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对青黛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
作者:范雪峰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青黛 石灰 水飞 内服 外用
       青黛是临床常用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功效和抗癌作用的中药,然由于青黛在其加工制备过程中常夹有一定量的石灰,在临床的内服或外用时,对机体产生刺激的副作用,且降低青黛本身的临床效果,干扰和影响复方中其他药材中成分的溶出。况青黛本身质轻易浮,不溶于水,入煎剂或凉开水调敷外用时,常使疗效降低,浪费药材。
       1  青黛来源
        《开宝本草》载:“青黛从波斯国来,及太原并庐陵、南康等染淀,亦堪敷热恶肿,蛇虺螯毒……。”记述青黛最初作为一种染料从波斯传入我国,而在打靛过程中,池中上漂之泡沫,捞出晒干,即现用之青黛。如今青黛已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草药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中的靛玉红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青黛属于中草药的加工品,原植物主要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tinctoria L·草大青 I indigotica Fort,或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nthu Susia(Nees)Brcm,豆科植物木蓝Indigofrra tinctoria L茎叶中的干燥色素,即粗制的靛蓝,主产于福建、云南、江苏、安徽等地,以福建产者质量最佳,为建青黛。1958年被《中国药典》收载,规定青黛中靛蓝含量不得少于2%。
       2  青黛的制取
       在上述植物中,含有菘蓝苷或靛苷,它们都是单吲哚苷类,要把这些成分从原植物中提取出来,古今都是用加入石灰的方法来完成,如《本草纲目》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搅起浮沫,捞出阴干,称之靛花,即青黛。”
       《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云:“夏秋季采收茎叶置缸中,加清水浸2~3 d,至叶腐烂,茎脱皮时,将茎枝捞出,加入石灰(每100 kg加石灰8~10 kg),充分搅拌至浸液由深绿色转为紫红时,捞出液面泡沫,于烈日下晒干即得。”[1]
       所以即使到了现代对于青黛的制取还没跳出传统的工艺模式,石灰作为一种制靛辅料加入后创造出碱性环境,使菘蓝苷和靛苷经水解、氧化、缩合变成双吲哚分子而成靛蓝及其同分异构体靛玉红。
       从打靛过程来看,部分石灰和青黛一起悬于水面的泡沫中,被一同捞出晒干而留于青黛中,主要是氢氧化钙,它在成品青黛中占一定分量,由于青黛收得率不太高,故“……待泡沫减少时,沉淀2~3小时,除去上面澄清液,将沉淀筛去碎渣,再行搅拌,又可产生泡沫,将泡沫捞出晒干,仍为青黛,质量较次。”[2]故第二次搅拌捞出的靛花含的石灰量就较大。
       青黛质量“以蓝色均匀,体轻质浮于水面,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的时间较长者为佳。”[3]而以质重坚实、色青灰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次之。
       3  青黛中所含的石灰对临床运用的影响
       3.1  对人体产生刺激作用《本经》称石灰为垩灰,是石灰石经高温加工而成,辛温有毒,具腐蚀性,蚀恶肉赘疣。故内服者必然刺激胃肠,产生恶心、腹疼不适;外用于皮肤、眼睑、口腔、二阴黏膜溃疡,必然产生刺激性的灼烧感和疼痛感,甚或使病情加重。
       3.2  对青黛用量的影响石灰属于杂质,无治疗作用,混入青黛中,徒增重量,用于临床,必致剂量不准,达不到应有效果。
       3.3  石灰对青黛疗效的影响石灰味辛性温有毒,腐蚀性强,而青黛性味寒凉,为清热解毒凉血之品,两者性质、药理作用相反,同时作用于人体,必然降低青黛的临床功效。
       3.4  在青黛的复方运用或中西结合运用时石灰对其他药物的干扰作用
       3.4.1  石灰对复方中含有的鞣质类成分中药的影响石灰中含有钙离子,在与含有较多鞣质类成分的中草药如大黄、诃子、地榆、五倍子、石榴皮等共用时,必然与鞣质产生络合沉淀,使机体难以吸收,降低了治疗作用。
       3.4.2  石灰对和含有特殊功能基团西药的影响在运用中西结合治疗时,青黛中的石灰可与四环素产生络合沉淀;钙离子还能和含有肼类官能团的药物如异烟肼产生螯合物而沉淀;能与含有游离酚羟基的药物如左旋多巴产生络合物而沉淀,最终导致疗效降低。
       4  青黛本身的特殊性对临床运用的影响
       4.1  青黛的内服青黛粉细质轻易漂浮于水面,有效成分为双吲哚分子结构,不溶于水,入煎剂时不论是包煎或是不包煎,有效成分都难以溶出,既使增加剂量,也难达到应有的疗效。有的医者习惯把青黛入煎剂,实则是对青黛理化性质不甚了解,是一个误区。
       4.2  青黛的外用青黛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散结的作用,常被外用于口舌生疮,外阴溃疡、烂弦风眼、湿疹、带状疱疹等疾病。临床常用膏剂或散剂,有单用或复方运用。但由于青黛不溶于水,有医者习惯于用凉开水调糊外敷,虽图简便快捷,但有效成分难溶出,药物疗效难以发挥,故外用青黛更适合选用油膏,对溃疡糜烂、渗液不多者可选用散剂,使有效成分能发挥最大作用。
       5  对目前临床运用青黛现状的社会调查分析
       鉴于中药青黛常夹杂石灰以及成分的特殊性,笔者于2005-06~2006-08间对本市两区三县十五乡镇56个行政村(院、所、室、门诊部、社区医疗服务站)及个体诊所共146个防治单位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发现目前市场上所用青黛质量良莠不齐,区、县级医院、部分乡镇医院青黛质量较好,且有水飞炮制工具设备,有专、兼职人员负责加工,占调查总量的23%,多数个体诊所、村防治所,部分乡医院、社区服务站使用的青黛质量较差,呈青灰色、质重有白点,入水有下沉,石灰含量较多,且绝大部分无水飞炮制设备,无人负责,对青黛临床运用基本不水飞加工,占调查总数的38.4%;只有少数个体老中医诊所坚持水飞炮制,有设备,只占调查量的1~2%;有些基层诊所医药人员不知青黛用前需要水飞炮制加工;有相当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站有水飞设备,但无专人负责,对青黛的炮制是根据经验观察,青黛外观质量较差时才水飞炮制,而大部情况下不水飞炮制,占调查总体的36.6%。
       
       在调查医生处方运用青黛情况中,共查到相应处方2434张,其中内服方占52.6%,外用方占47.4 %。在内服处方中,入煎剂的占62.6%,入丸散、胶囊的占37.4%;在入煎剂的处方中,注明包煎的占72.5%,未注明包煎直接加入煎煮的占27.5%;在煎服方中青黛用量波动在6~10 g,入丸散剂、胶囊的用量为2~4 g;在外用处方中,水煎外洗的占9%,散剂占24%;凉开水调敷者占38%,用麻油调油膏者只占29%。调查发现,一些基层人员医药知识贫乏,对青黛的来源、成分、理化性质、炮制作用等知识知之甚少。
       
       在结束调查后,笔者认为:目前青黛的临床运用存在问题较多,如:不进行必要的水飞炮制,夹杂石灰直接运用刺激人体、剂量不准,入汤剂煎煮有效成分难以溶出 ,石灰中钙离子与含有鞣质的中药成分络合沉淀,降低疗效,剂量加大,浪费药源;使用凉开水调敷外用,有效成分同样难溶出。之所以造成此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部分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中医药知识贫乏,对中药青黛成分的特殊性及水飞炮制的重要性缺乏了解。
       ②部分从业人员缺乏责任感,该水飞不水飞,该另包入丸散、胶囊的而不另包入丸散、胶囊剂。
       ③药品质量较差,是由于进货渠道不规范,缺乏统一监督管理。
       鉴于目前现代制药工艺生产青黛仍改变不了传统的加入石灰的方法,青黛中不同程度地夹有石灰是客观存在,且大多数工厂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青黛水飞自选装置”,有的厂家还在试验摸索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青黛中夹有石灰的现象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6  笔者的看法与建议
       为解决当前青黛临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应加强基层医药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之外,笔者提出三条建议。
       ①青黛在临床运用前一定要进行水飞炮制,除去夹带的石灰杂质,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剂量准确。具体方法是:先将青黛筛去杂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混合研细,复注入清水,轻轻搅动,使细粉悬浮,倾入另一容器中,待沉淀后,倒去清水,然后将沉淀之粉沫倾倒在铺有白纸的筛内晒干,装瓶备用。
       ②鉴于青黛粉细质轻易漂浮,且不易溶于水的特性,临床运用时一定要选用丸散剂或胶囊剂,用药汁或温开水调服或送服,用量掌握在1.5g~3g之间,而不入煎剂,以提高疗效,节省药材。
       ③鉴于青黛成分难溶入水的特性,故在外科疮疡、皮肤病、腔道溃疡及五官科疾病的临床外用时,不管是单方运用或是复方运用都要调制成油膏剂外用或使用散剂,使青黛最大限度的发挥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仁寿.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1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1.
       
       [2]江苏新医学院.中医大辞典,第1版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230.
       
       [3]任仁安.中药鉴定学,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4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