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125份中药材送检抽检报告书的分析
作者:韩进庭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药材质量;检验报告
       中药材的真伪、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临床中医用药的疗效及安全。由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产地来源不同,加工方法各异,再加上中药材的混淆品种极多,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金钱的利益掺假掺杂,以及其他诸多因素影响,造成药材的质量下降。为了防止假药劣药进入医院,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院药剂科送到延边州药检所一批药材,对一些不能直接判断的可疑品种进行了质量鉴定,为了找出一定规律,笔者对2003~2007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送检以及药检所抽检中药的报告书进行计量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003~2007年,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送延边州药检所及被药检所抽检中药材125批次,对125份检验报告书并结合所留标本进行调查及计量学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饮片检验合格率 
       125份中药材检验报告中,检验符合规定的85份、不合格规定的40份,检验符合规定率为68%。
       2.2 中药饮片检验的频次
       125份中药饮片检验报告书中,共涉及到65个品种,按药用部位分类。各药检验结果见表1~2。表1  各类药物的检验结果(略)
        由饮片检验的频次可知,检验次数较多的中药饮片有半夏、乌药、海金沙、枣仁、金钱草、柴胡、山茱萸、鸡内金、通草、防己。由表1可知,根及根茎类中药是常用中药品种最多的一类药物,花粉、孢子及果实类中药,如蒲黄、海金沙、车前子、菟丝子等,则因药材本身细小,容易掺假掺杂。合格率较低的几种中药为全草类、菌藻类和皮类,其次为花类,根及根茎类和果实、种子类,提示这些类别的中药饮片质量水平较低,在验收时应特别注意,若有质量问题应及时送检。此外,由于茎木类和矿物类检验次数较少,不能体现其质量规律,在验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经粉碎后的矿物类药,不能凭性状判别其质量时,应及时送检,以确保用药安全疗效可靠。
       2.3  检验不符合规定的中药及原因
       125份报告书中涉及的65种中药, 检验不符合规定的中药材见表2(某些中药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不符合规定的原因,分别计1次)。表2  检验不符合规定的中药次数(略)
        由表2可见,造成中药不符合规定的原因造成有掺假掺杂、假药、虫蛀、霉变、腐烂,含量偏低,灰分超标及其他。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原因是掺假掺杂,所占比例为36.6%,其次是假药占29.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假药和劣药都分别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仍有少数药贩与药商,为了金钱利益,无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使假劣中药进入医疗市场。炮制不规范是导致药材质量下降的另一原因。如桂枝未去老枝,香加皮、远志、巴戟天未去心,甘草、黄芪未蜜灸。虫蛀、霉变、贮藏不当也是导致中药材质量下降的原因。如果中药材不干燥会使药材发霉、泛油、腐烂、虫蛀、变质,贮藏的期限也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研究表明,中药苦杏仁贮藏1年后,其所含苦杏仁苷的含量从4.95%下降为4.37%[1]。我们使用的杏仁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含量仅为1.8%,远低于《中国药典》[2]规定的3.0%,同时薄荷、藿香、佩兰经过一年的贮存,主要成分挥发油远低于《中国药典》[2]的标准。
       3 讨论
        为了保证中药质量,库管员把握好中药入库验收关则非常重要。传统的中药性状鉴别结合药检所的科学检验将有效地将假劣药品远离患者。由于中药送检费非常昂贵,一般一个品种大概要800元左右,这就给一些基层医院送检带来一定困难,因此,传统的经验鉴别就显得非常重要。事实上,在中药验收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许多假劣药现象,如存放过久的细辛发生霉变而散失应有的香气,地龙腹中过多的泥沙,穿山甲用明矾液渍泡增加重量,把葶苈子炒黑充当车前子等现象。所以,在验收时一定要强化责任感,仔细观察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对中药的经验识别能力,同时也希望国家药监物价部门把药品送检的费用降下来。
       
       目前在中药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栽培的中药品种将在今后一定时期占领主要中药市场,这将大大淡化了传统中药的自然属性,同时也将使药材有效成分下降,同时在栽培过程中使用过多化肥、农药也将给中药质量带来潜在的危害,农药超标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很大的伤害,应引起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因此,建立新的中药质量标准则显得至关重要,使其具备检验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孝涛,曹辉.中药采制控制论[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314.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60,31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