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通络矫正手法”治疗婴幼儿脑瘫临床研究
作者:张炜,全惜春,曹红,马桂云,景国栋,陈晓锋, 王自彬,赵玉峰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中医医院·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47306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研究通络矫正手法治疗婴幼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头皮针灸、头皮穴位注射、痉挛肌或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配合功能训练、高压氧治疗、营养脑细胞、应用盐酸苯海索;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通络矫正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94%;对照组91.67%,χ2检验P<0.005;治疗组治愈率58.51%,对照组22.22%,χ2检验χ2=21.93,P<0.005。两组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结论中医通络矫正手法 是婴幼脑瘫康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婴幼儿脑瘫 中医 通络矫正手法
       脑瘫(cerebral  palsy,CP ),属中医“五迟”“五软”“五硬”范畴,是指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小儿常见的体能残疾病症,无自愈倾向。
       国际上有多种脑瘫康复治疗方法,我国的脑瘫康复治疗既吸收了国外的方法和理念,又有自己的特色,中医推拿按摩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出的通络矫正手法对治疗婴幼儿脑瘫有较好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我科2003-10~2006-12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4例中,男77例,女17例;年龄3.5~36.5个月,平均16.9个月。对照组72例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3.5~36.5个月,平均20.9个月。两组脑瘫患儿的类型见表1。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两组患儿脑瘫类型统计(略)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1.2.1 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制定的小儿脑性瘫痪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1],具备以下5个条件,并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和肌张力异常的纳入标准:①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②引起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③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④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⑤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不符合脑瘫诊断标准的、年龄在3岁以上、家长不同意进入本课题者作为排除标准。
       1.2.2 脑瘫分型标准参照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制定脑性瘫痪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2],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
       1.2.3 脑瘫程度的判断参照马若飞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3],按照入院时第一次评估得分,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4个程度级别。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中医治疗予以:①头皮针灸;②头皮穴位注射;③痉挛肌治疗仪治疗或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西医治疗予以:①PT训练:Vojta 手法、Bobath手法、上田手法;②高压氧治疗;③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胞二磷胆碱、丹参针、硫酸镁、低分子右旋糖酐、神经节苷脂;④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口服盐酸苯海索。
       2.2 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矫正手法。针对头颈部、躯干部、上肢、下肢分别予以以下手法(基本手法):①循经推拿:以经络循行部位为依据,沿循行部位进行推拿,以疏通经气,通经活络;②异常肌肉按摩:对于肌张力高的肌肉通过按摩缓解紧张,降低肌张力;③穴位点压:在异常部位的主要穴位上进行点压按摩,以疏通经气;④姿势矫正:对于姿势异常者,以抑制为原则,进行对抗,矫正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
       2.3 统计学处理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处理研究数据,用χ2检验阐明中医通络矫正手法的临床疗效。
       3 疗效评定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马若飞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3]。能参与或回归社会,或与正常同龄儿相同,主要功能评分达60分以上为治愈;治疗前后病情进步一度(主要功能评分在20分)以上,或各项总分进步之和达到20分以上,为好转;治疗前后病情进步一度(主要功能评分在6分)以下,或各项总分进步之和达到10分以下,为无效。
       3.2 结果与分析
       治疗组治愈55例,好转3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4%;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5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67%。见表2。由表2可知,总有效率经χ2检验χ2=24.13,υ=2,P<0.005。两组总有效率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表2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略)
       治疗组治愈55例,占58.51%(55/94),对照组治愈16例,占22.22%(16/72),痊愈病人例数经χ2检验χ2=21.93,P<0.005,两组治愈率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见表3。表3  两组治愈率对比(略)
       4 讨论
       脑瘫的病因相当复杂,可发生在出生前,如先天性畸形、遗传性疾病、宫内感染、母亲月经紊乱、母亲慢性疾病、妊娠后期的宫内发育迟缓、孕期母亲滥用药物等;发生在出生时,如产时严重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胎盘早剥、产伤、早产、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心肺疾患、体外循环膜氧合器(ECMO)应用等;发生在出生后,如感染(中毒性脑病、脑炎等)、外伤、缺氧(婴儿溺水)、脑血管疾病、癫痫持续状态等。但早产、窒息、黄疸是主要原因[4]。
       中医认为先天不足,成胎之时浇灌不足,受胎之后,气血难以长成,出生后身体怯弱,肝血肾精不充,筋骨失养而痿弱,以致瘫痪[5]。发病机制为肝肾两亏。肝亏损,则筋不能约束骨,而关节屈伸不利;肾气不足,则骨空而软。加之感受外来风寒风热等则筋骨不能相互协调,统合失散,产生“五软”或“五迟”,即为本病。脾肾亏虚,脾气亏虚则肉少,肉宽松或肌肉不长,手足如削;肾亏骨软,若受风寒风热侵袭亦成“五软”;若气血不荣,血脉不敛,肌肤毛孔疏松,受风寒侵袭,则筋脉拘急挛缩,不能伸展,或先天阳气不足,不能温暖肢体,如受外来寒气所袭,血液运行滞涩而成“五硬”。先天不足,窍道不通,气血不能上荣,久病之后血脉瘀滞、痰浊内阻,是脑瘫中医病因病理的关键。
       通络矫正手法,是我科通过多年来临床实践加以创新而研制出的一种新技术、新手法。该手法通过对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经进行穴位按压、循经推按及姿势矫正等方法,调畅经络之气,促进气血流通,活血化瘀、化痰、健脾益气以达到治疗目的。
       著名脑瘫康复专家李晓捷教授近期提出,提倡和支持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6],实践也证明中医推拿按摩行之有效。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治愈55例,好转38例,总有效率98.94%;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50例,总有效率91.67%,χ2检验χ2=24.13,P<0.005,两组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治疗组治愈55例,占58.51%,对照组治愈16例,占22.22%,经χ2检验χ2=21.93,P<0.005,两组治愈率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证明通络矫正手法不仅可提高总有效率,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治愈率,是婴幼儿脑瘫康复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1989,27(3):162.
       
       [2]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3]马若飞,齐有为.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探讨[J].现代康复,1999,3(2):176.
       
       [4]罗燕斐.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0,11(2):86,封3.
       
       [5]容国安.中医对小儿脑性瘫痪的认识和治疗特征[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46.
       
       [6]李晓捷.正确把握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方向[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2):1059.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