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瑶族“度戒”仪式的医学意义
作者:张岚,董明姣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度戒”,是瑶族男子成年时的宗教仪礼,是瑶族人民教育和训诫男子应该如何做人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瑶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成人礼。“度戒”仪式虽然不是直接以治疗疾病作为目的,但透过它的形式和内容,也折射出瑶族人民的一些独特的思想观念,而且对瑶族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等的形成都有深刻影响,对建立救济众生的责任感、树立治病救人的坚定信心以及天人和谐、注重实用等医学观念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瑶族的医疗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瑶族仪式 度戒 医学意义
       瑶族,是我国南方的山居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普遍盛行于瑶族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宗教仪式,在瑶族的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瑶族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时期,道教派别正一道向瑶族先民传播大道,瑶族先民吸纳其授箓仪礼,将它衍化为具有瑶族特色的“度戒”仪式。之后,“度戒”仪式成为瑶族保留至今的一项庄严而盛大的宗教仪式。
       1 “度戒”的形式和内容
       
   
       “度戒”,又称“度法”“度身”“度师”,是瑶族男子成年时的宗教仪礼,流行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瑶区。在瑶族社会里,只有经过“度戒”的男子才能取得恋爱婚娶和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而且生前有神兵护卫,死后成仙而受人供奉。所以,15~30岁的男子,均须根据经济情况,酌请数位师公择期“度戒”。行仪前一个月,受戒的“师男”即须每日净身素食,严守诸多禁忌,另由师公到家中扎一花坛,设置“龙宫宝殿”,悬挂十八神像。行仪时,师公作法请神为“师男”取法名,行路祭“挂灯”,有的族系还要对受戒者施术催眠,让其“睡阴床”,会见已逝亲人[1]。在“度戒”过程中,师公要带领受戒者发誓,大意是:不骂天、不骂地、不骂人,不杀人放火,孝敬父母长辈,不欺侮人,不盗骗钱财,不奸女拐妇,不陷害好人,不挥霍浪费,不偷闲懒惰,一辈子做好事,等等。这些条文就是瑶族男青年一生必须遵守的法规。誓毕,师公将火掷进一个水碗令其熄灭,暗示受戒者如有不轨,其命运便如此火。之后,要接受诸如“上刀山”“过火炼”“睡阴床”“跳云台”等近十种危险的痛苦考验。现在度戒仪式多被简化,以跳云台为重要内容,即受戒者团身抱膝,从4 m多高的云台上勇敢地翻至云台下那张铺有稻草的藤网,刚落下,下边的人就拉起藤网一齐用力旋转。此时四周欢呼雀跃,赞扬孩子的勇敢无畏,祝贺又一个瑶山汉子走入了社会。实际上,是以此培养成年男子的勇气和力量,因此,“度戒”也被称为“过法”“斋刀”“过牌”“上刀梯”“翻云台”。“度戒”实际上就是瑶族社会的成人礼。
       
       成人礼,是象征一个人从童年进入成年所要进行的仪式礼节,这是孩子进入成人世界必经的严格考核,以确认其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在古代,汉族也有成人礼,男孩的成人礼叫做“冠礼”。从15~20岁之间必须行“冠礼”,之后,才算进入了礼仪的成人世界。《礼记·冠义》说:“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欤?”但在现代,传统的成人礼在汉族已经不再举行,而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非常盛行,而且各具特色。
       
       “度戒”,是瑶族人民教育和训诫男子应该如何做人的一种特殊方式,在瑶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瑶民认为,如果不经过“度戒”,就得不到神的承认和保护,也就没有社会地位。
       2 “度戒”仪式的医学意义
       宗教仪式和活动是人们思想观念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对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态度,也包括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及对疾病诊治活动的态度。
       
       瑶族的医疗活动,多借用宗教仪式来进行。“度戒”虽然不是直接以治疗疾病作为目的的仪式,但透过仪式的形式和内容,也折射出瑶族人民的一些独特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对瑶族的医疗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1 为担负救济众生的社会责任完成心理准备成人礼的意义就在于提示行礼者,从此将由家庭中还不具备资格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成为各种社会角色。因此,成人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
         
       作为成人礼,“度戒”仪式是瑶族社会中一项神圣的仪式。在举行仪式之前,受戒者要进行长达1个月的静室守斋、静思默想过程,以及每顿饭只能吃一小碗米饭,不能沾油荤的饥饿考验。再经过近十项的危险考验,男子由少年进入成年,他们被要求由幼稚走向成熟并具有成人的言行特征,要修身养性,并接受戒律、规范行为;要由被照顾转变为承当各种义务;从此也具有了作为成年男人才有的独立的各种权利,等等。这些使男子从旧的生命阶段进入另一个新阶段的暗示,可以促使男子对过去童年的岁月进行总结,对未来的生活有一个新的认识和体验,为瑶族男子完成人生转折,准备担负起社会责任完成了心理准备,而这些社会责任就包括救济众生的医学之道在内。经过“度戒”的人,具有了成年人的社会地位,也就获得了学习经书法术,取得担任师公、道公的资格,可以为人们举行驱鬼治病、斋醮祈福等仪式。因此,他们也就具有了救济众生的责任和资格。
       
       瑶族人把治病救人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来对待,形成了瑶族人的社会公德,也同时形成了瑶族医生的医德。在现代,瑶族民间的医生也多不把拥有疾病的诊治技术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在以农业、林业作为经济来源的前提下,将治病作为团结互助的责任和义务,没有了功利心理,医生的职业道德自然高尚得多,而保存下来的医药资料也更加真实。
       2.2  使受戒者坚信已经拥有神力,可以救人受戒者在仪式中如果通过了上刀梯、踩火砖、过火炼、跳高台等等痛苦考验,那么,这一度戒仪式除了告诉自己和社会“我已成年”,可以承担社会责任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信息,即“我有神明的护佑,并且拥有了神力”。这样就获得了自我及社会对自己神力的认可,这一仪式也标志着他从此拥有了神力,生命从旧的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告诉自己和社会,“我有能力救济众生”。因此,这一仪式不仅赋予了受戒者包括治病救人在内的社会责任,使他们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荣誉感,更赋予了他们履行这一责任的信心,这一心理预设可以帮助他们更加自信和努力地学习各种经书法术,以便日后充任师公、道公,为人们斋醮祈福、驱鬼治病。
       2.3  天人和谐、注重实用的民族精神和医学观念“度戒”仪式的目的,就在于要让受戒者进入成人社会,融入瑶族的社会生活,相信自己已经具有与其他人共同维持瑶族社会存在,并继续发展、壮大下去的能力。这种观念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民族历史及生存方式密切相关。
       
       由于瑶族人民多居住在山林中,曾经过着频繁迁徙的游耕生活,生存环境艰苦,力量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较为弱小,在古代又一直受到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生存的压力很大,因此,瑶族一直强调群体的团结,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更可以通过构造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达到个体心理状态的平衡及安稳,这是瑶民心身调节以适应自然、社会环境的一大特点,也是瑶族医学尊崇“三元和谐”“盈亏平衡”的保健及治疗法则的重要思想来源。
       另一方面,瑶民的一切活动也都是以实际的生存为目标,医药活动也是如此。为了生存,瑶族人民自古就积累、总结了很多诊治疾病的经验,普通百姓大多都懂得一些疾病诊疗技术,这些技术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而且多以实践经验积累为主,很少有理论解说,表现出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对于瑶族这样一个全民信仰宗教的社会来说,宗教仪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富有重要意义。除了直接以医疗为目的的仪式之外,来源于道教的“度戒”仪式,也具有很重要的医学意义。它是瑶族社会非常重要的成人礼,对瑶族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等都有深刻影响,对建立救济众生的责任感、树立治病救人的坚定信心以及天人和谐、注重实用等医学观念的形成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见,瑶族的民俗文化与瑶医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