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浅谈中药炮制学教学体会
作者:张春凤 杨中林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根据教学实践的经验阐述了中药炮制学教学中重视教学相长、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实验效果的提高等重要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教学改革 教学相长
       中药炮制学是研究中药的炮制方法、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发展方向的科学,是中药类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之一。中药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是最值得加以保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这赋予了中药炮制学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基于中药炮制学的学科性质以及中药炮制的特点,在遵循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特点的基础上,我们通过教改立项研究中药炮制学的教学方法,同时探索和建立符合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
       1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相长
       
       在世界教育史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提到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他指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中,教与学往往处于孤立的状态,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上课内容单调枯燥。学生一般都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听”的地位。气氛沉闷,学生无兴趣听,教师无激情讲,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几乎成了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想学什么,而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想了解更多新知识,从而导致教与学脱节[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应发扬教学民主、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双方凭借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而进行的双向活动。在中药炮制的各论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提前将个味中药分配给每个学生进行资料查询、整理、讲授,并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讲授的中药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其次,学生讲授过程中,其他同学和教师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对提出且没有解决的问题统一解答,对讲授内容和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定和总结,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根据互动表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互动主动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肯定成绩并指出不足,使学生在以后实践中不断提高。同时,组织学生对教师的理论水平、互动方式等进行测评,督促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这种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教学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不仅改变了课上课下无人提问的状况,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授课模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每个同学真正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来,还可以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客体状态转变为主体的状态,学会了思考。同时,学生在参与教学中提出的大量问题,促使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才能自如地应对和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因此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师组织、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加了师生之间的各种信息交流的机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使教学充满活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的进步在于它促进了单向交流向双向交流、静态交流向动态交流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受。由单一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新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创新型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庸才。现代教育质量观不仅注重人才的知识储备,更重视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高。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有知识是有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培养训练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知识和能力升华固化而体现为素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是目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仅仅传授知识显然是不够的,不应忽视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师一定要提高教学改革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教改氛围,改革教学方法,将能力培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如我们在中药炮制教学实践中,增加药学论文的撰写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然后要求学生按自选或指选的题目进行综述写作,综述完成后教师对其进行评价,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论文的撰写能力方面有了质的提高。这种模式使学生在文献的检索、资料的积累、论文的撰写技巧、语言表达和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使他们的多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重视启发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
       
       目前中药炮制学教学中,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说出上半部分答案,略作停顿,“启发”学生按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是“诱导”,不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考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是诱导学生向教师早已设好的条条框框的套子里钻,把学生培养成教师教学方式的“套中人”。这种教学模式,漠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特点,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久而久之,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必然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荷,其结果往往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产生“厌学”的情绪。
       
       我国教育学家孔子首创的启发式教学,对当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教学模式对当今的中药炮制教学也有借鉴和启示的作用。它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多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向转变。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激励者、启发者,而不再是灌填者。我们在讲授中药炮制目的内容时,穿插了一个雷公首次采用炮制法降低乌头毒性的故事,故事大意是雷公无意中把剧毒的乌头掉到了朋友的豆腐缸中,经过浸泡后的乌头毒性大大降低。故事中并没有提及浸泡过乌头的豆腐的安全性问题,但确实存在豆腐服用后的安全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同学们根据乌头的炮制原理分析豆腐食用后会不会存在危险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  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很难将课程学好。因此,在中药炮制学的课堂讲授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提高学生对中药炮制课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在讲授某些中药时穿插一些关于该味药的炮制故事、典故及谜语,改变过去枯燥呆板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如在讲述半夏时,插入关于南方某官员吃鹧鸪中半夏毒以及中毒后解毒的故事,其解毒的方法与我们炮制中所采用的解毒辅料是一样的,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栩栩如生;在讲授乌头时,插入《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乌头是引起王后造反的导火索;古代以乌头为主药作麻醉剂等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昂然。
       
       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经常告诫学生,知识是活的,不是死的;知识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学知识是为了用的,不是为了考的。如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应用所学知识为实践服务。为此,我们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设置了专题辩论课,以拓展知识,开阔思路,活跃思维,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体现学以致用。比如,针对目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废中医论,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辩论。同学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从网上下载了很多文章和短评,经过揉合加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学生收集的材料十分丰富,使辩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内容详实,层次明晰,语言生动有趣,显示了良好的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学生对中药炮制将如何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2],学生们仅仅是药学科学的初学者,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给这样重大的问题下结论,但是他们可以借助已经学习过的中药炮制知识和中医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畅谈自己的看法,得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结论。我们选择的这些讨论题目,本身就有争议性。教师的作用不是去揭晓正确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开阔思维,拓展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禅益的。
       5  改变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目前大学生实验课的模式是实验开始前教师对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一系列的讲解,然后学生按着实验讲义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学生根本不事先预习,实验完成后一无所获,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预期效果。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是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打分评定学生实验的质量。这种传统的方式往往忽视了在实验操作环节中的很多内容,只注重了实验结果和讨论,而实验过程中的实验作风、实验操作、实验的预习等重要环境都被忽视。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实验课堂上采用打分的形式分别对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作风等进行评定,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结果及讨论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对学生实验的各个环节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达到了开设实验的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实验课中开设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设计整个实验,教师对实验设计的报告进行批阅,认为合理后再付诸实验。在实验设计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应用各种相关的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毕业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参考文献】
           [1] 王光宁.中药炮制学教学方法浅析[J].中医药导报, 2007,13(8):129.
       
       [2] 陆华.中药炮制学教学的课堂构思与实践[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9(3):121.
       
       [3] 宋 坤.设计性中药炮制实验初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8(3):18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