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慢性功能性便秘患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史红,韩斐,周铭心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3.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了解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患病情况,为其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问卷量表对新疆常住居民进行慢性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加以分析讨论。结果新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病率居全国之首,其患病率少数民族高于汉族;影响因素亦存在民族间差异,但均与气候地域相关;且其轻中重型分布情况在二者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新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病情况及病因学规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间存在显著差异,故其治当因地因人制宜。
       【关键词】  新疆 民族 慢性便秘 流行病学
        “人与天地相应”,牟全胜等[1,2]的研究显示:“便秘”是西北燥证的常见症状之一,提示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影响慢性功能性便秘(以下简称慢性便秘)的发生。目前,国内虽有文献记载慢性便秘的发生具有北方高于南方、乡村高于城市的明显地域性[3],但尚未有新疆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资料,故本文以流行病学调查为基础,研究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慢性便秘患病情况的差异,以了解慢性便秘在新疆的患病情况,为防治新疆慢性便秘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新疆境内常住(3年以上)、年龄在10岁以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排除患有重大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进行正常交流者。
       1.2   调查方法 
       于2006-02~03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两大地区的城乡采用问卷量表展开调查(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遵照国内慢性便秘诊断标准[4,5]的基础上,参考于普林等[3]慢性便秘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内容,结合本研究方向制定慢性便秘调查量表); 预调查获得样本患病率为19.04%,低于国内文献[6]记载慢性便秘患病率最高值20.3%,计算最小样本含量为1 508例。
       1.3   分析方法
       1.3.1   资料汇总与常规统计 
       调查问卷共计1 354例,资料分析与统计过程由Excel表和SPSS13.0统计软件执行,调查对象的地区、性别、年龄、城乡、民族构成见表1。表1  调查样本的地区、性别、年龄、民族构成情况例(略)
       
       1.3.2  慢性便秘的纳入与轻重分型
        慢性便秘的纳入  :本研究采用RomeⅡ标准[5]作为慢性便秘的诊断依据。
        慢性便秘症状的轻重分型:根据周铭心教授临床辨证治疗慢性便秘的经验,估计本文中慢性便秘各症状对慢性便秘诊断贡献的大小,确定证情指数fi,如表2。用下式计算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积分:
        S=6i=1fixi
        式中Xi表示各症状的原始积分。
        结合慢性便秘的症状积分,采用如下方法判断便秘病情的轻重程度:症状较轻(便秘症状加权积分<2),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者为轻度。症状表现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便秘症状加权积分介于2~3之间)者为中度。便秘症状持续(便秘症状加权积分≥3),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者为重度。表2  慢性便秘症状的证情指数(略) 
       
       2  结果
       2.1  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慢性便秘患病率及其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新疆慢性便秘患病率为21.05%,其中汉族患病率为19.37%,少数民族患病率为25.62%。汉族患病率低于少数民族患病率(χ2=5.865 8,P=0.015 4)。表3  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慢性便秘患病率比较(略)
       
        分别从南疆和北疆、城市和农村、男性和女性、中青年和老年等关系中观察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慢性便秘患病情况,如表4和表5。表4  新疆汉族慢性便秘患病率分布比较(略)表5  新疆少数民族慢性便秘患病率分布比较(略)
       
        经χ2检验,汉族调查对象慢性便秘患病率南疆高于北疆(χ2=13.432 2,P=0.000 2),乡村高于城市(χ2=7.100 3,P=0.007 7),女性高于男性(χ2=10.198 1,P=0.001 4),老年组高于中年组(χ2=13.781 5,P=0.000 2)和青年(χ2=16.393 3,P=0.000 1),但中青年间无差异(χ2=0.343 8,P=0.557 7)。
        少数民族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χ2=9.095 7,P=0.002 6),老年组高于中年组(χ2=12.029 6,P=0.000 5)和青年组(χ2=17.520 6,P=0.000 0),但中青年间无显著差异(χ2=0.054 6,P=0.815 2)。同时,少数民族慢性便秘患病率南疆与北疆(χ2=0.221 0,P=0.638 3),乡村与城市间(χ2=0.004 6,P=0.945 7)无差别。
        上述各因素与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慢性便秘的关联度,分别具有南北疆差别>城乡差别>性别差别>年龄差别”和“性别差别>年龄差别的趋势。
       2.2  从病情轻重分析汉族和少数民族慢性便秘患病情况表6  汉族和少数民族慢性便秘轻重程度的比较(略)
       
        慢性便秘轻型、中型和重型分布情况见表6。经秩和检验结果为:Hc=0.669,P=0.715 7,提示慢性便秘轻中重型分布情况在汉族和少数民族间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常年干旱少雨。南疆年降水量仅为北疆的1/5,南北疆地理气候差别较大是新疆气候的又一特点。新疆慢性便秘患病率高于全国,位居北方城市之首,符合慢性便秘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的地域性分布特点。同时,新疆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也存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但新疆慢性便秘患病率还表现出民族间的差异:汉族低于少数民族;仅汉族调查对象患病率南疆高于北疆,乡村高于城市,而少数民族调查对象患病率在南北疆、城乡间无差异。汉族居民慢性便秘患病与“南北疆差别”的关联最突出,而少数民族居民则为“性别差别”,与南北疆和城乡两因素无关,这与“慢性便秘地域性分布”相矛盾,考虑可能因为样本量仍不足或多个少数民族混杂导致的偏倚。
        地域气候因素是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居民慢性便秘患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疆干旱少雨与慢性便秘的发病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其寒,下者其热。” 《素问》云: “西方生燥”;故 “医之治病,当审其土地所宜”。周铭心教授指出,西北燥证是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亚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的危险因素。新疆慢性便秘的防治应结合地域气候、民族间饮食习俗、居住环境的差异等因素进行。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西北燥证”与新疆汉族和少数民族慢性便秘患病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牟全胜, 周铭心. 西北多燥说[J].新疆中医药,1991, 4:1.
       
       [2]王 燕, 孙 域, 周铭心. 西北燥证病因病机简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 30(1):23.
       
       [3]于普林, 李增金, 郑 宏, 等. 老年人便秘流行病学特点的初步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 20(2):132.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胃肠动力学组. 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华消化杂志,2002, 22(5):684.
       
       [5]罗金燕. 慢性便秘的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和诊断[J].胃肠病学,2004, 9(5):297.
       
       [6]候晓华. 慢性便秘的诊断[J].中华消化杂志,2004, 24(1):4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