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董岩,王新芳,崔长军,付风刚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对中药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茵陈蒿除具有保肝利胆作用外,还具有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细胞保护等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关键词】  茵陈蒿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也称茵陈﹑绵茵陈﹑绒蒿,系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全草入药,其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为治疗黄疸之要药;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性肝炎等症[1]。目前人们认为茵陈蒿药理作用广泛,除保肝利胆外,还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镇痛消炎、降血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等方面的活性。目前对茵陈蒿的化学及药学方面的研究日趋深入,一些新成分及药理作用不断被报道。本文对茵陈蒿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茵陈蒿所含的化学物质是其药用功能的基础。茵陈蒿活性成分主要为挥发油、蒿属香豆素、色原酮类、黄酮类、绿原酸等。
       1.1  茵陈蒿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据报道幼苗茵陈蒿挥发油含量为 3×10-4ml/g,而花前期茵陈蒿挥发油含量为 7.5×10-3ml/g[2]。 采用超临界 CO2 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化学物质提取,超临界 CO2 萃取的挥发油是深绿色油状液体,产率为0.15﹪(w),鉴定出 27 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百里酚﹑β-红没药烯﹑2- 异丙基 -4- 甲基-1-甲氧基苯﹑异百里酚﹑2- 特丁基-4(2,4,4-三甲基戊基)苯酚﹑β-杜松烯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是黄绿色油状液体,产率为 0.03﹪(w),鉴定出1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吉玛烯 D﹑反式-石竹烯﹑2,4 戊二炔苯﹑β-金合欢烯等[3]。研究6~7月份茵陈蒿植物精油,所得精油为橙黄色透明液体;从中可分离鉴定出21种化合物,约占总量的 73﹪ ;主要成分为:反式-β-法呢烯(9.9﹪),甲基异丁子香酚(9.1﹪),1-对孟二烯-1.8(7.5﹪),β-荜澄茄油烯(7.5﹪),β-蒎烯(6.9﹪)[4]。从立秋采集的茵陈蒿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 36 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 91.25 ﹪ ,含有单萜烯﹑倍半萜烯﹑炔基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茵陈二炔(31.4﹪)﹑β-石竹萜烯(21.64﹪)﹑1,2-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12.36﹪)﹑β-香叶烯(8.84﹪)﹑d-柠檬烯(6.03﹪);日本学者从花期茵陈蒿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多种单萜﹑倍半萜﹑乙炔基化合物﹑酚类和有机酸,其主要成分为茵陈二炔 capillen(80.2﹪)[2]。关于茵陈蒿挥发油的研究差异比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提取方法、采收期﹑药材的产地﹑药材生长时期的气候等不同而引起 。
       1.2  香豆素类[5]茵陈蒿中香豆素类成分主要有 6,7-二甲氧基香豆素(6,7-dimethoxycoumarin)、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和茵陈炔内酯(capillarin)。蒿属香豆素是茵陈蒿中的主要利胆成分,并有抗炎、镇痛、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6]。
       1.3  色原酮类[5]茵陈蒿含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7-甲基茵陈色原酮、4′-甲基茵陈色原酮和6-去甲氧基-4′-甲基茵陈色原酮。
       1.4  黄酮类黄酮类成分主要为茵陈黄酮(areapillin)、异茵陈黄酮和蓟黄素(cirsimanitin),SCDE 工艺的茵陈蒿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提取率 3.875 % 。经 SCDE 得到的茵陈蒿黄酮类化合物纯净,色泽为黄绿色、无异味[7]。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强的保肝、利胆活性[8]。
       1.5  香豆酸及其他有机酸类[5]茵陈蒿含茵陈香豆酸(capillartemisin)A、B和氯原酸(chlorogenicacid),且均有利胆作用。
       1.6  其它成分茵陈蒿中,开链单萜类成分有芳樟醇、月桂烯;环一萜类成分有对一聚伞花素、柠檬烯、1,8按叶素;松油蒎烯衍生物有α-蒎烯、β-pinene、松油醇-4;樟烷衍生物有龙脑、莰烯;单环倍半萜类成分有α-姜黄烯、反式-石竹烯。此外还含有苯甲醛、达瓦酮、茵陈炔酮、甲基丁香酚、萘、异丁香酚;钙、磷、铁以及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等,其所含营养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9]。
       2  药理研究 
       2.1  利胆作用茵陈是中医治疗黄疸的有效药物。 茵陈蒿的利胆成分经分离和鉴定的有10多种,报道较多的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羟基苯乙酮和氯原酸;β-蒎烯、茵陈酮、叶酸等也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药理研究表明,茵陈能加速胆汁排泄,改善胆汁郁结,在增加胆汁分泌的同时,也能增加胆汁中的固体物、胆酸和胆红素的排出量[10]。茵陈煎剂、热水提取物、水浸剂、去挥发油水浸剂、挥发油、挥发油中的茵陈二炔、茵陈二炔酮和茵陈炔内酯、醇提取物等也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11]。实验研究亦证实其挥发油能增加大鼠的胆汁分泌[2]。茵陈中的茵陈色原酮是强利胆成分,其能抑制β-BD活性,从而使葡萄糖醛酸不被分解,加强肝脏解毒作用[12]。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陈皮、茵陈等疏肝利胆中药具有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消除过氧化脂质(LPO)、减少肝细胞损伤的功能,从而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茵陈蒿对于治疗胆道结石和胆汁引流不畅有明显的应用价值,其作用机理目前被认为在于改善肝细胞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加胆酸、磷脂、胆固醇的分泌排泄,从而使依赖胆酸部分的胆汁分泌量增加[13]。以前报道了茵陈蒿和熊去氧胆酸结合治疗的作用,十二指肠给药时,在非有效剂量下使胆汁郁积大鼠的胆汁恢复正常水平,胆汁变化主要由茵陈蒿引起[5]。应用茵陈蒿汤结合西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都取得较好疗效 。
       2.2  保肝作用茵陈可保护肝细胞膜、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扩张胆管而加快胆汁分泌[14]。茵陈蒿成分 6,7 -二甲氧基香豆素(DME)为茵陈蒿汤的利胆有效成分。DME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防止肝细胞坏死及肝脂肪变性的作用。研究表明,6,7-二甲氧基香豆素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CCl4)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性及组织中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的含量[15,16]。茵陈中的一些黄酮和香豆素成分对 CCl4 诱发的肝细胞毒性也具有治疗作用,其强度依次为茵陈色原酮、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异鼠李黄素等[5]。此外,茵陈中有丰富的Zn与Mn等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因而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性[11]。
       唐国凤[17]探讨了茵陈蒿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茵陈蒿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并使之接近正常。减轻肝小叶结构破坏, 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变窄纤维条索疏松。茵陈煎剂大、中、小 3 个剂量治疗组均能降低急性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模型大白鼠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增加SOD活性,减轻肝损伤程度[18]。临床上用茵陈蒿复方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和急性黄疸型肝炎都取得良好效果。
       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茵陈蒿中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防止氧自由基的生成,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降血脂,抗凝血等作用。茵陈水浸液,乙醇浸液及挥发油均有降压作用;6,7-二甲氧基香豆素静脉注射及胃肠用药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故茵陈对心血管系统的一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茵陈蒿汤在治疗高血脂时,与安妥明治疗效果相近,6,7-二甲氧基香豆素治疗冠心病效果也很好[5];对实验性高胆固醇症家兔,茵陈煎剂组动脉粥样硬化减轻,内脏脂肪沉着减少,主动脉壁固醇含量减少。据报道,茵陈还具有促进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AS)病灶及冠状动脉 AS 病灶消退的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抗 AS 作用[19]。
       2.4  对免疫调节的作用[5]茵陈蒿具有促进白细胞分裂,增加白细胞数目,提高T细胞免疫的活性,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诱生干扰素等作用,因而能从多方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茵陈中的咖啡酸是升高白细胞数目的主要作用成分;而其植物蛋白具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实验发现茵栀黄口服液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2.5  对消化道的作用茵陈水煎液能使胃底和胃体纵行平滑肌条张力增强,并且使胃体收缩波平均振幅增大,但频率无明显变化,显示出对胃平滑肌有兴奋作用[20]。已报道了采用带血管灌流的离体大鼠胃模型,观察茵陈等中药对胃酸、胃蛋白酶及胃泌素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胃酸分泌无变化,胃蛋白酶及胃泌素的分泌物均明显降低,表明茵陈具有减弱胃攻击因子的作用,这有助于消化性溃疡的修复。此外,据报道茵陈还具有钙通道阻滞剂(CCB)的活性。
       2.6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茵陈水煎剂或精制水浸液、挥发油、绿原酸、咖啡酸、6,7-二甲氧基香豆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利尿作用[11]。
       2.7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茵陈具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其抗菌成分主要为茵陈炔酮。茵陈蒿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及某些皮肤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5]。茵陈体外具有较强程度的抗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活性,并随着浓度的增大,衣原体包涵体的体积和数量逐渐减少,最后消失[21]。茵陈蒿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人型结核菌有完全抑制作用。另外茵陈煎剂也能抑杀波摩那型钩端螺旋体,对猪和人蛔虫都有麻醉作用[1]。茵陈蒿水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青霉菌、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抑菌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和两种霉菌效果特别明显[22]。
        茵陈蒿还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其毒副作用少。对单纯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进行体外筛选,发现茵陈对病毒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茵陈蒿水煎剂对ECHO11病毒也有抑制作用[5]。
       2.8  解热镇痛消炎作用此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蒿属香豆精。蒿属香豆精在醋酸扭体法及热板实验中均有镇痛作用,而茵陈色原酮只在醋酸扭体法中显示弱的镇痛作用[5]。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有抗炎作用,对正常小鼠体温有明显降温作用,对鲜啤酒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有明显退热作用[1]。临床上茵陈治疗因湿热引起的各类炎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2.9  抗肿瘤作用茵陈蒿所含的香豆素类、萜类、黄酮类、香豆酸、绿原酸等成分可能有抗癌活性;茵陈能通过直接杀伤肿瘤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有效成分是色原酮;蓟黄素对射线和氮芥损伤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对致癌物质环磷酰胺也表现出良好的解毒效果;从茵陈的甲醇浸出物中提取的茵陈二炔酮和茵陈二烯酮均能抑制致癌物的活性[5]。
       
       茵陈蒿能降低诱变剂AFB1诱发微核、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和基因突变[23];对原癌基因 C-myc、C-fos、V-sis 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致癌物AFB1的致突变作用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对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诱发的癌作用有阻断以及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1]。有实验报道茵陈蒿水煎剂对实验性食道肿瘤大鼠病变组织 P53和cdk2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25]。茵陈煎剂灌胃给药,有抑杀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是直接阻碍肿瘤细胞的增殖所致[1]。杨太成等将茵陈的水提取物浓缩、干燥,经 Sephacryl S-200 分子筛过柱分离纯化其组分,以MTT法检测各成分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经 S-200 分子筛过柱分析发现茵陈具有含量和性质不同的8 个吸收峰,其中 6 种对 BEL-7402 人肝癌细胞有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蒋幼凡等[26]发现茵陈素在体外对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茵陈素浓度为 800 μg/ml 和 160 μg/ml组细胞密度明显降低,随药物浓度的增高,细胞核固缩和凋亡小体的数量增加,核分裂减少。而且此两组 S 期和 G2/M 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增殖指数下降,表明茵陈素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周期,使进入 S期和G2/M期的细胞减少。
       2.10  抗艾滋病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茵陈蒿内茵陈黄酮(arcapillin)、异鼠李黄素( isorhamnetin)、6,7-二羟基香豆素(aesculetin)有抑制H9淋巴细胞内HIV复制的作用[27]。
       2.11  细胞保护作用茵陈素能拮抗顺铂导致的细胞内Ca2+超载,起到细胞保护作用[28]。而且6,7-二甲氧基香豆素还可显著提高被顺铂抑制的家兔原代肾小管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N-乙酯-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使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免受顺铂的损伤[29]。
       2.12  治疗皮肤疾病茵陈有抗菌、解毒、抑制皮肤细菌的生长、改善微循环、减少渗出、调节组织的修复和再生的作用[30]。用茵陈蒿汤治疗荨麻疹、青少年面部痤疮、皮肤瘙痒症和手足口病等皮肤病收效较好。  临床上亦有用茵陈蒿复方来治疗带状疱疹、经期颜面痤疮、酒渣样皮炎和黄褐斑等疾病。
       2.13  治疗糖尿病研究发现茵陈蒿的降糖机制是通过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对胰岛的敏感性,并抑制葡萄糖的吸收,产生降低血糖作用; 历代医家认识到湿邪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治疗上可采用清热利湿法,运用茵陈蒿汤加减[31]。据报道,临床上采用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湿热困脾型2型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总有效率达83.33%。
       2.14  抗害虫通过植物茵陈蒿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储粮害虫赤拟谷盗成虫的作用效果研究比较,发现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赤拟谷盗均有触杀作用,其中以乙醇提取物的触杀作用最好,其 5 倍液在处理后 72 h 校正死亡率达到了 57.8 % ;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试虫均有良好的驱避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最好,驱避率在 5 倍液处理后 72 h 达到了 91.6 % ,级数达到了Ⅴ级[32]。此外,茵陈对大鼠的食欲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1]。
       2.15  临床上茵陈复方的应用茵陈主治湿热阳黄,并为该病主药,临床上茵陈蒿汤为治疗黄疸病的首选方剂。有报道茵陈蒿汤不仅具有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抑制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等作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6,7-二甲氧基香豆素、都桷子素及大黄素等。临床上用其治疗肝胆疾病比较常见: 用益气、活血药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黄疸型肝炎、HBeAg(+)32例,总有效率91%。用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总有效率98%。用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化裁,观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0例,总有效率为92.5%。应用思密达、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32例,总有效率93.75%。 茵陈主治黄疸但又不局限于黄疸,对无黄疸的肝胆疾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用单味茵陈或复方治疗均有疗效[11]。
       3 小结
       茵陈蒿分布于全国各地,资源丰富。为具有药用、食用多功能植物,并有毒性低,价廉等优点。并且其种子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且种类齐全,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因而利用价值很高的油料植物。茵陈蒿在化妆品工业中也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其中的6,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咖啡酸等可刺激头发生长;用超临界CO2提取茵陈蒿130 min ,所得提取物可用作化妆品的基质[5]。
       【参考文献】
           [1]谢 田,牛孝壳,刘占滨,等,茵陈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04,4:50.
       
       [2]杨书斌 ,关家锐.茵陈蒿挥发油成分研究[J].中草药,1988,29(8):564.
       
       [3]张永明,陶 玲,黄际薇,等.茵陈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比较[J].分析测试学报,2003,22(2):84.
       
       [4]赵联甲.茵陈蒿精油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3:37.
       
       [5]褚明艳,胡一桥.茵陈蒿的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草药 ,1998,29(8):564.
       
       [6]Wang X J, Sun H, Liu Z 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6,7-dimethylesculetin and capillarisine inArtemisia copillaris Thunb. and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the crude drug [J].Chi-na J Chin Mater Med(中国中药杂志), 1994, 19(11): 667.
       
       [7]李志平,尹笃林,胡江宇,等.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茵陈蒿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26(3):66.
       
       [8]小宫威弥.茵陈蒿的研究(第一报):新利胆成分Capillarisin[J].药学杂志, 1976, 96(7): 841.
       
       [9]熊新民.云居山野生蔬菜资源的调查及食用价值[J].江西林业科技,1999,2:31.
       
       [10]张萍青.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56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1):41.
       
       [11]周建芽.绵茵陈的采收时节与功效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8(4):30.
       
       [12]王宏霞.综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3,18(9):745.
       
       [13]戴小军,刘延庆,梅全喜,等.蒿属药用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5,28(3):243.
       
       [14]唐 凯.经方合用治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40例[J].国医论坛,2002,17(1):6 .
       
       [15]王喜军.茵陈蒿汤的生物药学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增刊):8.
       
       [16]王喜军,李廷利,孙 晖.茵陈蒿汤及其血中移行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肝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2):239.
       
       [17]唐国凤.茵陈蒿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05,28(3):218.
       
       [18]郑红花,罗德生,李映红.茵陈煎剂保肝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 17(2):106.
       
       [19]于永红,胡昌兴,孟卫星,等.茵陈、赤芍、三棱、淫羊藿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消退作用及原癌基因C-myc、C-fos、V-sis表达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1, 18(2):4.
       
       [20]杨淑娟.茵陈对胃滑肌条运动的实验[J].研究兰州医学院学报,2002,1:1.
       
       [21]李建军,涂裕英,佟菊贞,等.十二味利水中药体外抗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活性检测[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628.
       
       [22]赵良忠,蒋贤玉,段林东,等.茵陈蒿水溶性抗菌物质提取工艺和抑菌效果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5,10:100.
       
       [23]陈少华.茵陈蒿拮抗AFB1诱发基因突变和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损伤的实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 1998, 10(1):35 .
       
       [24]洪振丰.茵陈蒿对AFB1的诱发的遗传损伤的影响[J].中医杂志,1992,33(8):44.
       
       [25]洪振丰,高碧珍,许碧玉.茵陈蒿对实验性食道肿瘤大鼠P53和cdk2表达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1,2:36.
       
       [26]蒋幼凡.茵陈素对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药物研究,2002,11(8):30.
       
       [27]Wu TS, et al·New constituents and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and anti-HIV principles of Artemisia capillaris[J].BioorgMed Chem, 2001, 9(1):77.
       
       [28]周世文,刘世杰.牛磺酸和茵陈素对顺铂引起的原代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变化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 24(1):84 .
       
       [29]刘世杰,周世文.顺铂对原代培养兔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酶活力的影响以及牛磺酸、三七皂苷和茵陈素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5):452.
       
       [30]李启江.茵陈蒿汤加味治疗痤疮42例[J].云南中医要杂志,2002,23(1):44.
       
       [31]赵昕,周江,周烈寰,等,茵陈蒿汤治疗Ⅱ型糖尿病60例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05,23(3):18.
       
       [32]张丽丽,杨长举.茵陈蒿的三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赤拟谷盗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的研究[J].粮食储藏,2005,34: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