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糖尿病的护理
作者:程连心    
作者单位:黄石市团城山骨科医院 435003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糖尿病 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多。糖尿病(DM)为慢性终身疾病,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由于并发症及药物的副作用的影响,病死率较高。因此做好病人的护理及教育,对减少并发症,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  糖尿病知识教育[1]
       因DM具有遗传性,故教育的对象须包括患者及其有关家属,使他们了解有关知识(如疾病及其治疗护理措施等),建立治疗信心,以配合护理措施的实施,更好地做好自我管理,稳定控制病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①教育患者家属认识糖尿病是一终身疾病,必须长期坚持治疗。②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及治疗原则。③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培养坚持适度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④指导病人正确服用口服降糖药。⑤教会病人正确注射胰岛素。⑥了解糖尿病人,定期随访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⑦教育病人认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临床表现并密切观测血糖、尿酮的变化,以期早发现早治疗。⑧告之病人发生低血糖的诱因和临床表现,掌握预防和自救方法。⑨教育病人和家属监测的重要性,有条件者自备血糖仪。自我检测血糖是进行糖尿病管理的有效工具,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⑩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告诉他们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情绪波动、精神紧张会直接影响病情,指导病人采取平和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保持病情稳定。
       2  饮食护理
        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措施,合理调配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饮食应以控制总热量为原则,实行低糖、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同时应定时定量。对轻型病例,可单用控制饮食疗法。
       2.1  我国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及特点制订不同类型的DM饮食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60%~70%,蛋白质15%~20%,脂肪30%以下[3]。控制主食(米、面粉、杂粮):一般中等体型健康状况较好,需控制糖量,蛋白质、脂肪可不必严格控制,多数病人主食量最好不超过300~400 g/d。肥胖型病人超标准体重15%,主食应限制在200~300 g/d并限制副食中脂肪的摄入量,少吃蛋黄、黄油、甲壳类、鱼及动物内脏,因胆固醇含量较高易合并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可选食瘦肉、鱼、禽类等。营养不良、体型消瘦特别是需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主食可300~500 g/d,每日三餐应按早餐1/5、午餐2/5、晚餐2/5的比例进主食,也可按病人的饮食习惯和病情酌情调整,但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忌食糖,包括果酱、蜜饯、糕点、山芋、土豆等。水果类:如葡萄、梨、苹果、香蕉、柿子等不宜多吃。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其余可用蛋白质补充,以满足生理的需要。对伴有肾病尿毒症或氮质血症的病人应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可用大豆及其它制品代之,同时应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大量的蔬菜既可以充饥,又可供给VitminB1,VitminB2,VitminC,VitminD等[4]。
       2.2  中医辨证施护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及辨证分析制定饮食计划[5]。如上消患者以口渴多饮为主,兼口干舌燥,尿多,舌边尖红、苔黄而干者,应多食具有清热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苦瓜、菠菜、萝卜、鳝鱼等,用芦根、沙参、麦冬等煎水代茶饮。中消出现易消多食,怕热心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形体消瘦状况,应嘱病人多食新鲜蔬菜配以鸡、鱼肉等蛋白质,饥饿明显者用食饵疗法;大便秘结时,可用大黄、玄参泡水喝,有清热生津通便作用。下消多有腰酸耳鸣,面色苍白无华,尿频量多并混浊等阴阳两虚之证,宜多食滋阴补阳之品:如猪肾、猪胰、鹿茸、海马、熟地等。同时可以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尿糖、血糖等,单独计算热量及营养成分,结合病人饮食习惯及特点制定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饮食。
       3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具有降糖、降压、减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降低甘油三脂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作用,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6],还可以避免肥胖和过度紧张。安排运动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适量,避免过度劳累的原则,了解运动的禁忌证:血糖>16.8 mmol/L、酮症酸中毒、增殖性视网膜病、肾病(肌酐176 μmol/L)、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合并急性感染的病人[7]。2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时以中等强度为适宜,简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年龄计算运动中的脉率:运动中脉率=170年龄(岁)[8];    根据患者的病情、爱好去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保健操、太极拳、游泳、老年迪斯科、气功及家务劳动等。一般在饭后1h左右运动最为适宜,每日2~3次,每次30~60 min。运动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在活动时应注意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并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亲人电话号码和病情卡以应急需。
       4  药物治疗的护理
       3.1  口服降糖药物的护理 口服降糖药物有磺脲类、双胍类。教育病人按时按量吃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观察病人血糖、GHB、FA、尿糖、尿量和体重变化,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磺脲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厌食、胃酸分泌增多,胃部烧灼感,同时服用制酸剂可减轻或防止发生。服用剂量过大或饮食不配合可发生低血糖反应。较少见药物过敏、粒细胞减少、贫血、皮肤瘙痒和皮疹等。双胍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口干苦、金属味、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上述降糖药物对肝、肾功能减退者不宜用。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溃疡病、胃炎病人应忌用。服用时应与第1口饭同时嚼服。
       3.2  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应置于冰箱(4℃)中冷藏,禁止冷冻,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 h自冰箱取出恢复至室温[9]。如全日胰岛素总量分2次注射,则总剂量的2/3应在早餐前皮下注射;如分3次注射,早餐前剂量应最大40%,午、晚餐前各30%[10],注射胰岛素要在餐前30 min皮下注射,注射后0.5h之内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注射部位可选择手臂三角肌、腹部及大腿等,有计划、按次序的更换注射部位。避免2周内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可防止注射部位萎缩或增生。指导患者在注射前用指尖轻触每一个注射部位,如触到硬结、肿块或表皮凹陷、感到痛楚及颜色改变时,应在症状消除前暂时避免在该部位注射胰岛素。目前推荐患者使用先进的注射器,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诺和笔,对机体创伤小,修复快,带来的痛苦小,用药剂量准确。当有长效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时,先抽取短效胰岛素,后抽取长效胰岛素,以避免长效胰岛素中的鱼精蛋白锌与瓶中的短效胰岛素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
       3.3  观察和预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常见有低血糖反应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多见1型糖尿病病人。表现为疲乏、头昏、心悸、出汗、饥饿,重者可引起昏迷。低血糖反应者,立即平卧休息即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以缓解症状。昏迷者应立即抽血查血糖,继之静脉推注50%葡萄糖20~30 ml。根据情况调整胰岛素的有效使用剂量和时间,定时定量进食及适量运动是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关键,若就餐时间推迟,可先进食些饼干。注意胰岛素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瘙痒、荨麻疹、全身性皮疹少见。罕见血清病、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护士应作好抢救准备。
       5  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紧张、焦虑、情绪激动、心理压力会引起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增加[11],因此应重视病人的情绪反应,向病人说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密切护患关系,增进感情交流,沟通护患心理,争取患者的信任,给患者以说服、劝告、鼓励和支持,稳定情绪,并给患者以教育和指导。关心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听取其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解除恐惧、忧虑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影响治疗的因素较多。病人情绪、饮食、药物剂量是控制病人血糖的关键。所以对糖尿病人的护理要特别仔细和耐心。多与病人沟通,注意随时调整病人食谱、餐量与餐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类型患者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云辉,周晓艳.谈谈糖尿病的护理[J].新医学导刊,2007,7(6):7.14.
       
       [2]张一波.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J].中华护理杂志,2006,2(41):2.
       
       [3]孙耐芳.老年糖尿病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4):375.
       
       [4]刘红英.糖尿病的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6,26(6)74.
       
       [5]程沛民.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6,11(12):57.
       
       [6]李秀均,钱荣立.胰岛素抵抗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2):163.
       
       [7]任 寰,刘鸿艳,董颖越,等.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8,22(2):397.
       
       [8]Charatan F.Exercise and diet reduce risk of diabetes study shows[J].BMJ,2001,323:359.
       
       [9]潘冬梅.糖尿病的护理[J].职业与健康,2006,22(14):1130.
       
       [10]马学毅.糖尿病时的胰岛素应用[J].中级医刊,1997,32(4):45.
       
       [11]威以勤,陈超刚.烹饪实践课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2(41):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