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影响金银花质量因素的探讨
作者:王柳萍 辛宁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金银花
        关键词:金银花; 质量; 绿原酸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p.、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 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1]。金银花中含有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木犀草素(luteolin)、芳樟醇(linalool)、双花醇等成分及Mn、Cr等14种微量元素[2~4]。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利胆保肝、止血、降血脂、抗生育、抗细菌内毒素、免疫调节及抗过敏[4~6]等作用。临床用于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瘟病发热及呼吸道感染、子宫颈糜烂等内外科炎症。金银花植物来源复杂,品种繁多,其质量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概述以绿原酸为指标探讨不同的品种、产地、加工方法、炮制方法、提取工艺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及不同发育阶段、不同部位及外观与金银花质量的关系,为金银花的生产研究提供参考。
           1不同品种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
        金银花品种多,来源广,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不同品种金银花的外观性状、有效成分含量都不同。陈豪[7]通过对产自山东的忍冬花和山银花进行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发现这两种金银花绿原酸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而且山银花的绿原酸含量高于忍冬花。郭艳文等[8]对黄褐毛忍冬花的乙醇提取液和挥发油中的成分及含量研究,发现其所含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药典规定品种,挥发油中所含双花醇、芳樟醇、香叶醇等抗菌成分含量亦不低于药典规定品种。此外,周日宝等[9]通过实验,对灰毡毛忍冬与药典规定品种的绿原酸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灰毡毛忍冬花蕾的绿原酸含量远高于传统产地药典规定品种的忍冬花蕾,更适宜作提取绿原酸的原料。
           2不同产地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
        由于金银花分布在全国各地,而各地区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不同,各个地区出产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有差异。李昌爱等[10]通过对河南密县、山西太谷、山东平邑、四川重庆、云南大理金银花(同一品种)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分别为5.1%,3.8%,5.7%,2%,1.8%,由此可见山东平邑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质量优良,河南密县次之,山西太谷居中,云南大理的含量最低。李焕荣等[11]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吉林长春、浑江、通化、抚松、靖宇、老爷岭金银花中绿原酸、异绿原酸的含量,绿原酸类总量(绿原酸+异绿原酸)分别为5.61%,3.02%,3.36%,3.40%,3.22%,2.93%,结果证明产自长春的金银花质优,老爷岭的最次。
           3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
        干燥加工技术是影响金银花绿原酸含量的关键环节。刘玉辉等[12]测定用三种方法制得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趁花蕾鲜时经硫磺熏后阴干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最高为4.82%,花蕾阴干后,喷洒少量清水,再用硫磺熏,然后晾干的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次之为4.72%,而新鲜花蕾直接阴干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最低为3.68%。林慧彬等[13]也对不同加工方法生产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等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比较发现硫熏烘干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最高且外观质量好,烘干次之,阴干的绿原酸含量最低。郭宏滨等[14]对阴干、晒干、蒸干、硫熏的四种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鲜金银花用阴干的方法加工,花内绿原酸含量最高,和其它三种方法比较都有极显著差异;硫熏法次之,但它亦显著优于蒸晒和晒干两种方法;晒干法绿原酸含量最低。另外,王桂英等报道[15],对直接晒干、直接阴晾干、直接烘干、炒后晒干、蒸后晒干、硫熏后晒干的六种金银花的外观性状进行比较,就颜色而论,经硫磺熏和蒸后干燥者最佳,炒后干燥及直接晒、阴干者次之,直接烘干或鲜花于晒、阴过程中反复受潮者,颜色欠佳。经蒸、炒、烘处理的成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油润感。晒、阴、烘、炒、蒸等方法的成品,均具金银花清香。硫熏加工的金银花成品,颜色极好,但金银花的香气减弱,并能嗅出硫磺臭,味涩、咸、微酸、微苦。
           4不同炮制方法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
        临床上金银花的炮制方法多为碳制,经过碳制后金银花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南云生等[16]以绿原酸、鞣质、无机元素、总糖、可溶性糖为指标,对金银花生品与不同温度和时间烘制的炮制品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烘制品与生品比较,钙、铁、镁离子煎出量增高,锌、钠离子煎出量降低;绿原酸、总糖、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温度的增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黄艳英等[17]通过实验,比较金银花生品和炭品中的绿原酸及鞣质含量,结果显示,金银花炭中绿原酸含量仅为生品的1/10,鞣质含量为生品的1/2。
           5不同提取工艺对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方法有很多,如:乙醇回流法、水提醇沉法、水提石灰乳沉淀法、醇提铅盐沉淀法、聚酰胺柱层析法、超滤法等。目前,国内学者对绿原酸不同提取工艺的评价仍存在分歧,多数认为乙醇回流法较好。刘祥兰等[18]采用正交实验比较了绿原酸的多种提取工艺:传统水煎法、乙醇回流法、动态浸提法、超声波法和渗漉法等,认为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回流法。涂志强等[19]选取金银花的煎煮液、温浸液、渗漉液和蒸馏液四种,对其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金银花渗漉液中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类成分最高,煎煮液次之,而采用蒸馏工艺提取,蒸馏液中不含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类成分。
           6不同发育阶段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
        金银花植株花蕾从孕育到开放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期间可以人为地将花蕾的发育划分为米蕾、三青、二白、大白、银花、金花等几个不同的时期,各时期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具有较大的差异。彭广芳等[20]比较金银花不同发育阶段米蕾(绿色小花蕾,长约1 cm)、三青(绿色花蕾,长2.2~3.4 cm)、二白(淡绿白色花蕾,长3~3.9 cm)、大白(白色花蕾,长3.8~4.6 cm)、银花(刚开放的白色花,长4.2~4.78 cm)、金花(花变黄色,长4~4.5 cm)、凋花(棕黄色)的产量和绿原酸、挥发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花蕾到开放过程绿原酸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挥发油含量却逐渐增加。
           7不同部位与金银花质量的关系
        金银花的药用部位主要是花蕾,但目前研究还发现,除花蕾以外,它的根、茎也含有较高的绿原酸。张雁冰等[21]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密县金银花及其茎、叶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发现,金银花叶中所含绿原酸的质量分数最高,花的含量次之,茎的含量最低。武雪芬[22]等测定金银花修剪枝中各部位的绿原酸含量,结果证明,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均含绿原酸,而叶含量最高,节部次之,茎含量最低。李强等[23]在实验中发现,在阳坡生长的金银花,叶和花蕾中绿原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坡生长的金银花,叶中绿原酸的含量高于花蕾的;对于同株金银花,嫩茎的绿原酸含量高于老茎,但低于叶和花蕾的含量。
           8外观性状与金银花内在质量的关系
        金银花作为药材商品时,人们主要是从金银花的外观性状去鉴别其质量的优劣,而事实上金银花的外观性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金银花的内在质量。钟方晓等[24]以绿原酸含量为标准,对不同色泽及不同开放程度的金银花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金银花色泽与其绿原酸含量关系密切,带绿头浅黄白色的含量均较高,浅黄棕色次之,全部棕褐色后含量不到前者的1/10,两者关系为浅黄>黄绿>黄白带褐头>黄褐>棕褐;对银花(刚开放的金银花是银白色的,称之)和金花(金银花开放后第2天变成金黄色,称之)的比较发现,硫熏后烘干或晒干,样品基本保持原色,但绿原酸含量较花蕾(含苞待放的花蕾)低,未熏的样品干后颜色加深,绿原酸含量更低。
           9小结
        9.1金银花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来自不同产地、品种,用不同加工方法、炮制方法、提取工艺所得金银花的绿原酸、挥发油含量均不相同。金银花的加工干燥方法主要有硫熏后阴干、直接阴干等;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提取率较高;金银花在米蕾阶段含绿原酸最高,金花阶段含挥发油最高;金银花的采收以二白期花蕾为好;金银花叶中所含绿原酸高于花和茎,故金银花的其它部位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9.2由于金银花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在实施金银花的GAP生产以及采收加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总结出一套最适宜、有效的方法,提高金银花的质量和产量,以期为临床提供质优效高的金银花药材。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77177.
        [2]张富捐,张翔宇.金银花的应用、提取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许昌学院学报,2003,22(2):112114.
        [3]董克满.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6):692694.
        [4]石钺,石任兵,陆蕴如.我国药用金银花资源、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724727.
        [5]季雪峰.金银花药理学研究[J].安徽医药,2003,7(4):311313.
        [6]王发国,叶华谷,马其侠,等.金银花及其药理作用[J].生物学通报,2004,35(5):1718.
        [7]陈豪.2种不同来源金银花的鉴别及绿原酸含量分析[J].福建中医药,2004,35(2):3839.
        [8] 郭艳文,朱兆仪,陈建民,等.黄褐毛忍冬花与金银花的比较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1990,10(1):25.
        [9]周日宝,童巧珍.灰毡毛忍冬与正品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3,26(6):399400.
        [10]李昌爱,姚满生,郭宏滨.金银花产地和类型对其质量的影响[J].中药材,1993,16(5):56.
        [11]李焕荣,崔健,宋玉环.不同产地的金银忍冬中绿原酸、异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双波长薄层扫描法[J].吉林中医药,1989,(2):3940.
        [12]刘玉辉,贾桂华,关国英,等.硫磺熏炙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1997,10(3):165165.
        [13]林慧彬,钟方晓,彭广芳,等.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1990,9(4):3435.
        [14]郭宏滨,姚满生,李昌爱,等.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绿原酸含量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1,(3):5253.
        [15]王桂英,田谨为.金银花的采收加工方法及其成品性状比较[J].中草药,1996,27(4):233235.
        [16]南云生,魏长志,孙志广.炮制对金银花化学成分的影响[J].中成药,1990,12(9):2020.
        [17]黄艳英,黄敏,陆中海.金银花炮制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1994,17(1):2525.
        [18]刘祥兰,刘重芳,张英,等.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比较和优化研究[J].中成药,2000,22(6):402404.
        [19]涂志强,姚书文,杨沂铭.金银花不同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J].基层中药杂志,1997,11(2):3637.
        [20]彭广芳,林慧彬,钟方晓,等.金银花不同发育阶段绿原酸、挥发油的含量比较[J].中草药,1988,19(12):3031.
        [21]张雁冰,寇娴,王桂红,等.密县金银花及其茎、叶中绿原酸含量测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9,34(2):3637.
        [22]武雪芬,李玉贤,侯怀恩,等.金银花修剪枝中绿原酸含量测定[J].中药材,1996,19(2):6970.
        [23]李强,任茜,张永良.生境、采收期、贮藏时间等因素对秦岭金银花绿原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0):594595.
        [24]钟方晓,林慧彬,彭广芳,等.金银花外观指标与内在质量的关系[J].中药材,1997,20(1):4243.
        (广西中医学院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