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清火养胃饮”防治烧伤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正球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医医院 5304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清火养胃饮”防治烧伤早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抗休克、创面处理等治疗;治疗组47例配合服“清火养胃饮”,对照组41例口服等量的温开水;对两组病例早期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PT)、纤维蛋白原(FIB)及大便潜血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治疗组的血小板、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变化、大便潜血发生率和持续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烧伤早期配合服“清火养胃饮”,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消化系统功能等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能降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该方法简便、有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烧伤 应激性溃疡出血 中医药治疗
       中度以上烧伤,早期常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随着纤维胃镜检查的应用,应激性溃疡的发病率高达75%,少数发生出血[1]。一旦发生出血,将影响患者的疗程,增加全身侵袭性感染的机会,甚则危及生命。我院1998~2006年,经筛选自拟“清火养胃饮”防治烧伤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人均为我院住院的18~61岁烧伤患者。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4.3岁;对照组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3.7岁。
       1.2  烧伤情况  两组病人烧伤程度均为中度至特重度。两组烧伤程度分布见表1。两组病人伤情无显著差异。
       表1  两组烧伤程度情况比较 (略)
       1)烧伤程度分类参照Benain烧伤深度分类法;2)两组比较P>0.05,表示两组病例选择无显著差异
       2  治疗方法
       2.1  “清火养胃饮”的药物组成及用法黄芩12 g,黄连3 g,金银花15 g,生地20 g,知母10 g,沙参10 g,麦冬10 g,黄芪15 g,甘草3 g。1剂/d,水煎至400 ml分早晚各温服200 ml。
       2.2   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按常规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对症处理、保护心肾功能、创面处理等综合治疗;对照组每人每日给400 ml温开水,分早晚两次服,治疗组则服用“清火养胃饮”(用法见“2.1”项方法)。
       2.3  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在伤后,每天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连续4 d;10 d内每天大便后留样送检,查大便潜血,其间患者的饮食均严格控制动物血、肉等影响潜血检验结果的食品摄入。
       2.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两组患者的观测情况见表2~3。治疗组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PT)、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略)
       两组比较,﹡P﹤0.05,﹡﹡P﹤0.01,△P﹤0.05
       表3  两组患者大便潜血监测结果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P<0.01
       4  讨论
       
       在严重烧伤早期,可见胃及十二指肠黏膜充血、水肿、点状或片状出血,有的发生出血糜烂,在黏膜、炎性渗出物中有大量红细胞;近年来关于机体保护胃黏膜不被自家消化的生理作用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在严重烧伤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腹腔小血管收缩,不仅引起胃缺血,也可引起肠缺血,当肠缺血时,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肠道内的毒素,可透过肠黏膜入血[1]。通过临床观察,也说明了严重烧伤早期,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烧伤,由于大范围的组织损伤和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使血小板活化,释放组织凝血活素和其他凝血因子,使血液凝固性发生改变,早期因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纤溶活性加强,常表现为血液凝固性降低和出血倾向;而且血小板除数量变化外,还有功能方面的变化,血小板膜上有多种受体,如ADP、胶原、肾上腺素、5-羟色胺、补体C3 等,随着休克过程加重,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会逐渐降低;烧伤后凝血因子的减少是烧伤早期血液凝固性降低和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1]。
       
       祖国医学认为:“烧伤是火毒为患,正如《外科启玄》说:火之为物,性最急,能烧万物,……重则至死,轻则为疮,皮焦肉卷,苦痛难熬,严重的烧伤,不仅造成局部损伤,且火毒大量耗损阴津,内攻脏腑,伤阴损阳”[2]。火毒为患,气阴受损,脾不统血,血溢脉外,故而出血。因此烧伤早期治则应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清火养胃饮”的功用:黄芩有清热解毒、泻火、止血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有解热、镇静、降压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要含小檗碱,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聚集调节最为明显,同时具有抗胃溃疡作用,对胃黏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和很广的抗菌范围。《珍珠囊》记载:黄连“其用有六……止中部见血,六也。”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含多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咖啡酸等,有显著止血作用,能使血凝及出血时间缩短;生地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功效,生地的提取物可促进血液凝固而有止血作用,另外能清除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可减轻自由基对机体组织的破坏;黄芪能增强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机体代谢[3]。方中黄芩、黄连、银花清热解毒;生地、知母清热凉血、止血;黄芪、麦冬、沙参益气养胃。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益气养胃、止血之功。
       
       烧伤早期配合服用“清火养胃饮”,临床观察的结果显示:它既能有效地保护胃肠道黏膜又能减缓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消耗、双向调节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和凝血因子功能,抑制出血倾向;从而增强肠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减少阴性杆菌的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和减少全身侵袭感染机会,使伤者较平稳地渡过休克期,降低死亡率[4]。该方法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清火养胃饮”,对烧伤患者的凝血、消化、内分泌等系统有调节作用,具体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方之杨,高学书,吴中立,等. 烧伤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出版社,1989:539.
       
       [2] 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67.
       
       [3] 王本祥,马金凯,邓文龙,等. 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4.
       
       [4] 梁自乾.28例大面积烧伤并暴发性败血症的诊治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8:15(2):8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