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作者:吴庆华, 黄宝优    
作者单位: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 南宁 530023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了解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状况,旨在选育良种。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和标本资料,并到实地访问、观察。结果与结论广西山银花野生种质资源丰富,但多数资源量在迅速减少,亟待保护;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山、忻城和资源县,马山、忻城两县以栽培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为主,资源县以栽培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为主;栽培区的种子、种苗来源复杂,发现有开花早、产量高的优良单株或类群,但平均产量较低,良种选育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  山银花 种质资源 广西
       Report o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in Guangxi
       WU Qinghua, HUANG Baoyou
       (Guangxi Botanical Garden of Medicinal Plants, Nanning 53002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breeding, understanding germplasm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in Guangxi. MethodsThe relevant documents and specimens were consulted, and the fields were visi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Wild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is rich in Guangxi, but most of the resources quantity is reducing rapidly, and the urgent protec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Flos Lonicerae must be carried on. Cultivation areas in Guangxi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uch counties as Mashan,Xincheng,Ziyuan. Cultivation varieties in Mashan county and Xincheng county are mainly Lonicera hypoglauca Miq.. In Ziyuan county, 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is the main cultivation variety. The seeds and seedlings of Flos Lonicerae used in the cultivation areas are mixed, early blossoming and high output fine individual or class group have been discovered. But the average output is lower. Seed selection of fine breed becomes urgent.
       Key words:Flos Lonicerae;   Germplasm resources;   Guangxi
       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山银花为同属植物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anthoides Hand.-Mazz. 和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DC.的干燥花蕾。而在此之前,忍冬、红腺忍冬和华南忍冬的干燥花蕾均作为金银花被《中国药典》收载,由此可见,山银花的3个来源植物中有两个是原金银花项下的。山银花与金银花一样,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1],是银翘解毒丸(片)、犀羚解毒丸(片)、银花口服液、Vc银翘片等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近年来,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化妆品和兽医用等方面。因此,山银花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广西忍冬(金银花)野生资源和人工栽培不多,但却是山银花的主产区之一,年产干花1200 t左右。目前广西山银花商品药材90%以上来源于栽培,栽培种质的好坏是影响药材产量、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发展广西山银花生产,筛选适合广西栽培优良品种,笔者于2004~2005年对广西山银花的种质资源情况进行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首先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广西植物研究所和广西药用植物园等标本馆(室)收藏的山银花标本资料;在实地调查之前,向产地的医药公司、药材收购部、科技局、林业局、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及花农了解当地山银花的野生分布、种质类型以及人工栽培历史、栽培种、栽培面积、种苗繁育、种植技术、产销情况等;实地对各产区野生生长或大田栽培的山银花进行观察:植物学形态特征、野生或栽培环境、产量等,拍照、压制标本、收集引种,并进行种质鉴定。
       2  调查结果
       2.1  野生种质资源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和华南忍冬在广西均有广泛分布,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他人早年的报道资料[2,3],并结合本次实地调查,现将3个种的主要特征、分布和生态环境等整理如下:
       2.1.1  红腺忍冬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有短柔毛。单叶,对生,全缘,叶片卵状矩圆形,长3.0~12.0 cm,宽1.2~7.5 cm,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叶面绿色,叶背淡绿色,有短柔毛和较多桔红色腺点,叶柄长达1.0 cm。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比叶柄短或长;苞片钻状,短于或与花萼等长,有毛;小苞片卵圆形,长为萼筒的1/3,有睫毛;萼筒无毛,齿狭三角形、长约0.1 cm,有毛;花冠长3.0~4.5(~5.0)cm,白色黄色,稀为红色,外面疏生微毛和腺毛,稀光滑,筒部与檐部近等长;花柱无毛。花期3~5月,少数8~9月第2次开花。主要分布于临桂、贺州、昭平、梧州、苍梧、藤县、容县、玉林、桂平、横县、邕宁、南宁、宾阳、上林、马山、武鸣、隆安、崇左、宁明、龙州、田阳、德保、靖西、那坡、凌云、宜州、都安、大化、忻城、三江等县市。生长于丘陵及山地灌丛或疏林中,海拔200~700 m。
       2.1.2  灰毡毛忍冬大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有短茸毛,稀夹以腺毛,枝后变为粟色,光亮无毛。叶片卵形或披针形,长4.0~14.0 cm,宽1.5~7.5 cm,先端钝尖或渐尖,基部圆或近心形,叶面无毛,叶背密生灰色毡状短茸毛,夹以少数黄色腺毛,叶柄长达1.2 cm。花序通常生于小枝的顶端和叶腋,多花;苞片钻状,与花萼等长或稍短,有毛;小苞片卵形,长约为萼筒的1/2,有毛;萼筒无毛,齿狭三角形,有毛;花冠长3.5~4.5(~6.0)cm,外面疏生腺毛和倒向微毛,筒部长为檐部的两倍;花柱无毛。花期6~7月。主要分布于乐业、罗城、融水、龙胜、资源、全州、兴安、灵川、灌阳、富川等县。生长于山谷溪流旁、山坡、山顶预混交林内或灌丛中,海拔500 m以上。
       2.1.3  华南忍冬藤本,小枝、叶柄和总花梗被灰色短柔毛。叶片卵形或短圆状披针形,长2.0~8.0 cm,宽1.0~4.0 cm,先端急尖或近圆形,有小短尖,基部圆或近心形,叶背有短柔毛,边缘有睫毛,叶柄长达1.2 cm。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花梗长达1.5 cm;苞片钻状,与花萼等长或稍短,有毛;小苞片卵形或圆形,有毛;萼筒被短柔毛,齿狭三角形,长约0.1 cm,有毛;花冠长2.5~4.5(~5.5)cm,外面有短柔毛和腺毛,筒部稍长于檐部;花柱无毛。花期4~5月。主要分布于北流、陆川、博白、横县、邕宁、上林、南宁、上思、防城等县市。生长于丘陵地的山坡、杂木林和灌丛中及村边路旁或河边,海拔800 m以下。
       除以上3种外,广西忍冬属植物中还有一些未被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种也作为山银花收购和使用。如:毛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大花忍冬Lonicera macrantha (D. Don) spreng.,净花菰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 subsp. nudiflora Hsu et H. J. Wang,皱叶忍冬Lonicera rhytidophylla Hand.-Mazz.,短尖忍冬Lonicera esquirolii Levl.,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votomentosa Hsu et S. C. Cheng等,在此不一一详述。
       
       广西山银花野生种质资虽然十分丰富,然而近年来却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多数资源量在迅速减少。在靖西、德保、隆安、大化、都安、临桂、富川等老产区调查发现只在一些较偏僻的地方尚有零星分布。20世纪60~70年代全区每年可采集野生干花150~200t,而据业内人士估算现在每年只能采集到干花60~80 t。分析其遭受破坏的原因:①由于人口增长,人为活动加剧,大量地开荒造地;②产地大规模开展山羊养殖,过度放牧;③近年来一些制药企业大量收购山银花藤蔓作为原料,而由于野生资源大多权属不清或无暇跟踪保护,群众通常是整株连根挖起出售,连年毁灭性采挖导致资源难以再生和恢复。2004~2005年笔者在大化县七百弄乡和临桂县会仙镇进行调查时均发现有药材老板设点收购山银花藤蔓,而且需求的数量亦十分巨大。
       2.2   栽培区域及栽培种从1964年开始,南宁药材站中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协同横县、钦州、马山等县医药(药材)公司生产技术人员、药农积极开展野生山银花变人工栽培的试验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功地摸索到藤蔓扦插繁殖栽培的技术。1970年由南宁药材站组织南宁经济区28个县医药(药材)公司中药材生产技术人员在马山县加芳乡召开了山银花生产现场会,将马山经验推广;紧接着1971年由广西区材公司组织的全区山银花生产现场会亦在马山召开。两次会议的召开,拉开了广西山银花大面积人工栽培序幕。
       目前,广西山银花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山、忻城、资源、全州、都安、田阳、隆林等县。其中以马山县的加芳、古寨、金钗、古零、里当以及忻城县的北更、红渡、遂意、城关、新圩、古蓬、果遂等乡镇的栽培面积最大,这些乡镇大多位于两县交界,基本连成一片,栽培面积约为4 000 ha,年产干花650 t左右。此栽培区属喀斯特地貌,是广西有名石山地区,一般是在大石块的周围或石缝中挖穴进行栽培,以大石块作为山银花藤蔓攀援的支架。栽培种主要为红腺忍冬。桂北的资源县是广西山银花另一大产区,主要集中在该县的梅溪、资源、中锋、瓜里、车田等乡镇,栽培面积约为2 300 ha,年产干花400 t左右。此栽培区为广西高海拔、高寒山区,多是利用稀灌木丛作为攀援物,或选择坡度较大处,沿山坡水平线修筑高位梯级畦,在畦上种植,修剪培育成直立型花丛。本区栽培种主要为灰毡毛忍冬。其它地区如隆林、田阳、都安、全州等县均有零星栽培,面积在700~1 000 ha之间,年产干花100~150 t。栽培种除了红腺忍冬和灰毡毛忍冬外,还杂有部分华南忍冬、毛柱忍冬、净花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和忍冬(金银花)等。
       2.3   栽培区种子、种苗来源
       广西山银花人工栽培虽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然而,大多数为群众自发性的种植,一直以来并没有系统地对山银花的种质资源进行过评价与选育。相对而言,湖南省的科技人员在山银花的选育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头,他们利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灰毡毛忍冬自然变异优株(花蕾多、产量高、花蕾期长、采收方便、药材色浅质优、适应性广、抗病虫害能力强)作为接穗,以灰毡毛忍冬和同属植物细苞忍冬或忍冬作为砧木,通过嫁接选育出无性系“湘蕾金银花”,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基地[4]。而到目前为止,广西山银花栽培区没有自己的当家品种,没有规范的种子、种苗市场,花农在发展种植时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种苗:①采挖野生苗;②分株繁殖育苗;③自采种子进行播种育苗;④自采藤蔓进行扦插育苗;⑤直接在花丛旁用泥土压盖藤蔓进行压条育苗。引种或繁育种苗过程中对种质未加甄别和筛选。所以,栽培区的种子、种苗来源是非常复杂的。
       种质不纯、来源复杂致使广西山银花栽培群体野生性状明显,植株间表现参差不齐。多数植株的产量较低,但亦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高产的单株或类群。如: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花农李华勤8年前在其住房旁边种植的一株红腺忍冬,从种后第5年开始每年都可采收到鲜花30~40 kg;在他栽培的地块内,每年能采收8~10 kg鲜花的单株比比皆是。另外,本次在忻城、马山等产区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些开花特早的单株,据当地花农反映其在每年2月上、中旬就开始现蕾,3月上、中旬即可采收。而绝大多数植株则要到4月份以后才会进入采收期。早开花、早上市,才能在市场上抢占先机,这也应该作为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收集评价的主要因子之一,对选育种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3  小结
       广西山银花野生种质资源丰富,但遭到破坏十分严重,多数资源量在迅速减少,亟待保护;栽培区域主要分布在马山、忻城、资源等县,马山、忻城两县以栽培红腺忍冬为主,资源县以栽培灰毡毛忍冬为主;种质不纯、来源复杂是导致广西山银花栽培产量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从调查广西山银花种质资源入手,进而收集引种、对种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广西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并制定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1,152.
       
       [2]方鼎. 广西中药金银花的调查[J]. 医药科技资料,1978, (13):12.
       
       [3]广西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 广西中药资源名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209.
       
       [4]汪 冶, 黄 云. 湘蕾金银花的选育及推广初报[J].中药材,2004,27(12):89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