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天然药物化学知识体系建构及教学创新性初探
作者:杨曦亮,刘嵩,胡霞敏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方法为载体、实践创新为核心、创新精神为动力,对教学创新的切入点作了若干探讨。指出促进天然药物化学的本科教学与中国中医药现代化的融合,是21世纪高等教育中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药学;天然药物化学; 创新性
       天然药物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整个药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重点讲授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方面的知识。它旨在分析单味药及其在复方中的物质基础,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仪器研究天然产物中的化学成分,最终实现“中药现代化”。当代中国中医药业发展迅猛,高等院校的教育必须与之平行创新发展,我们务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以适应社会医药科技发展的需要,培养有竞争意识、有创造能力、技术过硬的后备人才。
       1  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寻找知识有机联系
       1.1  天然药化教学内容自身的点面结合学习天然药化之前,首先要对教材有总体认识。在绪论中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各类化合物的特性和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然后在各章节分别都依次以某一有效成分(生物碱、黄酮、蒽醌、皂苷、萜类和挥发油等)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的顺序分别讲解。具体学习每一章时,也可发现挖掘某些知识点间的联系。例如:天然药物化学中成分的结构是最重要因素,结构决定性质,而性质又决定着鉴别及提取分离方法(即应用),同时也对结构鉴定的学习大有裨益。所以结构是主因,结构、性质、应用三者依次为主从关系,抓住了结构的学习才能“纲举目张”。学生初步接触这些观点时往往感到陌生,但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分析、推理、比较、归纳的过程,必可巩固记忆,学以致用。
       1.2  通过由点到面的发散式思维有效建立知识体系[1]天然药化是建立在有机化学、波谱解析、分析化学基础上的一门学科,又与生药学和药用植物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许多鉴定方法都可在有机化学中找到理论依据:糖的Molish反应和过碘酸裂解反应,还有鉴别醛和酮的银镜反应,知识的温故既能使学生“知新”,又提高了学习的兴奋点。另外,天然药化中各类化合物的波谱鉴定大约占总内容的1/4到1/3,极大地依靠波谱解析课程知识,可以把生硬的解谱技术与活性化合物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它更需要生药学和药用植物学的旁证,从感性上对原植物和药用饮片的认识和熟悉会让学生的兴趣大增,否则天然药化的学习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以教学方法为载体,实现由抽象到形象记忆的转变
       2.1  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们在讲解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时,首先讲到青蒿素类药品是利用我国特有的植物资源黄花蒿研制成功的抗疟疾新药,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技人员的杰出成果。它和传统的抗疟疾药相比,治愈率高达95%以上,并且副作用很小,因此被西方媒体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
       2.2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知识学习、策略学习和技能学习的自然延伸,是一种高级学习,而创造性又是问题解决的最高级表现。老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促使同学思考,变讲授学习为发现学习。当陈述性内容较多时,学生难免感觉枯燥晦涩,这时适时抛出一两个引导性问题,能极大地吸引课堂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当讲授生物碱的概念时,在看到了许多生物碱化合物都含氮元素时,适时提出“是不是所有含氮的化合物都属于生物碱呢?”由此提醒学生去掉了一些下位命题而完善了生物碱这个上位概念。
       2.3  联想教学法合理运用语言和教学媒体,可以营造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以达到教学目的。在讲授凝胶层析原理时,教师针对广大农村学生熟悉的谷场情形,把分子筛效益描述成农场谷粒的情形,大大小小的谷粒根据粒径不同而分开,使在座的学生记忆深刻。另外,教学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丰富,恰当地选择媒体教学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用flash动画演示[2]超临界流体的提取过程能取得很好的视觉效果,有着平面演示无法企及的优点,给学生真实的视觉感受,有利于其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点。
       
       3  以实践创新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和科研能力
        天然药物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基本概念的建立,理论的验证都有赖于实验,可以说没有实验就没有天然药化。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必须从实践教学入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3.1  根据教材内容,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了开放性实验在“芦丁的提取鉴定”实验中,分为芦丁的提取、芦丁的精制、芦丁的水解和芦丁的鉴定四次实验进行。实验中一改从前的单一方法提取,调整为由学生自由选择黄酮的提取方法:即有机溶剂萃取法、碱提取酸沉淀法及其炭粉吸附法。全班分3组,每两组采用1个方法提取分离,按不同的方法提取后进行黄酮提取率的检测。通过实验,学生了解到同样的药材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其提取率有很大差异。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也系统地把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开放设计性实验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3.2  对学生进行早期科研能力训练可以适当地吸收部分学生在设计毕业专题之前提早参与到专业课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得到充分的科学研究综合训练,以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学生正在进行专业基础课学习时,除了必修的实验课外,鼓励同学进入实验室观摩学习,采用面向部分优秀学生开设研究性实验的方法,结合医药发展的前沿动态,确立一些与天然药物化学相关的科研课题,可以帮助其选择有兴趣的合适方向课题,积极参与其中,为以后的毕业课题和就业选择打下早期基础。从数届学生的实例观察可知,在早期进入实验室的同学中,直接推荐免试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相当高。
       3.3  深入生产厂家、医院等工作领域,加深感性认识近10天的野外生药实习及学生毕业设计前夕在中药房、中药制剂室等领域近4周的轮转学习都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对以后的工作选择也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作用。
       3.4  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科研,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在导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尽早参与部分教师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创新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到不同学科的实验技术、科研方法,开阔学科视野,拓宽思维空间;尽可能增加应用性、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科研水平;积极加强与附属医院、校办企业等医疗单位的合作联系,为学生构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4  以创新精神为动力[3],鼓励青年学子奋发图强
       
   
       我国加入WTO后,国家愈加重视中医药的发展,鼓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近年来,我们身边几乎时时刻刻都有有关医药的事件发生。在2003年“非典”事件中,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屡建奇功。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禽流感新药“达菲”就是中国产的八角茴香中的有效成分莽草酸。把中医药传统优势与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势在必行,提高传统中成药生产各个环节科技成分,我们才有希望变“中药大国”为“中药强国”。莘莘学子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具有很深的爱国情结,为科研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只要在课堂和实践中能很好地因势利导,培养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营造浓厚的学术风气,不难培养出顽强拼搏、为中药现代化而奋斗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王伟廉. 学术领域的特点对大学本科课程编制的影响[J].高等教育, 2003,1:95.
       
       [2]朱宇红,王军宪,郭增军,等.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方法谈[J].药学教育, 2003, 19(3):22.
       
       [3]杨叔子. 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 1999,4: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