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复方抗癫痫效应的规律分析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作者:田茸,陈丽,杨延婷,刘倍吟,魏文婷,祁芳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在系统论指导下,利用多学科技术研究中西医学理论实质及其内在联系,更有利于促进中西医学找到共同语言。作者根据已发表的有关中药复方抗癫痫效应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抗癫痫效应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收集、筛选1980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中药复方抗癫痫研究的文献,根据检索结果统计不同传统功能分类、不同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和其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中药味数;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这50味中药中,平肝熄风药的抗癫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为61.11%,归经分类分析,归胆经、心经、肾经的比例最多,与合计率比较,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逐步的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归心、脾、胆、心包经以及安神药、平肝熄风药、解表药、化痰止咳药及补虚药均是具有抗癫痫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这也与中医学有关理论相吻合。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91.6%。中药的传统功能分类、药性、归经与抗癫痫效应关系密切,以此为基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作为中药抗癫痫效应研究及临床用药的参考。
       【关键词】  中药;抗癫痫;规律性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全世界约有4千万人受累,我国癫痫的患病率约为0.33%~0.58%。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抗癫痫联盟的定义,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1]。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且可能在发作时遭遇危险而危及生命,并伴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心理问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防治癫痫已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现代医学对癫痫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癫痫药物,但长期服用此类药物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以其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作用独特等特点在癫痫治疗中被广泛运用,并为广大患者所接受。以往对中药抗癫痫作用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实验药理学研究,缺乏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系统性规律性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1980~2009年数据库信息资源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复方进行收录,将所有复方中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单味药按照其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等特性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并构建中药特征-抗癫痫效应的数学模型,为中药抗癫痫效应研究及其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中药数据的标引 中药数据的标引研究分析的中药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所收录中药,并以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为补充,其中同一种中药的提取成分、入药部位及炮制方法不同但功能相同者,计为一种中药,共为513味中药。每种中药按照《中药学》[2]规划教材对中药名、性味、归经进行功能疗效分类和分类类目的设定。
       1.2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80~2009.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09.9)、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1989~2009.9)。检索年限为1980-01~2009-09。有效文献确认标准为:①收录公开正式发表的有关中药复方抗癫痫效应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疗效研究的一次文献,而经验介绍、理论探讨、综述性文献不计;②单味中药治疗癫痫,或配合其他西药,或配合针灸推拿治疗癫痫,中药预防癫痫、中成药注射液治疗癫痫的文献均不收录;③临床研究样本量少于20例且结果表明无疗效的文献不收录;④将同一作者、同一方剂和同一治法的文献合并归一。
       1.3文献评价具有抗癫痫效应的复方的确认标准:凡是动物实验结果及临床疗效总结有2篇以上支持文献,并出自2个不同研究单位的结论,均证明该复方具有抗癫痫作用则被收录。其中被收录的复方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总结文献,观察病例数必须在20例以上,并进行系统性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在70%以上。文献收录时由2名评价者独立根据预定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如遇分歧,通过讨论或咨询第3位评价者解决。
       1.4复方中单味药频次分析统计收录文献所载复方中的所有单味药,共218味,按照单味药在所有复方中的使用频次,列出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单味药进行分析。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石菖蒲,为91次,其次按顺序分别为全蝎、天麻、半夏、僵蚕、甘草、胆南星、蜈蚣、钩藤、郁金等。
       1.5统计学方法以中药抗癫痫效应信息数据库为统计源,统计不同功效类别、不同性味、归经中药的数量和其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中药味数。将检索结果数据导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Z检验,并对全部结果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ld LR法)。
       2结果
       2.1复方前50味不同功效药物的抗癫痫效应规律 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单味药中,其功效类别有比较大的差别。其中平肝熄风药抗癫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为61.11%,与合计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次为安神药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为45.45%,与合计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复方前50味不同归经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同一种中药可能有多个归经,计算出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单味药不同归经的药物占全部药物的比例和在同一归经的药物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药物比例。其中归胆经的比例相对较高,为29.17%;其次心经为23.64%,再次肾经为4.93%,与合计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归心包经的药物味数太少,比例虽高,仍视为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归经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与合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复方前50味不同功效药物的抗癫痫效应规律功能分类表2复方前50味不同归经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功能分类
       2.3复方前50味不同药性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在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不同药性的中药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也不一样,就味数而言,性寒、性温的中药使用相对较多,分别为21味、15味,但不同药性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与合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复方前50味不同药味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由于每种中药可能有多种药味,因此是按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不同药味的药物占全部药物的比例和其中具有抗癫痫效应的药物占该药味药物的比例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甘、苦、辛、咸味药使用相对较多,酸、涩、淡味药相对较少,且不同药味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与合计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4。
       2.5复方前50味具有抗癫痫效应中药的特征的多因素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药物的功能分类、性、味、归经对该药物是否具有抗癫痫效应都有影响,有必要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其中起主要影响的因素寻找出来,因此采用逐步的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是否有抗癫痫效应(有为1、无为0)为因变量,药物的生物学分类、药味、归经、药性、功能分类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为Backwald LR,变量筛选的门槛值为入选0.05与剔除为0.1。筛选结果为药味、归经、药性、功能分类进入方程。结果表明归心、脾、胆、心包经以及安神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化痰止咳药及补虚药均是具有抗癫痫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见表5。表3复方前50味不同药性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表4复方前50味不同药味药物的抗癫痫作用规律表5复方药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设A=∑性味回归系数×性味值(例如性寒药物,A=-0×1=-0);B=∑归经回归系数×归经值(例如归心经、胆经的药物,B=1.763×1+2.534×1=4.297);C=∑功能回归系数×功能值(例如解表药、安神药,C=2.329×1+3.134×1=5.463)。则Logistic回归方程的预测概率由下式计算:P=eA+B+C+常数项1+eA+B+C+常数项式中,常数项=-5.260将所有研究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取值(有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回代到上述回归方程中,以概率0.5为判断点,得有抗癫痫作用的预测正确率为24.0%,无抗癫痫作用的预测正确率为98.9%,总符合率为91.6%。见表6。表6复方抗癫痫预测统计
       3讨论
       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等均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及中医基础理论体系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进展,部分学者对这种理论体系合理性存在着不同看法[3]。中医学是科学的,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以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带动中医药学的发展,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系统论指导下,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更有利于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合理性,从而促进将中医学“性智”的研究提高到与现代医学“量智”研究相同的高度[4]。本研究收集近30年来国内有关复方中药抗癫痫效应研究的文献,将抗癫痫复方使用频次居前50位的中药的特征,包括性、味、归经和传统功能分类,与以现代抗癫痫效应药理为基础进行中药研究的科学成果及临床疗效总结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药特征与是否具有抗癫痫效应存在一定的规律。如在这50味中药中,平肝息风药的抗癫痫效应研究比较活跃,具有抗癫痫效应的比例为61.11%,在归经分类分析,归胆经、心经、肾经的比例最多,与合计率比较,均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逐步的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归心、脾、胆、心包经以及安神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化痰止咳药及补虚药均是具有抗癫痫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0.01)。这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实际相吻合,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志”,癫痫为脑神疾病;其次癫痫发病的重要病机为肝郁化火生风,或痰火上扰,引动肝风;发作时突然昏仆为痰浊上蒙清窍,内闭心神所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喉出异声为痰热阻滞肝经,引动肝风,以致风痰上扰而使;本病缠绵难愈则多成虚症;加之外感邪气是本病发病的重要诱因,故在治疗时以安神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化痰药及补虚药为主。
       为利用上述发现指导中药抗癫痫效应药理的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本研究利用与抗癫痫效应密切相关的中药学特征,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了判别方程,建立了回归方程,并用方程对有抗癫痫效应药物组进行模拟预测计算,得到的总预测符合率为91.6%,预测效果较好,可以为中药的筛选提供可信的参考。也为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及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预测方程回代结果显示有抗癫痫作用的药物其回顾性检验正确率较低(符合率为24.0%),主要与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部分常用中药有关,相关实验、临床研究未能对药典所收录更多中药进行广泛性抗癫痫效应研究。因而,为了有利于人们更为客观地认识中药性味等特征对其抗癫痫效应的影响,建立起客观的、回顾性检验正确率更高的Logistic回归方程,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药典所收录更多中药开展实验及临床抗癫痫效应的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何伋,路英智,屈传敏.癫痫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
       
       [2]高学敏.中药学,第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
       
       [3]鲍艳举,花宝金.中医的科学性[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77.
       
       [4]杨忻,孟庆刚.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看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3):149.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