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探讨传统膏方在“治未病”中的临床体现
作者:王珺, 张婉,陈浩林,杨展礼,崔箭    
作者单位: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膏方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的功效,主要用于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探讨膏方的临床应用,认为膏方能够很好地在临床上贯穿“治未病”的思想,充分发挥“治未病”的优势。
       【关键词】  膏方; 治未病
       Discussion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aditional Cream in the "Treating Disease before its Onset"
       WANG Jun, ZHANG Wan, CHEN Haolin, YANG Zhanli, CUI Jian
       1.Institute of Chinese Minority Traditional Medicine,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y,Beijing 100081, China; 2.Basic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Chengdu,610075, China
       Abstract:The medicinal cream has the effect on health tonic, anti-aging, correct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is main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d health care. By discussing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edical cream, it is practical to carry out the method of "treating disease before its onset” and its advantage.
       Key words:Medical cream;  Treating disease before its onset
       
       “治未病”的理论作为祖国传统医学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的内容。膏方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运用于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康复整个过程。通过整体观念,辨别人的体质,同时兼顾旧疾,制定适合个体化的膏方,以调节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滋补强身,抗衰延年,防病祛病的目的,正是祖国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上重要体现。
       1  未病的认识
        “未病”一词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如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是古代医家对“未病”的最早认识。后世医家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把未病主要概括为:健康未病、潜病未病、欲病未病和传变未病4种状态。这极大丰富了未病理论[1]。
        现代医学提出的亚健康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主要包括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容易引起心身疾病[2]。
       
       现代医学的“亚健康”不等同于中医学中的“未病””,二者在内容上有重合但也存在着层次上的不同。“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更为接近。应该说 “亚健康”是“未病”组成部分之一。由此看来, “未病”的内涵更加丰富,范围更广[2]。
       2  传统膏方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膏者泽也,在《正韵》《博雅》上解释为“润泽”。膏作为传统制剂之一,主要包括有膏方,硬膏和软膏等,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膏剂三十余方。其中膏方又称膏滋,是经浓缩后加入糖或蜂蜜等熬炼成稠厚的一种内服剂型。其主要是由汤剂浓缩演变发展而来,故有相当漫长的发展历史。膏方使用的初期阶段,滋补药多采用膏剂,以达滋补强身,抗衰延年之功[3]。近代名医秦伯未就指出“膏方非单纯补剂,乃包含救偏却病之义”。深刻指出了膏方不仅可以滋补强壮以祛除虚损劳伤,还包含治病纠偏之义。这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膏方的临床作用,从而使膏方在治未病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2.1  未病先防针对健康未病态及潜病未病态进行调理。
       2.1.1  健康未病态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可以四时调摄为宗旨,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特点,用药以轻淡薄味来制作个体化的膏滋,使机体适应自然四时节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律,以达抗衰延年养生之效。正如《素问·四气·可辨调神大论》所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2.1.2  潜病未病态机体内疾病隐匿存在,尚无明显临床表现。可从机体整体出发,通过辨证论治,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用药以轻淡薄味为主,少佐以厚味,来制以膏滋扶助正气,使机体脏腑功能活动旺盛正常,各司其职。正如《素问》谓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2  已病防变已病应包括欲病未病态和传变未病态。
       2.2.1  欲病未病态是潜病欲病态的发展,先兆症状和体征越来越多,但仍无依据明确诊断,处于发病的临界状态。此时机体处于正气相对较弱,邪气有机可乘,但正气仍充盛。用药以轻淡薄味为主,稍佐以厚味,来制以膏滋,利用其中药物偏胜来纠正,,对身体可能存在的亚健康状态作些微调,以求“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2.2.2  传变未病态是脏腑已出现明显病变,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及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病邪可能传入其他脏腑发生而病变。此时机体已处于临床发病状态,正气已受损,邪气已侵入脏腑。可根据五脏五行相生相克规律,配以于五脏相对应药物来制以膏滋,以达扶正祛邪之功,同时又可根据疾病传变规律,选择与病邪即将传变至经络的相对应药物,取其厚味制以膏滋,以强其经,防止传变。总之,在已有邪气侵入这一阶段,膏滋发挥祖国传统医学以人为本的优势,重视扶助人的正气,佐以纠偏祛邪。
       2.3  瘥后防复平素体质不佳,或久病,大病初愈,身体羸弱。此时机体正气虚弱,旧疾易复,当遣质重味厚之辈制以膏方之久服,调理阴阳,补气养血。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针对机体阳气四时各有不同特点,结合某些疾病的规律,产生了“冬病夏治”和“夏病冬治”的特色疗法。“冬病夏治”针对冬天阳气不足,寒从内生的时令特点,一些旧疾如哮证、喘证、痹证等易复发,这时就需要在夏季阳气充盛时,予以质重味厚之辈制以膏方,使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健旺, 以治疗疾病,减轻病情发作;“夏病冬治”是针对冬季阳气在内,阴气在外,一些湿热型的脾胃病相应减少,可予以益气温阳健脾的药物制以膏方,以厚脾胃,以达治疗目的。瘥后防复这一阶段使用的膏方是综合处方,防治结合,寓治于防,在缓解期服用,有效缓、稳定、持久的特点,达到扶正固本,增强抗病能力的目的。不仅能减少急性发作,还可使疾病向痊愈方向发展。
       3  展望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祖国传统医学中“治未病”的思想越显突出。膏方作为祖国医学传统制剂之一,根据患者不同体质特点和不同症状、体征,通过辨证论治而组方,用于临床兼顾面广,口感好,不伤脾胃,适宜久服, 简单方便,是临床的一种个性化的防治疾病的手段,能很好地体现“治未病”的思想。因此,膏方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对构建“治未病”特色预防保健治疗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弥漫.治未病—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中医防治疾病的思想[J].新中医,2007,39(5):1.
       
       [2]李力,薛晓琳,徐雯洁,等.“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08,27(1):76.
       
       [3]华浩明.膏方历史源流及现代进展概要[J].江苏中医药,2007,27(11):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