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苦参药理学研究新进展
作者:倪士峰,刘惠, 孙平文, 马洁, 冯志刚    
作者单位:1.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2.西北大学附属小学,陕西 西安 710069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苦参是一种有着多方面药理活性和多种临床用途的传统中药。文章主要对苦参的部分药学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深入开发研究提供借鉴资料。
       【关键词】  苦参 药理
       中药苦参Sophora flavescents Ait.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之一,具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临床研究证实,苦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分别具有不同的化学活性。苦参传统药理以抑菌、抗心律失常为主,现代药理研究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过敏、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中枢抑制、抗生育、平喘、对心功能影响作用研究及免疫药研究等[1]。本文对苦参药学研究成果予以综述,以期利于本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1  抗心血管药理
       1.1  抗心律失常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碱类生物碱在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肯定而显著的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或大鼠和兔静脉注射苦参总碱、苦参碱均能对抗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对乌头碱所致心律失常作用尤佳,认为其作用机制是一种非特异性“奎尼丁样”作用,即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钾、钠离子传递系统,降低心肌应激性,延长不应期,从而抑制异位节律点。苦参碱能明显对抗乌头碱、氯化钡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也能明显对抗氯化乙酰胆碱CC1-Ach混合液诱发的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大鼠心电图实验证明苦参碱有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有研究报道,乌头碱可使心肌细胞膜的Na+通道持续开放,加速Na+内流,促使心肌细胞膜去极化而诱发心率失常;苦参碱可抑制乌头碱诱发大鼠左心房自律性作用,延长乌头碱诱发自动节律的潜伏期和减慢其初始率,有效对抗乌头碱的心脏毒性,认为苦参碱可能有直接抑制心肌细胞膜钠内流的作用。苦参碱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多途径的,既可能是对心脏的直接抑制作用,也可能延长ERP,提高DET。是否有β-阻滞剂样作用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对钙钾通道电流作用尚无报道[2]。
       OMT通过减少TNF生成,抗氧化和减少能量消耗,保护线粒体等发挥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3]。尹永英等[4]认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降低心肌缺血时MDA的生成、升高SOD活性,保护心肌细胞膜,并同时使NO含量增加、NOS活力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苦参碱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增强内源性抗氧自由基活性等有关。
       1.2  强心作用据李青等报道,氧化苦参碱(0.5,5,50 mol/L )能明显增加正常离体蟾蜍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强心同时不增加心率;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钠和低钙离体心衰模型的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P<0.05或P<0.01);50 mmol·L-1可使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完全恢复到心衰前水平,对心率无明显影响;能不同程度地加强离体豚鼠、大鼠、兔乳头肌的收缩力,均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对豚鼠乳头肌更为敏感;增加大鼠离体右心房心肌收缩力同时降低其自发收缩频率(P<0.01)[5]。
       1.3  抗缺氧、扩血管、降血脂作用苦参总碱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离体兔的肾及耳血管,但对后肢血管无明显影响,有一过性的降压作用,能延长小鼠在常压下的耐缺氧时间。血脂增加,血黏度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用苦参碱50 mg/kg能显著降低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血清三酰甘油,升高HDL水平,降低血黏度,使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所改善。另一方面,苦参碱有抑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作用,表现在能显著抑制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 。因此苦参碱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6]。
       2  抗肿瘤作用
       苦参抗癌的主要作用在于其所含的生物碱。 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每毫升含苦参总碱50 mg,黄芪生药50% )肌注,2次/d,24 ml/次,一般用药2~4周,经治疗,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WBC)低于4×109/L的l2例不同恶性肿瘤患者WBC有升高趋势;3例单纯白细胞减少症患者WBC升至正常水平[7]。敖江帆[8]在临床观察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食道癌,发现在放疗中加用复方苦参注射可有效提高原发癌症近期疗效,防治放射性食道炎的发生,其机理可能在于其本身具有抗癌作用。
       
       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据孔庆志等[9]报道,苦参素具有明显的抑制S180肉瘤作用,其大剂量组抑瘤率为31.36%。中、大剂量苦参素组的S180、瘤体内微血管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苦参素大剂量组可抑制S180瘤体内VEGF、bFGF的表达。
       3  抗肝纤维化
       目前认为,肝脏慢性炎性损伤是肝纤维化过程的中心环节。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和肝纤维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苦参中提取的苦参碱类成分具有抗肝纤维化功能。胡彦武等通过对小鼠实验发现氧化苦参碱干预可以降低TGF-D,mRNA的表达,显著减轻小鼠肝脏组织内炎症活动度和抑制肝内胶原纤维增生,推测氧化苦参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是通过下调TGF-D基因表达水平实现的。甘乐文等发现,氧化苦参碱抑制肝组织炎症与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TNF-α水平与抑制巨噬细胞和肝KC分泌TNF-α、IL-1和IL-6有关。胡彦武等[10]认为苦参碱类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是全面且广泛的,包括抗炎、抗病毒、保护HC,抑制ECM合成,促进ECM降解,减少ECM沉积,以及综合作用机制等。
       4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用
       郭景梅[11]采用苦参碱和干扰素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显示HBeAg,HBV-DNA阴转率为43.48%。张伟东等[12]对159例慢性乙肝患者分两组,治疗组86例用苦参素6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73例用甘草酸二铵(甘利欣)150 mg静脉滴注,两组均1次/d。疗程为2个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毒DNA(HBV-DNA)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 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81%和84%(P>0.05),而在血清总胆红素复常率上治疗组(76%)高于对照组(63%)(P<0.05);在乙肝e抗原(HbeAg)阴转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为15%和l1%(P>0.05),在HBV-DNA阴转率治疗组(43%)明显高于对照组(12%)(P<0.01)。
       5  抗惊厥作用
       苦参与广豆根、苦豆子3种药中所含的苦参碱有明显镇静、镇痛作用,能抑制小鼠自发活动,拮抗苯丙氨所致兴奋,加强戊巴比妥、水合氯醛和氯丙嗪等的中枢抑制作用。对化学、热刺激有明显镇痛作用。
       另外,苦参还有镇痛、平喘作用,治疗湿疹、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也有一定作用。
       苦参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则更是引起人们的兴趣。相信苦参必将有一个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对苦参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便研究者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 伟,唐金花,王亚娣.苦参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l7(5):829.
       
       [2]韩向东,陈长勋.苦参碱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1):72.
       
       [3]余志华,冯义柏.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4):272.
       
       [4]尹永英,张善锋.氧化苦参碱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生化指标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4):752.
       
       [5]冯 晓,汤焕梅,沈烈行.苦参碱的药理学研究概况[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14(6):331.
       
       [6]韩向东,陈长勋.苦参碱的心血管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6,17(1):72.
       
       [7]程 剑.苦参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业,2000,9(6):63.
       
       [8]敖江帆.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道癌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743.
       
       [9]孔庆志.黄 涛,黄冬生,等.苦参素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师,2003,6(12):769.
       
       [10]胡彦武,孙 罡.苦参碱类成分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6,8(7):14.
       
       [11]郭景梅.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6,6(7):510.
       
       [12]张伟东,李继友,叶晓斌,等.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毒志,2006,5(6):737.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