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山豆根栽培及其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概况
作者:凌征柱    
作者单位:(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 南宁 530023)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山豆根; 栽培;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山豆根Sophoro tonkinensis Gagnep.为豆科植物,药用部位为根,是临床常用中药,为《中国药典》所收载[1]。山豆根药材味苦、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功效。用于治疗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湿热黄疸、湿热带下以及钩端螺旋体病等症[2]。现代研究证明,从山豆根中离析出多种生物碱,其中的苦参碱(Matrime) 、氧化苦参碱(Oxymatrime)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3]。山豆根主产于广西的西南部至西北部,广东、云南和贵州也有少量分布。由于山豆根的地域分布较窄,且零星生长于石灰岩山区石缝之中,一般海拔高度500~800 m的地方。目前医药工业用山豆根作为原料,大量研制开发治疗肝炎的针剂(肝炎灵)、咽喉肿痛的片剂以及抗肿瘤的中成药。据商家反映每年销往工厂的量由往年20万kg增加到30万~35万kg,使年总销量超过70万kg[4]。由于销量的增加,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而上市量却不断减少,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野生山豆根资源濒临枯竭。山豆根的资源保护和人工栽培迫在眉睫。
       
       为保护山豆根野生资源和解决用药紧缺问题,科技人员已对山豆根的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栽培及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山豆根栽培及其野生与人工栽培的化学成分对比与药理研究综述如下,以供生产参考。
       1  本草考证
        山豆根始载于《开宝本草》。苏颂《本草图经》[5]云:“山豆根生剑南(今四川省)山谷,今广西亦有,以忠(今广西南宁)、万(今四川万县)州佳。苗蔓如豆,根以此为名。叶青,经冬凋,八月采根用……广南者如小槐,高尺余……。”其中“广南如小槐”就是《中国药典》收载的山豆根,因主产于广西习称广豆根。”初版于1962年、再版于1986年的《中药材品种论述》已明确记载:商品广豆根的原植物有二[6]:一、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S. subprostrata Chun et T. Chen]。二、多叶越南槐 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Var polyphylla S.Z. Huang et Z.C. Zhou。 多叶越南槐与越南槐的区别在于小枝和花序只被短柔毛;小叶披针形,数目较多,(25~)27~33(~39)枚,小叶也较小,长20~35 mm,宽5~7 mm,上面无毛,下面只被短柔毛,有加厚的边缘;全为总状花序。
       2  生物学特征
        山豆根为小灌木[7],直立或平卧,高1~2 m。根圆柱状,少分枝,根皮黄褐色。茎分枝少,密被短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11~19,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5 cm,宽0.5~1.5 cm,顶端小叶较大,先端急尖或短尖,茎部圆形,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被灰棕色短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12~15 cm,密被短柔毛;小花梗长约1 cm,被子细毛;花萼阔钟状,外被疏毛,先端5裂;花冠黄白色,旗瓣卵圆形,先端凹,基部具短爪,翼瓣长于旗瓣,基部具三角形耳;雄蕊10,离生,基部稍宽扁;子房具柄,圆柱形,密被长柔毛,花柱弯曲,柱头圆形,具长柔毛。荚果长2~5 cm,密被长柔毛,种子间成念珠状。种子3~5颗,黑色,有光泽,随圆形,种脐小。花期5~6月,果期7~8月。
       3  山豆根的人工栽培
       3.1  山豆根的繁殖 
       山豆根的繁殖方法有3种。
       3.1.1  种子繁殖[8]
       每年10~11月,当荚果由青绿变为黄色时,及时将荚果采回,脱出种子晾干,可随采随播或置室内通风干燥处保存至来年春播。
       3.1.2  扦插繁殖[9]
       选择1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杆,剪成长25 cm,带2~3个节的插条,用150 mg/L浓度的吲哚丁酸(IBA)浸泡3 h,将插条斜插入沙床,插条60 d后生根发芽即可移栽。
       3.1.3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10]
       在无菌条件下,切取山豆根的顶芽,放入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不同浓度的植物激素进行诱导培养,丛生芽的诱导以MS+6-苄基嘌呤(6BA)2.0 mg/L+柰乙酸(NAA)0.2 mg/L培养基;丛芽继代增殖培养以MS+6BA1.5 mg/L+NAA0.2 mg/L的培养基为佳;诱导芽苗生根的培养基用1/2MS+NAA1.5 mg/L为好。以后将生根发育好的试管苗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养基即可移栽。
       3.2  栽培管理 
       山豆根是多年生药用植物,以根部入药。因此人工栽培的应选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坡地。起畦宽70 cm,高15~20 cm、畦长视地形而定,每公顷施基肥30 000~45 000 kg腐熟的堆肥,株行距40 cm以品字形开穴栽种[8]。种植后每年施2次复合肥,每株25 g,第1次在3~4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9月份。山豆根主要有两大病害:根腐病和白绢病。根腐病发病初期以百菌清兑水800倍灌根。白绢病发病初期用多菌灵兑水800倍灌根或喷雾。虫害有4种:蛀茎螟用乐斯本兑水800倍喷雾或从蛀口灌入。豆荚螟用敌百虫兑水800~1 200倍喷雾。红蜘蛛发病初期用吡虫啉1 200~1 500倍喷雾。蚧壳虫可用敌敌畏兑水1 200~1 500倍喷雾。
       
       山豆根种植3年可采收,但最好是4年以后采收。秋季八九月份将根部挖起,剪去地上部分,把根部泥沙洗净,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4  化学成分
        山豆根含的生物碱主要是苦参碱(Matrine)和氧化苦参碱(Orymatrine)、臭豆碱(Anagyrine)和甲基金雀花碱(Methylcytisine)[2]。黄亚非等[11]采用HPLC法分析广西不同产地山豆根主要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结果表明广西不同产地的山豆根均含有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因产地不同含量有差异。覃文流等[12]用薄层层析法对室外栽培前后的山豆根组培苗植株与野生引种植株的药用有效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比分析表明,组培苗具有正常生物合成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能力,组织培养条件并没有影响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而且从斑点颜色的深浅来看,组培苗的有效成分含量不比野生植株的含量低,因此,山豆根组培苗可作为人工栽培的种源加以推广应用。杨东爱等[13]采用紫外光谱法对引种栽培的山豆根及野生山豆根不同部位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进行分析,引种栽培的山豆根与野生山豆根不同部位的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二者含量无明显差异,引种栽培山豆根不影响药材质量,可进行人工大面积栽培。实验同时还做了山豆根(越南槐)及多叶越南槐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含量对比分析,它们大致相同;多叶越南槐在产区收购使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4],《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将两者等同使用,所以多叶越南槐与山豆根(越南槐)继续等同使用。
       5  药理作用
       5.1  抗肿瘤作用 
       姚仲青等[15]报道,在山豆根的总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研究中,通过建立小鼠S180,H22,ESC肿瘤模型,从整体水平上观察山豆根总生物碱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山豆根总生物碱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抑瘤率低、毒性大。肖正民等[16]报道中药山豆根(SSCC)提取物以不同的时间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用噻唑蓝(MTT)法测SSCC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线粒体活性的影响,以细胞记数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经SSCC提取物处理48 h,其A570光吸收降为对照组的62.1%,72 h为9.64%;②SSCC提取物处理7 d后,人肝癌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③SSCC提取物处理24 h后,在更换为正常培养基恢复培养过程中,细胞数呈现缓慢生长;④SSCC提取物作用24 h 后,人肝癌细胞有效分裂指数分别为小牛血清(FCS)对照组的50.6%和无FCS对照组的69.7%。河南医科大学报道[17],应用杀伤效应、酶活性测定及Fulgen-DNA法显示分裂指数,分析山豆根对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作用,结果表明100,200 mg/ml浓度对细胞的杀伤能力随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50 mg/ml浓度维持在3%左右。100,200 mg/ml实验,在加药第3天对细胞分裂指数抑制率接近或达到100%,山豆根水提物能使谷氨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下降,直至阴性反应。
       5.2  体外抑菌作用
       丁凤荣等[18]报道,用K-B纸片扩散法,100%山豆根浸出液滤纸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山豆根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尤其对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效果更明显。
       5.3  消炎镇痛作用 
       谢瑞金等[19]用小鼠为实验对象,口服法给药,以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为镇痛指标,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为消炎指标,研究复方山豆根口服液治疗咽炎的药效学作用,结果表明,大中小剂量组均有镇痛作用,大剂量组与消炎组相当,各剂量组均有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9.
       
       [2]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1.
       
       [3]何明焕,邱荣梁,戴保安,等.广豆根抗癌成分苦参碱注射剂的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1,3:36.
       
       [4]陆善旦.山豆根缘何销势不断看好[J].中药经济与信息,2004,8:2.
       
       [5]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影印,1982:276 .
       
       [6]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42.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四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52.
       
       [8]覃文流,凌征柱,吴庆华,等.山豆根野生变家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668.
       
       [9]凌征柱,覃文流,赵维合,等.山豆根扦插繁殖[J].中药材,2005,28(9):750.
       
       [10]覃文流,凌征柱,许鸿源,等.山豆根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4):303.
       
       [11]黄亚非,黄际薇,陶 铃,等.广西不同产地山豆根的指纹图谱特征研究[J].中药材,2004,28(1):21.
       
       [12]覃文流,凌征柱,许鸿源,等.广豆根组培苗与野生植株有效成分的对比分析[J].中药材,2004,27(8):552.
       
       [13]杨东爱,覃文流,凌征柱,等.栽培山豆根与野生山豆根药材质量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479.
       
       [14]黄燮才.中药广豆根(山豆根)原植物的研究[J].植物分类学报,1984,22(6):486.
       
       [15]姚仲青,朱 虹,王光凤,等.山豆根总生物碱抗肿瘤作用的初步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4):253.
       
       [16]肖正明,宋景贵,徐朝晖. 山豆根水提物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1):62.
       
       [17]赵培荣,田爱琴,马湘玲,等.山豆根对人食道癌细胞株(Eca-109)杀伤抑制及脱氢酶类的影响[J].河南肿瘤学杂志,1998,11(2):87.
       
       [18]丁凤荣,卢 炜,邱世翠.山豆根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6):335
       
       [19]谢瑞金,唐启令,申庆亮,等.复方山豆根口服液镇痛消炎作用药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0):72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