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黄连解毒汤合升降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1例
作者:张希洲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黄连解毒汤合升降散;,,中医疗法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  黄连解毒汤合升降散;  中医疗法
       笔者自199907~200405运用黄连解毒汤合升降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1例,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最大62岁,年龄最小28岁。病程15 d~6年。所有病人均符合《临床风湿病学》[1]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采用黄连解毒汤合升降散加味:黄芩6 g,黄连6  g,黄柏12 g,栀子6 g,忍冬藤30 g,大黄6 g,僵蚕15 g,蝉衣15 g,姜黄15 g,车前子15 g,砂仁6 g,元胡6 g,甘草3 g。肿痛明显者加芒硝20 g外敷。1剂/d,水煎,分2次服,15 d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血尿酸值(UA)。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关节红肿热痛消失,关节活动正常,UA值下降至正常范围为显效;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UA值下降但未达到正常范围为好转;关节红肿热痛症状改变不明显,活动仍受影响,UA值未下降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21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2%。
         5  典型病例
       男,49岁,20010424初诊。患者右足拇趾肿痛1个月,加重3 d。患者1个月前,因食海鲜并饮酒后于夜间突发右足拇趾肿痛,在市某医院查血尿酸566 μmol/L,考虑为痛风性关节炎,给予“痛风骨康喷剂”及秋水仙碱治疗,症状有所改善,3 d前无明显诱因右趾肿痛加重,遂来就诊。症见:右足拇趾红肿热痛,局部触痛,不敢踩地行走,纳差,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查血尿酸534 μmol/L,辨证属湿热痹阻,处方如下:黄芩6 g,黄连6 g,黄柏12 g,栀子6 g,大黄6 g,忍冬藤30 g,车前子15 g(包煎),姜黄15 g,僵蚕15 g,蝉衣15 g(后下) g,元胡6 g,砂仁6 g,甘草3 g。5剂,1剂/d ,水煎分2次服。服药期间禁食含嘌呤类的食物。5 d后复诊,肿痛减轻,可行走,效不更方,继服15副,症状均消失。复查血尿酸364 μmol/L。随诊2年未复发。
         6  体会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石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反复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及痛风石的形成,高尿酸血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此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西医治疗该急性期多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药等,虽起效较快,但副作用明显,停药后易复发。因此笔者注重采用中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热痹”病范畴。此病好发于形体肥胖或嗜食肥甘厚味之人,肥甘厚味易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日久化热生毒,壅遏气机,湿热毒邪充斥三焦,痹阻关节经络,故见红肿热痛。因此本病的辨证主要为湿热痹阻,壅遏气机,脉络不畅,故治则当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行气止痛为主,方选黄连解毒汤合升降散加味。方中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分清三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车前子清热利尿,二者配伍使湿热毒邪自小便而生;大黄通腑泻热,使热毒之邪从大肠而生;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僵蚕、蝉衣活血散风,泄热止痛;姜黄破血行气,消肿止痛;砂仁芳香化湿,健脾开胃,佐制苦寒药物败胃之弊; 元胡活血祛淤,行气止通;甘草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清热祛湿,泻火解毒,行气止痛之功。
        参考文献:
       [1]  张乃峥.临床风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6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河北省邯郸明仁中医医院  05600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