与科研素养具有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红霞.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综合分析与探讨[J].中药鉴定理论与实践,2003,1:264.
       
       [2]赵奎君.生药学实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7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0,75.
       
       [4]张贵君.中药鉴定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前iii.
       
       [5]郑俊华.生药学实验指导[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9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