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江西新干产栀子种质资源研究初报
作者:曹岚,梁芳,戴泽霞    
作者单位:1.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2.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南昌 330029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确定江西新干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种质资源。方法对江西新干栀子主要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江西新干栀子可分为9种基本类型,其中新干4,5,9 号的单果重分别为2.78,2.42,2.84g,栀子苷含量分别为20.04,28.98,38.50 mg/g。结论 江西新干栀子类型丰富,4,5,9号为优良类型,可大规模推广。
       【关键词】  栀子 江西新干 种质资源
       Primary Reports of Research o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Gardenia jasminoides in Jiangxi Xingan
       CAO Lan, LIANG Fang, DAI Ze-xia
       (1.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330006 China;2.Nanchang Normal College,Nanchang,33002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scertai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Gardenia jasminoids in Jiangxi Xingang.MethodsTo compare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its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ResultsGardenia jasminoids in Jiangxi Xingang could be divided into nine basic types. The single fruit weights of Xingan No.4, No.5 and No. 9 were respectively 2.78,2.42 and 2.84 g,and the corresponding geniposide concentrations were respectively 20.04,28.98 and 38.50/mg/g.ConclusionThe types of Gardenia jasminoids in Jiangxi Xingang are abundant. No.4,No.5 and 9 hao are good types and can be widely cultivated.
       Key wordsGardenia jasminoids;  Jiangxi Xingan;  Germplasm resources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俗称黄栀子、红栀子、山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省,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边、路旁。栀子为常用中药,在江西、湖南等省有大量的人工种植,在江西境内主要种植在新干、樟树、丰城、永丰、金溪、武宁等县市,种植面积达6 600余公顷。我们在国家科技平台项目资助下针对江西新干产的栀子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研究,为栀子规范化种植及品种选育做基础理论研究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41012~1108,在江西新干采集人工种植的栀子果实及种子,在采集现场进行了株高、叶片长、叶片宽、果实大小、单果重等相关数据的采集,并于20041110开始进行种质特征特性描述,对发芽率、发芽势、灰分、水分、栀子苷含量等种质相关数据进行测定。
       1.2  方法[1,2]
       1.2.1  种质特征特性描述依据种质的性状特征,主要描述其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特性,果实大小、形状等。
       1.2.2  株高用皮尺测定收获时栀子茎基部到顶端的高度,单位为“cm”。
       1.2.3  叶片长用游标卡尺测量成年植株中部正常叶片基部到顶端之间的长度。单位为“cm”。
       1.2.4  叶片宽成年植株中部正常叶片,测定叶片最宽处的宽度,单位为“cm”。
       1.2.5  果实的外观形状采用游标卡尺测定成熟果实的果长与直径,再根据果长与直径的比例分为长椭圆形(简称长形)、卵圆形、圆形等。其划分标准如:①长形:果长与直径的比例≥1.5;②卵圆形:1<果长与直径的比例<1.5;③圆形:果长与直径的比例≤1。
       1.2.6  果实颜色目视确定成熟果实的外观颜色。
       1.2.7  果实大小用游标卡尺测量成熟果实的直径大小,单位“cm”。再根据其具体大小划分3个级别,即大、中、小。划分依据为:①大:果实长2.5 cm以上,直径1.2 cm以上;②中:果实长2.0~2.5 cm,直径1~1.2 cm;③小:果实长2.0 cm以下,直径1 cm以下。
       1.2.8  单果重用天平测量一个正常成熟果实的实际鲜重,单位“g”。
       1.2.9  宿存萼测量成熟栀子的宿萼的前端张开情况。一般有开张、较开张和闭合3种形式。划分依据为:①开张:萼片张角大于45°;②较开张:萼片张角在15~45°之间;③闭合:萼片张角在15°以下。
       1.2.10  宿萼类型成熟栀子的宿萼的类型。用游标卡尺测量栀子宿萼的长度与果实长度,再根据其比例来确定,共划分为3个类型:短萼型、中萼型和长萼型。①短萼型:宿萼长度与果实长度的比例≤1;②中萼型:1<宿萼长度与果实长度的比例<1.5;③长萼型:宿萼长度与果实长度的比例≥1.5。
       1.2.11  种子千粒重取净种子,随机取出1 000粒称重,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即为其千粒重。
       1.2.12  种子含水量用远红外水分快速测定仪测定。105℃下样品盒烘烤至恒重后,称取种子粉末5.00 g,放入快速水分测定仪内,迅速读取样品盒及样品重量,记录其重量;烘烤过程,观测1次/min,当前、后两次种子水分挥发量小于0.01 g/min时,作为该种子样品的恒重;用样品恒重与供试样品重量的差值除以供试样品重量,即得种子含水量,重复3次。
       1.2.13  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测定采用培养皿法,在培养皿内放1块塑料板,上铺一层滤纸,培养皿内加少量水,使滤纸下端浸入水中,将试验种子分成4组,每组50粒,分别放入4个培养皿内,粒与粒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防带病种子互相感染。每天记录发芽粒数,发芽率用正常发芽的种子数除以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表示;发芽势用种子发芽高峰时正常发芽的种子数除以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表示;发芽持续时间用连续3 d,每天发芽增长率小于1%时结束发芽的实际天数表示。
       1.2.14  成熟期栀子果实变成红色或黄红色,表明果实已经成熟,单株上50%的果实成熟,60%以上的植株果实成熟时的日期为果实成熟期。根据其成熟的具体时间我们将其分为3个级别:早熟、中熟、晚熟。①早熟:10月15日之前成熟为早熟;②中熟:10月16日至10月30日成熟为中熟;③晚熟:11月1日之后成熟为晚熟。
       1.2.15  药材中灰分测定取已粉碎成细粉的药材3份,每份约2.5g,置马弗电炉中进行灰分测定。
       1.2.16  药材中水分测定取已粉碎成细粉的药材3份,每份约2.5g,置远红外水分快速测定仪中进行水分测定。
       1.2.17  折干度收获后每100 g鲜果实干燥后得到的干物质重量,以“%”表示,重复3次,取平均值。
       1.2.18  栀子苷含量采用HPLC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栀子项下的有关规定进行操作。
       2  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了相关数据的采集与测定。结果见表1。表1  江西新干产栀子种质数据(略)
           
       从表1的数据可知,若从经济性状和药材质量来看,新干9号单果重最大达2.84 g,其次是新干4号达2.78 g,最轻的是新干3号仅1.39 g,新干9号与新干3号相差1.45 g,显然新干9号的产量最高。而从有效成分栀子苷的含量来看,新干9号最高达38.50 mg/g,其次是新干7号35.20 mg/g,最低的是新干2号仅16.47 mg/g,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18.0 mg/g,而其它几个型号的栀子苷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的规定。从目前新干县种植的栀子主要为新干4号与新干5号,其原因是两者的产量和质量均较好,特别是新干5号是典型的江西道地“小红栀”的人工栽培品,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品种。新干9号是我们这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新的栀子优良型号,其有关数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讨论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仅对新干产栀子的9个型号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数据主要为2004年采集的相关数据,从已分析的结果来看,新干当地主要栽培的新干4号和新干5号,其种子品质较为优良,其药材质量完全符合《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新干9号为新发现的一个优良型号,其有关数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栀子人工规范化种植确定下一个新的种植型号。
       【参考文献】
           [1]陈 瑛.实用中药种子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4,535.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