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关玉竹染色体形态学研究
作者:吴杰 赵鑫 李艳辉 刘宇 李鑫龙 宁伟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省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161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对长白山地区分布的关玉竹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对其进行核形态学研究。方法采用常规压片法。结果关玉竹的染色体数目为2n = 20,核型公式为K(2n) = 2X = 2sm(2SAT) + 8sm + 10m,属“2B”类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71%。结论基于观察结果分析了关玉竹染色体对称程度、类型及染色体组成。关玉竹染色体的随体结构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关玉竹;染色体;核型分析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n Chromosome of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WU Jie, ZHAO Xin, LI Yanhui, LIU Yu, LI Xinlong, NING Wei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henyang Agrica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karyomorphology of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from Changbai mountain. MethodsConventional pressed slice method was employed. ResultsThe chromosomal number of S. chinensis was 2n = 20, the karyotype belonged to “2B” and was formulated as K(2n) = 2X = 2st + 8sm + 10m, the asymmetry index was K%=61.71%. ConclusionDetailed analysis was consequently displayed on symmetrical degree, chromosomal type and compositions of P. odoratum. The chromosomal morphostructure of P. odoratum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Key words: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Chromosome;  Karyotype analysis
        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的应用历史久远。关玉竹是辽东山区农业发展产业的重要植物。关玉竹富含各种营养物质,而且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和活性物质含量都较高,常作为原材料销往国内和国外市场。关玉竹既可作为一种野菜新品种进行开发利用,又可作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发展。因此,关玉竹资源的发展前景广阔。植物染色体是植物细胞学特征的最稳定因素之一,关于玉竹染色体的核型研究在近年有些许报道,但未见其染色体随体形态结构报道。本实验对关玉竹染色体的核型进行了详细分析,为进一步对关玉竹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细胞学理论依据,也为辽东山区关玉竹分类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
        本试验种子来源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玉竹生产基地,经沈阳农业大学宁伟教授鉴定。
       2 方法
        试验采用常规后熟处理方法完成关玉竹种子后熟,即将采收种子1∶3沙沉处理于25℃恒温箱中30d有待萌发。待根部生长至1~2 cm时,进行取材。用0.004 mol·L-1 8-羟基喹啉处理4 h,然后再用卡诺氏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在4℃条件下固定24 h。经乙醇溶液梯度洗涤,存放于70 %乙醇溶液中,于4℃条件下可长期保存。取固定过的根尖在60℃条件下,1mol·L-1盐酸中解离10 min,然后经卡宝品红染色,常规压片,显微镜观察,拍照,制作永久封片。选取染色体数目清晰的细胞进行统计,以80 %以上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标准,确定关玉竹染色体的数目。挑选分裂好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根据李懋学和陈瑞阳的标准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按Stebbins的方法做核型分类[1]。
       3  结果
       3.1 关玉竹染色体形态及数目
       从图1可以看出,关玉竹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 = 20,有随体。染色体总长度为19.31 μm,绝对长度范围从1.34~2.79 μm,染色体绝对长度范围差异为1.45 μm。相对长度范围从6.94%~14.43%,染色体长度比为2.08,以上数据说明关玉竹染色体相对较大,且染色体长短差异很大。
        由表1可以看出,第1,5,7,9,10对同源染色体的臂比在1.0~1.7之间,属于M型(中间着丝点)染色体;第2,3,4,6,8对同源染色体的臂比在1.7~3.0之间,属于SM型(亚中间着丝点)染色体,其中3号染色体为随体染色体,说明关玉竹染色体着丝点位置相对稳定[2]。表1  关玉竹的核型数据表(略)
       3.2 关玉竹染色体核形态学研究
       关玉竹同源染色体之间差异较小,长短臂相似性较高,而且,关玉竹异源染色体之间相似度也很高,不存在明显差异(见图2)。
        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条按其特征画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称为核型模式图,它代表一个物种的核型模式。核型模式图消除了由于分裂时期的不完全一致而带来的细胞之间染色体收缩程度上的差异以及制片等因素造成的染色体扭曲、拉长等误差,因而能更准确、真实地反应物种的核型。所以对物种(类群或个体)一般都以核型模式图来进行比较。关玉竹染色体核型模式以同源染色体的平均绝对长度绘制。横坐标为染色体的编号,与表1的染色体编号相对应,纵坐标为染色体的绝对长度,其中纵坐标0点处为着丝点(见图3)。
       综合核型公式和核型分类分析的结果,将关玉竹的核型写成一个公式:K(2n) = 2X = 2sm(2SAT) + 8sm + 10m,参照Stebbins的核型分类方法,关玉竹的染色体组中最长染色体长度与最短染色体长度之比大于2,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数目占全部染色体数目的比例为0.10,故关玉竹染色体的核型类型属于“2B”型。按照Arano的计算标准,计算出关玉竹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1.71%,说明关玉竹染色体属于原始类型[3,4]。
       4 讨论
       4.1  关玉竹染色体特点分析
       本研究在完成关玉竹种子后熟的条件下,对关玉竹种子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了关玉竹种子的最佳后熟条件。并使试验在长期摸索中确定了预处理液0.004 mol·L-1 8-羟基喹啉浸泡4 h条件下关玉竹体细胞中期分裂相染色体分离最佳。首次对关玉竹染色体随体的形态结构进行报道。有相关报道称玉竹核型公式为:2n = 2x = 20 = 14m + 6sm,这与本实验有一些出入。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处理条件不同导致染色体分裂程度不同而引起分析上的误差和玉竹不同居群产生的种内核型多样性。可以搜集各地不同生态型玉竹品种进行细胞生物学研究,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探讨[5]。
       4.2  关玉竹染色体结构对其遗传学演化影响
       植物染色体数量和形态性状在其进化过程中都是相对稳定的,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由于染色体方面的变化应当比其它任何变化更与遗传进化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染色体的研究能证明该类群中所发生的进化过程的性质和进化趋势,可以作为研究物种起源和进化的一个指标。
       
       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核型一般是由对称型向不对称型发展的,即原始的核型比较对称,而演化的核型相对来说是不对称的。本实验证明了关玉竹染色体核型是原始对称核型,而且通过对关玉竹染色体核型分析,得出了关玉竹同源染色体相似度很高,异源染色体间相对差异较小;着丝点位置相对稳定,均处于染色体相对中部,说明了关玉竹染色体遗传稳定性较高,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关玉竹遗传性状[6~10]。实验证明了在辽宁东部山区关玉竹生态型遗传性比较稳定,有利于关玉竹优良特性的保持。通过本实验研究,不仅从细胞水平验证了关玉竹的核型分类地位,同时也为关玉竹多倍体育种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鑫,马小军. 阜康阿魏的核型分析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114.
       
       [2]孙培业,周翔. 谷子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遗传,1996,16(3):24.
       
       [3]李畅,陈发棣. 切花菊14个品种的核形态学研究[J].园艺学报,2007,34(5):1235.
       
       [4]庄东红,曲 莹. 蝴蝶兰若干品种(系)的染色体数和形态分析[J].园艺学报,2007, 34(5):1257.
       
       [5]张新忠,闫立英. 2n配子在植物育种和种质创新中利用的研究进展[J]. 华北农学报,2003,18:30.
       
       [6]刘永安等. 植物染色体核型分析常用方法概述[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1):98.
       
       [7]于立华,王胜利. 野大麦染色体的核型分析[J].内蒙古草业,2004,16(1):24.
       
       [8]戴艺民,卢川北. 福建斑茅核型分析初报[J].福建农业学报,2002,17(3):148.
       
       [9]郭玉堂,魏凌基. 芨芨草染色体的核型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3):223.
       
       [10]陈爱葵,沈育君. 穿心莲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初报[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22(2):57.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