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木郁达之”妇科临床运用举隅
作者:毛云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木郁达之 妇科应用
        “木郁达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中医临床运用范围较广的治则之一。肝主疏泄,藏血,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女子因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又以“肝为先天”。即“女子以血为本”“冲为血海”,冲脉附于肝,冲脉之气“盛”而疏通,则有赖于肝之疏泄。《内经》云:“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肝气条达,冲任和谐,是月经按时来潮,胞宫孕育胎儿的重要条件。反之,则经、带、胎、产诸疾随之而起。然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颇多,郁怒伤肝致肝失条达之症常见,情志所伤为妇科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木郁达之”确为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方法。笔者在妇科临证中,以此为大法,屡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1  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为乳房、少腹胀痛,梅核气,月经失调,不孕等等。治宜 急食辛以散之,以理其用,使肝气得以疏泄、条达。常用代表方逍遥散。
       案例:23岁,未婚。2001-03-31初诊。
       
       月经逾期20 d未潮,乳房胀痛有块。平素抑郁易怒,有经前乳胀史,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此为情志失于畅达,肝郁血淤,“木郁达之”。药用:炒柴胡6 g,当归12 g,白芍12 g,茯苓12 g,白术12 g,泽兰、泽泻各12 g,益母草12 g,茜草12 g,炒枳壳9 g,制香附12 g。并嘱其时时戒怒,心胸开朗。复诊诉服上药3剂,月经来潮,乳胀缓解。
       2  肝郁化火
       常见为崩漏、经行吐衄等等。治宜助之以焦苦以泄肝。常用代表方丹栀逍遥散。
       案例:15岁。2006-07-13初诊。
       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少不一,此次已行经12 d未净,伴乳胀口苦,平素有时鼻衄,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证属肝经郁热,冲任失调,治宜清肝解郁。药用:丹皮10 g,淡芩10 g,炒柴胡6 g,生地12 g,白芍12 g,青蒿12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茜草12 g,益母草12 g,生牡蛎24 g,川楝子10 g。服药5剂血止,继予原方出入调治月余,月经于08-24来潮,量中,7 d净,诸症消失。
       3  肝郁血淤
       临床表现为痛经、闭经、症瘕积聚等等。如果单纯予疏肝理气药,往往难以奏效,需配活血化淤之品。代表方如血府逐淤汤等。
       案例:25岁,已婚,2000-07-14初诊。
       痛经6年,经前经期下腹胀痛,月经量偏少,色暗夹血块,块下痛减,结婚6个月未孕,情志不遂,舌淡有淤斑,脉弦。证属肝郁血虚,气滞血淤,治宜养血和肝,行气化淤。药用:炒柴胡6 g,炒元胡12 g,当归12 g,白芍12 g,制香附12 g,乌药12 g,益母草12 g,五灵脂12 g,茯苓10 g,川牛膝12 g,炙草6 g。调治一月,患者08-17行经无腹痛,原方出入于经前1周服药3个月巩固疗效,痛经未复发,次年元月妊娠。
       4  久郁气滞,营血暗耗,肝经躁急
       常见为脏躁病。急食甘以缓之,常用代表方甘麦大枣汤等。
       案例:50岁,已婚,2001-10-12初诊。
        绝经5年,精神抑郁,情绪不稳定,时喜时悲,食欲不振,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弦。证属阴虚肝郁,治宜甘润解郁。药用:淮小麦60 g,炙甘草6 g,大枣7枚,炒柴胡6 g,广郁金10 g,白芍30 g,山萸肉10 g,地骨皮10 g,玄参10 g,酸枣仁10 g,五味子5 g。嘱其怡情养性配合药疗。调治15 d,诸症皆恙。
        总而言之,“木郁”固以疏气为大法,但临床运用时又当权宜而应变。《内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选药时除了注意到肝气郁滞的病机外,还要重视肝脏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临床不仅选用理气药,往往还要佐以养血活血药,方能使体柔用疏,逐其条达之性。肝郁大多初伤气分,久及血分;初起多实,久则形成虚实夹杂,乃至虚损之变。《景岳全书》云:“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者,不无失矣。”故对久郁气滞,营血暗耗者,应予甘以缓急法。又如气郁化火,火最易伤阴,须在滋养肝肾之中寓以疏肝解郁,此时如不明辨虚实,仍执用疏肝之法,一概攻伐,则有违治疗之旨。
       “木郁达之”,精神治疗亦至关重要,《素问·汤液醪醴论》认为:有些病人用良药、针石治疗了很久,但仍然“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是因为“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强调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笔者在临诊时,把心理治疗用于药物治疗之中,与药物治疗结合进行,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