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内经》肾气学说对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琨,张宏业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内经》 肾气学说 急性白血病 骨髓抑制
       急性白血病属于中医学“急性血癌”范畴。中医认为正气不足为本病的内在基础,且正气虚贯穿于血癌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全过程。正如《内经》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经》中非常强调提出肾气充足对人体的重要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
       急性血癌的发病是在正气亏虚的基础上尤其脾肾两虚而发生的。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正气衰退,无力抗邪,外来的致癌因子与内生的病理产物,包括天生的胎毒,侵入骨髓,精髓受损,髓不生血,髓枯血少,日久更加重了正气亏虚,因病致虚。因此,急性血癌的治疗仅用补益之法难以奏效,非攻不可。化疗属祖国医学“以毒攻毒”的“攻法”范畴。化疗虽有可能使机体达到“邪去正自安”,但其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是骨髓抑制,化疗药作为有毒之品,其性峻力猛,在攻伐体内癌毒的同时,更加重了气血脏腑的损伤,尤其是脾肾两脏,致正气耗伤,气血生化乏源。化疗后骨髓抑制病因主要与药毒有关。但发病机制复杂,药毒是骨髓抑制发生的外在条件,疾病因素是骨髓抑制发生的内存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药毒进入机体,与脉道运行之气血相搏,侵入骨髓,骨髓功能失司,血液生成减低,以致阴血亏虚;肾藏精生髓,髓损精亏,肾精亏损,精不养髓,髓不化血以致血液虚少,气血亏虚,进一步发展而致阴阳受损,使气血阴阳俱虚。总之,化疗后骨髓抑制虚损脏腑关键在肾,主要部位在骨髓,在脏为髓,在象为血,以肾虚为本,气血两虚为外在表现,主要病机为:药毒内侵,肾气受损,髓亏血枯。治病求其本,因此,我们认为对急性血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治疗当以扶正培本为则,补肾为其大法,如若不及时顾护正气,则可使正衰更盛,邪盛正益衰。
        《内经》认为肾气为人之生命根本。肾气,则包括肾所藏的先天精气与后天脏腑精气,也是维持生命的基础。肾气是人体大系统中气结构的核心。《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认为肾气对人体生长壮老过程及生殖功能起决定作用。古人认为“万物生于水”,故肾主藏先天之精;同时肾又藏纳脏腑活动化生的后天之精,进而培育先天之精。《难经·六十六难》对肾气进行了阐发,认为,“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可见,肾气指人体天真本原之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强调肾气这一重要作用,对于肾气发生之处,《难经》借用和推出了“命门”的概念,指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六难》)。”且云:“命门者,其气与肾通(《难经·三十九难》)。”关于命门的部位,《难经》这种“左肾右命门”的描述,从解剖角度似有不妥,但根据《难经》时代特定分析,其“左右”之义,更多指代水火阴阳,结合《难经》命门维系原气及原气乃肾间气之论,可以认为命门其气即肾气发生之源。
       现代医学认为,骨髓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是化疗药物对骨髓造血组织的损害造成。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骨髓与血液的生成密切相关。《内经》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足,所以能作强。精以生神,精足神强,自多伎巧;髓不足者力不强,精不足者智不多。”肾气固摄、肾精充盈则能充养骨髓。综上所述,骨髓的生成及其与气血津液的相互化生均离不开肾,只有肾精充足,然后才能“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反之,肾精不足,骨髓枯竭,则气血津液生化乏源。现代实验也证实了补肾法从多方面发挥作用,影响造血。邓清等[《成都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论文集(1995级)》合订本(下),1998]光镜下观察到环磷酰胺所致髓抑制的荷瘤小鼠的骨髓巨核细胞减少,血窦扩张、充血明显、血管壁增生,而补肾益气口服液能使血管扩张、充血等异常改变减轻,骨髓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多,骨髓结构基本恢复正常。林玲等[1]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到温补脾肾的二仙汤对脾集落形成单位有促进作用。因此对急性血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治疗以扶正培本为则,施予补肾之法,可奏奇效。如若不及时顾护肾气,则可使正衰邪更盛,邪盛正益衰。
       【参考文献】
           [1]林玲.温脾补肾法为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0(5):27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