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佐药的现代研究近况
作者:许爱华, 樊巧玲*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方剂中配伍佐药或可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或能解除一些次要的兼证,或对君、臣药的毒性、烈性与偏性发挥制约作用,或在病重邪甚之时缓解可能出现的拒药反应等等。佐药的现代研究对于阐明方剂的配伍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开发中药新药,增强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必备研究。该文就近10年来佐药的药效和药物代谢方面的研究加以总结分析,以期引起更多中医药研究工作者的关注,进一步提高佐药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  佐药 配伍 增效 减毒 药物代谢
       佐药是方剂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多方面的配伍意义。通过佐药的合理应用,或可加强君、臣药的治疗作用,或能解除一些次要的兼证,或对君、臣药的毒性、烈性和偏性发挥制约作用,或在病重邪甚之时缓解可能出现的拒药反应等等。佐药在方剂中的地位虽然比不上君药与臣药,但其重要意义却不亚于君、臣药,尤其是作为“佐制药”与“反佐药”的职能,更是其它类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也是中药复方配伍的重要特色。所以何廉臣在《存存斋医话稿》序中写道:“选药制方,心思周到,往往一味佐药亦费几许时刻思想而得,一得即全方灵透,历验如神。”因而,对于佐药配伍作用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方剂作用机理,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对于研发安全有效的中药新药等亦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拟通过对近10年来有关佐药药效和药物代谢报道文献的总结与分析,探讨佐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佐药的研究水平。
       1  药效研究
       1.1  增效作用增强君药、臣药的药效,是佐药的重要配伍目的,此类研究一是通过拆方观察方剂中配伍某类佐药与否对模型动物药效的影响,二是观察配伍佐药对复方主要成分的影响,从而反映佐药在方剂中的增效作用。如马艳春等[1]以小鼠的酚红排出量为指标来研究麻黄汤中各药配伍的祛痰作用,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酚红排出量的增加比率为,全方:89.2%,去杏仁组:63.1%,杏仁加倍组:44.4%,表明佐药杏仁可以增强全方的祛痰作用且与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罗佳波等[2,3]在观察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小鼠、大鼠发汗作用影响的研究中,发现杏仁对麻黄汤的发汗作用并未起到增效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麻黄汤中佐药杏仁的配伍作用主要反映在止咳化痰方面。宁黎丽等[4]以硫酸铜家鸽呕吐模型的第1次呕吐时间和1 h内呕吐次数为指标,观察吴茱萸汤中各药的止呕作用,通过对实验数据的逐步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佐药生姜可增强吴茱萸汤的降逆止呕与镇痛作用,但有关止呕作用的回归系数较大,说明生姜的配伍作用主要在于增强复方的止呕作用。吴茱萸碱是吴茱萸汤君药吴茱萸的主要成分之一,赵冬梅等[5]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在不同配伍和不同煎煮条件下的煎出量,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含量分别为:单味吴茱萸煎液0.220 7 mg/g,吴茱萸加人参煎液0.241 0 mg/g,吴茱萸、生姜和大枣煎液0.335 0 mg/g,全方煎液0.363 7 mg/g,这些数据说明佐药生姜能够增加吴茱萸碱的煎出量,进而加强了全方的药效。丁选胜等[6]以人参白虎汤中发挥临床疗效的主要成分之一钙离子为指标,采用直接滴定法观察方中药物的不同配伍组合对于钙离子煎出量的影响,实验显示人参、知母、石膏煎出液的钙离子含量为21.031 mg/l,加入佐药甘草、粳米后煎出液的钙离子含量增加到31.325 mg/l。上述研究结果从不同方面为方剂配伍理论中有关佐药加强君药、臣药的治疗作用,解除次要兼症的认识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1.2  减毒作用制约君、臣药的毒性、烈性是佐药独具特色的作用,通过降低君、臣药毒性成分的溶出量来降低毒性是其主要作用机理。如成明建等[7]以温脾汤中君药附子的主要成分之一乌头碱为指标,来研究不同配伍对乌头碱溶出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单味附子乌头碱的煎出量为0.148 3 mg,而配伍甘草后,乌头碱的煎出量为0.068 7 mg,表明甘草对于附子毒性的制约作用机理可能与二药配伍后乌头碱的煎出量减少有关。裴妙荣等[8]将一定剂量的附子、干姜与6种不同剂量的甘草进行组合,得到6个不同配伍的四逆汤,再以乌头碱含量为指标研究甘草的解毒作用,结果显示乌头碱含量与甘草的配伍剂量呈高度负相关,说明甘草在四逆汤中对于缓解附子的毒性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徐建东等[9]将大黄附子汤中的药物及煎煮方法进行不同组合,配伍成7种组方:附子、附子+大黄+细辛(合煎)、附子+大黄(合煎)、附子+细辛(合煎)、附子+大黄(单煎)、附子+细辛(单煎)、附子+大黄+细辛(单煎),采用不同的提取工艺,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乌头碱含量为指标研究大黄附子汤中各药的配伍作用,结果显示大黄附子汤中配伍佐药细辛后,乌头碱的溶出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由乌头碱毒性导致的对机体的影响。胡小鹰等[10]用乌头碱诱导小鼠心律失常后,为其注射甘草总黄酮,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甘草总黄酮(50 mg/kg)可以使心律失常潜伏期延长26.3%,甘草总黄酮加倍(100 mg/kg)可以使心率失常潜伏期延长45.1%,从药效学方面证实甘草可以拮抗乌头碱引发的心律失常。上述实验研究为佐药制约君、臣药的毒性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
       2  药物代谢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思路主要是以君药的某一效应成分为指标,来探讨佐药对于君药体内过程的影响,进而说明佐药的配伍意义。如贺丰等[11]以君药的有效成分麻黄碱的药代学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01、消除速率常数K10、半衰期t1/2、达峰时间tmax、达峰浓度Cmax、表观分布容积V、清除率CL、曲线下面积AUC)为指标,采用GC-MS法测定受试者血浆中麻黄碱的浓度-时间数据,选用药代软件WinNonlin4.0.1求算药代学参数,采用SPSS10.0软件对药代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从实验中发现佐药杏仁可以显著降低K01值、显著增加tmax值,说明杏仁可以延缓麻黄碱的吸收;并可以极显著提高Cmax,AUC值,说明杏仁可以促进人体对麻黄碱的吸收利用程度;极显著降低表观分布容积,CL-F值,说明杏仁有利于减少麻黄碱在体内的蓄积,影响主要不良反应来源物质麻黄碱的吸收速率,提示杏仁可以减轻君药的峻烈之性,避免毒性出现,杏仁影响麻黄碱与药效相关的参数,提示其可以协助君药来加强治疗作用。贺丰等[12]对麻黄汤中伪麻黄碱的研究也显示杏仁的配伍可以促进人体对伪麻黄碱的吸收利用,保证体内维持一定药量,减少体内蓄积,从而起到了增效减毒作用。谢跃生等[13]研究了六味地黄汤不同配伍对马钱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从吸收速度指标Cmax、Tmax和t1/2ka来看,配伍佐药丹皮的一补一泻汤(吴茱萸、丹皮)和全方汤在体内的吸收速度都较单味吴茱萸汤快,从吸收程度指标AUC和Cmax来看,一补一泻汤(吴茱萸、丹皮)和全方汤对马钱素的吸收程度较单味吴茱萸汤低,表明方中 “泻”药对于君、臣药的制约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变复方中主要有效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或消除有关。以上研究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方面说明了佐药在复方中的配伍意义。
       3  前景展望
       
   
       近年来有关佐药的配伍作用已逐渐引起中医药研究工作者的关注,也取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成果。尽管目前相关研究涉及到的方剂数量不多,研究工作亦不够系统和深入,但却足以反映佐药在方剂配伍中的重要意义,提示佐药的配伍研究是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重要环节和良好切入点。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有关佐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视角多集中于佐助药方面,主要从增加君药、臣药的成分溶出量方面进行观察分析。而根据方剂的配伍理论,佐药的配伍意义还包括其他多个方面:例如,佐药与君、臣药配伍后可产生各单味药所没有的新作用(必然有与之相应的新物质成分产生),佐药可以制约君、臣药的毒性、偏性和烈性,此外佐药在方剂配伍中的导邪外出作用,佐药与君、臣药之间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配伍关系等等,都是非常值得关注与研究的课题。但目前相关研究甚少,许多方面几乎无人涉及。
       
       所以,进一步加强佐药的实验研究,无论对于拓展研究思路,丰富方剂配伍理论,揭示复方配伍内涵,提高方剂的研究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围绕目前有关中药毒性反应的热点问题,着重探讨佐制药配伍减毒作用机理与复方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翔实的数据,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工作。此外,如果能够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解决方剂配伍理论中佐助药与臣药概念的交叉与模糊等问题提供参考,对于丰富与完善方剂配伍理论亦将是非常有意义的选题。有关反佐药的应用虽然较少,但是也可以尝试建立相关证候模型加以深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马艳春,肖洪彬,郑春英,等.麻黄汤配伍规律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研究,2002,18(2):36.
       
       [2] 罗佳波,刘国清,莫志贤,等.麻黄汤对小鼠的发汗作用[J].中医药学刊,2005,23(23):1945.
       
       [3] 刘国清,罗佳波.麻黄汤不同配伍对大鼠发汗作用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16:318.
       
       [4] 宁黎丽,毕开顺,王 瑞,等.吴茱萸汤药效物质基础的方法学研究[J].药学学报,2000,35(2):131.
       
       [5] 赵冬梅,张英,毕开顺. 吴茱萸汤不同配伍情况下生物碱含量的RP-HPLC测定[J]. 药物分析杂志,1999,19(1):16.
       
       [6] 丁选胜,戴德哉. 人参白虎汤配伍规律研究—不同配伍条件下钙离子含量变化[J].中草药,2004,35(2):156.
       
       [7] 成明建,冯冠英,黄齐慧,等.温脾汤中诸药不同组合及煎法对乌头碱含量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05,18(4):249.
       
       [8] 裴妙荣,王世民,李 晶.四逆汤中甘草对附子解毒作用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50.
       
       [9] 徐建东,王洪泉,张文英,等. 大黄附子汤中诸药的不同组合及煎法对乌头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药方,2003,14(10):634.
       
       [10] 胡小鹰,彭国平,陈汝炎.甘草总黄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中草药[J].1996,27(12):733.
       
       [11] 贺 丰,罗佳波. 麻黄汤中臣、佐、使药对君药中麻黄碱的人体内过程的影响[J].中草药,2005,36(9):1313.
       
       [12] 贺 丰,罗佳波. 麻黄汤中臣佐使药对君药中伪麻黄碱的人体药代学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54.
       
       [13] 谢跃生,张振清,乔善义,等.六味地黄汤不同配伍对马钱素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6):23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