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浅谈气血在妇女血证治疗中的关系及作用
作者:王灵聪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气血;,,妇女血证
       关键词:气血;  妇女血证
       妇女以血为本,无论生理病理,都与气血有密切关系,而血又以调为补,“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笔者认为补气有双重作用:既能行血,也能摄血,但气必须依靠血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又有“气为血之母”之说。气为阳主动,有血无气,则血不能运行;血属阴主静,血之所以周流不息地滋润着全身,全靠气的推动,二者缺一都不能起到各自应起到的作用。正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长,孤阳不长”的道理,气血相依,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防御外邪的侵犯。在妇科治疗血证中,不外乎清热、温寒、补虚,消淤四法,而临床治疗血证,必须遵循“血以调为补”的原则。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调理达到恢复和充分发挥血的作用的目的。例如血热,灼热之血,难以循经,每多妄行,常见出血之证,用清热凉血法,泄热引血归经,使血重新恢复其功能,实际上等于补血。如治月经过多,拟法:清热凉血,化淤止血。拟方:黄芩30 g,白芍30 g,龟版30 g,椿皮炭21 g,黄柏9 g,香附8 g,收效甚捷。再如血寒,血行涩滞,经络阻塞,脏腑经脉,四肢百骸无以养,除了寒凝疼痛外,还常伴有血虚血少诸证,用温经散寒法使血脉畅通,也等于补血,如治一宫寒痛经,拟方:当归10 g,白芍9 g,小茴香3 g,延胡索12 g,淡吴萸2.5 g,川芎4.5 g怀牛膝10 g,制香附9 g,桂枝9 g,煨姜片2片,艾叶3 g,于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其三,气虚,血行无帅,必致淤滞,应用补气药物使血流运行,实属关键,正所谓:“阳升阴长”通过补气,达到使血畅流的目的,实际上等于补血,如治疗气虚淤阻之月经过多崩漏等,拟方:红参粉6 g(冲服),三七粉6 g(冲服),阿胶12 g(烊化服),黄芪50 g,莪术15 g,柴胡9 g,佛手12 g,仙灵脾30 g,炒栀子15 g,侧柏叶30 g。方中黄芪用到50 g,亦即此意。其四,血淤由于血行缓慢凝聚而为死血,这些死血不能流通,自然也就失去血的生理功能,消淤后可使血流通畅,也属间接补血,血淤为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理变化,故治血时不忘消淤;气为血帅,治血不忘气,治气要顾血,淤血病变是顽固之疾,活血化瘀之药每偏于攻,容易伤正气,故在妇科治疗中应该在扶正止血的基础上,选择止中有化,化中有止的药物,如三七,茜根,益母草之类,以翼“驱邪不伤正,扶正不留淤”。在临床中常用补中有化,化中有补的名方-生化汤,并在治疗妇科血症时,强调以血为主,炭药,收敛药要慎用,要切实辨明寒热虚实,在病人无腹痛,或腹痛轻微,无血块或血块少的情况下,方可酌量使用,以免留淤致患,如治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输卵管不通,常拟方:当归9 g,熟地12 g ,仙茅9 g,仙灵脾12 g,三棱9 g,莪术9 g,丹参15 g,鸡血藤12 g,穿山甲12 g,以收补肾祛淤,活血消症,通络止痛之功。所以清热,温寒,补虚,消淤都是使血行通畅,不寒不热,循经而行,这就是:“血以调为补的本意”。在“血以调为补”的原则下,常灵活地运用一些虫类药物,治疗盆腔炎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取得很好的疗效,常在分辨虚实的基础上加用乌蛇、水蛭、地鳖虫、地龙、穿山甲、蜈蚣、全蝎等。实践证明,活血化淤药物,能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况,减少胶原纤维合成,促进胶原酶活性,提高纤溶性,可使机化组织变软,易于酶化吸收,若配合应用益气药物,则能进一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巨嗜细胞增多,并活跃其功能,能更有效地促进粘连分解和包块吸收。此外益气药物还能增强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力,增强补体活性。因此,合理应用益气,活血化淤药物,对化淤散结确实能收到较理想的效果,同时在临床中治疗妇科血证和气血关系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