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痹证从肝论治探讨
作者:朱虹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痹证 从肝论治
       痹证作为病名,其含义有广义、狭义不同。广义泛指机体为病邪痹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如五体痹,五脏痹,喉痹,食痹,水瘕痹,血痹,孟春痹等等。狭义指的是因风寒湿等邪杂合,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生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如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久痹及五体痹等。
       
       中医的肝,是一个功能单位。肝属木,肝藏血、主疏泄,肝主筋,其华在爪。本文探讨从肝论治痹证。
       1     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痹候》云:“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由人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诸病源候论·风湿痹》云:“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风湿气多,而寒气少者,为风湿痹也;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久不瘥,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变令身体手足不随”。《诸病源候论·血痹》云:“血痹者,由体虚邪入阴经故也”。明·秦景明《幼科全针》曰:“痹者,内因肝血不足,外被寒湿所中,盖肝主筋,通一身之血脉也”。 清代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一书中说:“手是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不可头痛救头,足痛救足也,……此逍遥散之变化也。舒肝而又祛湿祛火,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两臂肩膊痛,此乎经之病,肝气之郁也……手、足,肝之分野,而人乃为脾经之热,不知散肝之郁结,而手足之痛自去。……盖肝木作祟,脾不敢当其锋,气散于四肢,结而不伸,所以作楚,今平肝气,则脾气自舒矣。”《中藏经》记载“气痹者,愁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最为良矣” 。《医学入门》说:“周身掣痛麻者,谓之周痹,乃肝气不行也。”清代罗美在《内经博义》中说:“肝痹者,肝气郁而血不荣筋之症也。”《血证论》说:“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通”。《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故认为肝和痹证的治疗密切相关。
       2  治疗方法及代表中药
       2. 1   清肝泻火法  药用黄芩、栀子、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金钱草、龙胆草、芦荟、大黄等。
       2. 2   平肝潜阳法  药如天麻、钩藤、菊花、生地、白芍、石决明、草决明、磁石等。
       2. 3   疏肝理气法  药如柴胡、香附、青皮、川楝子、玫瑰花、月季花等。
       2. 4   疏肝和中法  药如香附、郁金、川楝子、白芍、木瓜、延胡索、乌药、陈皮、木香、生姜、佛手、白术、茯苓等。
       2. 5   疏肝化淤法  药用青皮、木香、延胡索、香附、柴胡、桃仁、红花、川芎、丹参、三七、郁金、赤芍、三棱、莪术、穿山甲、王不留行、蒲黄等。
       2. 6   补血养肝法  药用当归、白芍、地黄、甘草、枸杞子、女贞子、鸡血藤、黄精、大枣之类。
       2.7   暖肝祛寒法  药如吴茱萸、当归、肉桂、茴香、干姜、乌药、桂枝、生姜、羊肉之类。
       2. 8  柔肝解痉法  药如芍药、甘草等。
       2. 9  养肝疏筋法  药如白芍、甘草、女贞子、枸杞子、桑寄生、当归、鸡血藤、桂枝、桑枝、木瓜、白芥子、威灵仙、伸筋草、忍冬藤、雷公藤等。
       3  临床常用方剂
       
       如祛除肝脏风毒的海桐皮散及野葛膏;清泻肝热的龙胆泻肝汤;滋补肝肾的独活寄生汤,常用方剂还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柴胡温胆汤等。
       4  结语
       
       总之,痹证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许多痹证可从肝着手辨证论治。临床处方用药时应注意顺应肝的特性,如宜疏不宜抑、宜柔不宜刚、宜清不宜伐等。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