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关于2005版《中国药典》几个问题的商榷
作者:刘来正, 裴慧荣    
作者单位: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澄清天南星药材气味混乱及几种药材来源的植物学名印刷错误问题。方法进行文献研究并对天南星药材嗅气尝味。结果天南星气的描述“气微辛”不妥;几种药材来源的植物学名印刷有误。结论建议将天南星气味的描述改为“气微,味辣,有麻舌感”为好;纠正药材来源中植物学名的印刷错误。
       【关键词】  天南星 气味 辛 植物学名 印刷错误
       Suggestions on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Vol I of 2005 Edition
       LIU Laizheng, PEI Huirong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xi Biological Applica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larify the confusion of the smell and taste of Rhizoma Arisaematis, as well as several misprints of botanic scientific name of Chinese crude drugs. MethodsSystematic literatures on Rhizoma Arisaemati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smell and taste of Rhizoma Arisaematis were taken. ResultsThe smell of Rhizoma Arisaematis described as "slightly pungent " is improper. In addition,several botanic scientific name of Chinese crude drugs were misprinted. Conclusion⑴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mell and taste of Rhizoma Arisaematis be described as “ tenuous in smell,  pungent and numb tongue in taste.” ⑵ It is suggested that several misprints of botanic scientific name of Chinese crude drugs be corrected .
       Key words:Rhizoma Arisaematis;  Smell and taste;  Pungent;  Botanic scientific name;   Misprints
        《中国药典》2005版Ⅰ部对天南星药材“气”的描述为“气微辛”,以及药材来源中植物的3个学名问题,笔者认为欠妥,特提出商榷,为《中国药典》今后的修改提供参考。
       1  关于天南星药材“气微辛”问题
        《中国药典》2005版Ⅰ部,在天南星药材性状项记载,天南星气味为“气微辛,味麻辣”[1] 。 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文献研究,发现关于天南星药材“气味”的记载比较混乱。
       2  关于天南星药材“气味”的各家描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著的《中华本草》关于天南星药材气味的描述为:“气微,味辣,有麻舌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主编的《中药材手册》第2版关于天南星药材气味的描述为:“气微,味辣而有麻舌感” [3]。
       张明心主编的《药材资料汇编》天南星性状项描述为:“气微,味辛、麻舌”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编著的《中药志》天南星性状项记载:“气微,味麻舌刺喉” [5],与此描述相同的有《新编中药志》[6]《中国药材商品学》[7]等。
       与《中国药典》2005版Ⅰ部描述“气微辛,味麻辣”相同的有:《中药大辞典》[8]以及任仁安[9]、 李家实[10]、康廷国等[11]主编的本科教材《中药鉴定学》 、张贵君主编的《现代实用中药鉴别技术》[12]、沈保安和刘荣禄主编的《现代中药鉴定手册》[13]等。
       楼之岑、秦波主编的《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研究》第1册关于天南星药材气味的描述为“气味麻辣”[14] 。
       3  关于“辛”的中文意义
        《辞源》3037页记载:“辛,辣味,亦指辛味的蔬菜,如葱、韭、蒜等”[15];《辞海》下册4540页记载:“辛,辣味”[16];《中华大字典》2423页记载:“辛,辣也,江南曰辣,中国曰辛。” [17]
       4  性状鉴定中关于“气味”的描述
       《中药真伪鉴别》记载:“每一种中药都有它的味的特性,例如:淡:石膏;酸:乌梅、山楂、木瓜;甘:龙眼肉、党参、桂圆肉;辛:‘麻 、辣、刺喉’,细辛 、干姜 、半夏、南星;咸:大青盐;苦:龙胆、鸦胆子、黄连、穿心莲。” [18]
       《中国药材商品学》记载:“中药材的味道有辛、酸、甘、苦、咸、涩、淡等,而且每一种味道又往往有浓厚、一般或淡薄之分。” [7]
       《中药鉴定技术》记载:“味的描述一般用酸、苦、甘、辛、咸等术语,可用“微”“极”修饰,如味微甘、味极苦等 ”[19] 。
       5  讨论与建议
       5.1  关于天南星“气微辛”问题“辛”从中文含义、性状鉴定描述和习惯都界定为味而不是气,因此作者认为《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关于天南星药材“气微辛”的描述不妥。经作者嗅尝,天南星药材的气味与《中华本草》《药材资料汇编》和《中药材手册》描述相同,建议采用《中华本草》描述“气微,味辣,有麻舌感”为好。
       5.2  关于药材来源中植物的3个学名问题
       《中国药典》2005版Ⅰ部64页龙胆药材的来源三花龙胆 Genciana triflora pall. ,人名缩写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小写不妥,应将人名缩写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正确的应为Genciana triflora Pall.。
       《中国药典》2005版Ⅰ部144页郁金药材的来源蓬莪术Curcuma pha- 转行位置不妥,应按音节转行。“ae”为一个双音节不能分开[20],正确的转行应为Curcuma phae- 。
       《中国药典》2005版Ⅰ部206页海马药材的来源三斑海马Hippocampus rerimac-转行位置不妥,应按音节转行。一个辅音在两元音或双元音之间,这个辅音要划归后面的元音[20],正确的转行应为Hippocampus rerima- 。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9,64,144,20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中药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2.
       
       [4]张明心.药材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148.
       
       [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中药志,第2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5.
       
       [6]肖培根. 新编中药志,第4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24.
       
       [7]朱圣和. 中国药材商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87,118.
       
       [8]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21.
       
       [9]任仁安. 中药鉴定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04.
       
       [10]李家实. 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14.
       
       [11]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08.
       
       [12] 张贵君.现代实用中药鉴别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8.
       
       [13]沈保安,刘荣禄. 现代中药鉴定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30.
       
       [14]楼之岑,秦 波.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5:997.
       
       [15]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037.
       
       [16]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下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540.
       
       [17]中华书局编辑室. 中华大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8:2423.
       
       [18]毛文山,严智慧,马兴民,等. 中药真伪鉴别[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0.
       
       [19]王满恩,张 继. 中药鉴定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6.
       
       [20]彭泰尧.拉汉词典[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74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