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浅析《傅青主女科》之辨证论治
作者:杜巧琳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傅青主女科》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傅山,字青主,山西太原阳曲西村人,生活于明万历35年至清康熙23年(公元1607-1684)间,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医家。先生为医,精诣歧黄,通晓各科,尤精于妇科。《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为其代表作,这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中医妇产科专著,书中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经验,至今仍指导着中医妇科临床。笔者学习先生著作,对其辨证论治思想初探一二。
       1  论病求因,辨证简要
        《女科》书中每论一病一证,必探其病因,别其异同,且言简意赅,扼要得当,便于临床掌握。如论不孕证,详列十种之多,但每一证型只抓住一两个主证加以识别:如谓身瘦者为血虚,阴虚;下部冰冷者为胞宫寒;心怀狭隘,易生嫉妒者为肝气郁结;体胖痰多者为湿胜;骨蒸潮热者为骨髓内热。又如论妇人带下,谓“带下俱是湿证”,一个“湿”字便概括了带下病的病因病机,进而以显而易见的带下颜色为根据,区别为青、赤、黄、白、黑五带。证候虽然复杂,但寥寥数语即剖析清楚,判然有别,要简不繁,形成傅氏辨证的一个重要特点。
       2  八纲辨证,妙解病机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傅氏在《女科》中灵活运用阴阳之理,妙解病机,见病知源,尤具特色。其以阴阳为纲,辨明证候寒热虚实。如论经水先期云“妇人有先期而经来者,其经水甚多,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是肾中水火太旺乎”;“又有妇人先期经来一二点者,人以为血热之极也,谁知肾中火旺而阴水亏乎。夫同时先期之来 ,何以分虚实之异?……先期者,火气之冲,多寡者,水气之验。故先期而来多者,火热而水有余也;先期而来少者,火热而水不足也”;又如“妇人有经水后期而来多者,人以为血虚之病也,谁知非血虚乎?盖后期而来少,血寒而不足,后期而来多,血寒而有余。”以上从月经的先后期辨其寒热,又从月经的量来辨其虚实,这种方法至今仍指导着临床。
       3  脏腑辨证,统筹兼顾
       傅氏十分重视脏腑学说,针对妇科病特点,提出肾为任脉之本,脾为带脉之本,肝为冲脉之本,强调肝、脾、肾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又指出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肾藏精,精生血,精血同源又相互滋生,因此肾与妇女经、孕、产、乳均密切相关。“经本于肾”,傅氏认为月经病与肾精、肾气均密切相关;不孕则多责之肾虚:身瘦为血虚肾阴亏虚,胸满不思饮食为肾阳气不足;骨蒸夜热为肾水不足;同样肾水足而胎安,肾水不足而胎动。因此,傅氏善用生熟地,山萸肉等滋补肾精,加上当归,阿胶等养血以生精。总结其补肾之法,有温润填精补肾阳法、甘温补肾气法、甘咸滋阴养血补肾法、滋阴清热泻火法、引火归元法、滋肾养肝法、补肾健脾法等。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旺,有病易愈,脾胃一伤,百病丛生。妇人各种病症,无不与脾胃气血有关。因此重视脾胃也是傅氏较为突出的学术观点。脾主运化,喜燥而恶湿。而“带下俱为湿”,因此,无论青赤黄白带下病,均提出健脾利湿之法。在妊娠篇中,指出“夫脾胃之气虚,则胞胎无力,必有崩堕之虞。”且因气血关系密切,血赖气载,气赖血养,“血只能灌胎,而胎中之萌血必赖气以卫之,气虚下陷,则萌胎之血亦随之而陷矣。”“胎非血不萌,非气不生。”因此特别重视健脾益气之法。
        “女子以血为本”,“肝为女子之先天”,因此,傅氏《女科》论治经、带、胎、产,尤重视“肝郁”证,如“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妇人有经水忽来忽断,时痛时止,寒热往来者,人以为血之凝也,谁知是肝气不舒乎?”主张“治法,补肝中之血,通其郁而散其风,则病随手而效。”可见傅氏主张疏肝理气之时,要善于扶正解郁,提出解郁重在养血濡肝。肝脏体阴而用阳,他认为肝郁证的发生和发展与体阴的亏损有关。体阴的亏损,一方面促进了肝郁证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创造了郁逆化火的有利条件,如论治赤带“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而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因此用清肝止淋汤,但“此方但主补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湿者,以赤带之为病,火重而湿轻也。”在遣方用药中,其所用疏肝补气之品均较轻,而滋阴养血之品却显重,这种重用扶正轻用疏泄的方法,可使补而不滞,不致增壅,疏而不伤,流畅气血,从而能够更好的达到解郁的目的。
       除了强调肝、脾、肾三脏在妇科病中的作用,傅氏应用五行生克乘侮,亦是曲尽其妙。如种子门胸满少食不孕条中指出:“夫脾胃之虚寒,原因心肾之虚寒尔。盖胃土非心火不能生,脾土非肾火不能化,心肾之火衰则脾胃失生化之权。……治法可不急温补其脾胃乎?然脾之母原在命门,胃之母原在心之包络,欲温补脾胃,必须补二经之火。盖母旺子必不弱,母热子必不寒,此子病治母之义也。”整体论证,反复辨析,将五行之理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治疗时,综合考虑,用药以一脏为主,兼顾其他。如肝阴之伤,势必及肾,因此疏肝养肝之时,对培植真阴,滋养肾水方面,颇为重视,多用熟地,枸杞,山萸肉等填精之品。而“肝木不舒,必下克脾土”,故又酌加健脾益气补血之品,如白芍、当归、地黄、菟丝子、山药、白术等。从傅氏处方用药特点充分体现出“善医者,只用醇和之品而大病尽除;不善医者立异惊奇,不惟无效,反致百病丛生”之论的正确。
       4  调补气血,不拘一格
       妇女一生以血为本,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因此很容易耗损阴血,使机体常常处于阴血不足,阳气相对有余的情况。一般认为“妊娠气有余而血不足”,孕期阴血聚于冲任以养胎,因而多使阴血偏虚而气偏有余。但学习傅青主妊娠篇后,从其重健脾益气一点体会到,阴血不足,虚火内旺之症固然有之。如妊娠口干咽痛,子狂,多怒堕胎等,更多因于气血不足,即便是火热之证,治疗时仍不忘顾及补气,因“胎非气不生也”,再者由于气血关系密切,虚则俱虚,实则俱实,从验证于临床看,益气养胎,滋阴养胎常见。虽妊娠胎元渐长,阻滞气机,以致不利亦有之,究属少数,以此推而认为,妊娠之体“血易不足,气易亏”,“血不足则气必亏”,故治疗时不可偏“血”而废“气”。
       傅氏渊博的学术思想,精湛的医疗技术,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后学者习其法,取其方,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如逍遥散、生化汤、完带汤等一直沿用至今,其势经久不衰。要详究其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