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关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探讨
作者:高振, 马忠,汪海飚*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文章提出从当初中医“证”的命名阶段相似的思维方式出发来给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即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分别从人和动物出发来总结证候内涵,形成统一的人和动物通用的“证”的命名,其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内在的病理生理状态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但其“候”由于个体属性的差异可能会有所不同,就是说同一个“证”在动物和人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表征,但是这一组不同的生物表征所代表的内涵是相同的。
       【关键词】  中医;证侯模型;命名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但以证候动物模型的生物表征比照人的生物表征来判断动物模型某证建立成功与否的方法,由于当今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无疑已经成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发展的瓶颈。所以必须加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方法后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切合实际的临床前研究载体。
       1进行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为什么人最贵?《荀子·王制》在分析了“水火”“草木”“禽兽”都由气构成之后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现代医学研究也规定,进行正式的临床研究之前必须有动物实验的数据,使得人的“贵”得以确立,也使得动物实验作为临床的前期研究得以确立。而且研究发现动物对于同一个施加因素干预后,表现于外虽则种属有异,但内在的生理病理变化则是相同或相近的,比如对大鼠基因组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且大鼠基因组与人的基因组序列较为相似;所以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室的体外研究与人类发病研究之间的桥梁,对很多疾病的临床状态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中医要实现质的飞跃,完成中医证候研究从临床向实验室的过渡、人向动物的过渡,必然要借助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虽则不同医学基于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疾病(或患病机体)有不同的阐述,但由于其所针对客体的同一性,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可通约性。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比如中医的初始形成阶段,哲学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所以我们就借鉴了哲学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医的哲学-思辨-医学模式,解释医道首先从哲学的观点出发。后来,中医又不断接受并吸纳了易学、数学、理学、朴学等学科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中医历来是开放的、是善于借鉴当时先进的科学和思维发展模式的。
       王永炎院士曾提出“证候是四诊信息表达的机体病理生理变化的整体反映状态” [1,2],就是说“候”是“证”即机体内部状态的反映,而中医讲究的也是辨证论治,而不是“辨候论治”。所以理论上讲,只要机体内部出现了病理生理的一系列变化,不论有无异常生物表征的表现,理应诊断为某种“证”。古人之所以重视“候”的作用,不过是限于当时的技术诊断水平。时至生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日,我们应该在证的诊疗上有所突破,争取在“候”出现之前就诊出某种“证”的存在,所谓“候前状态”,即有“证”无“候”的状态,提前干预,“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防病邪“陷入易易耳”,为中医“治未病”提供支持,这无疑必须借鉴动物模型。
       2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及其优缺点
       传统的诊疗方式是,由一组症状我们可以判定为某种证,也就是所谓的证候诊断标准,而且可以推测其内部存在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那么我们在一种生存状态的模拟下,一段时间,动物模型出现了某组症状,而且这组症状有着一定的稳定性,经过检测,模型机体内部确实处于一个异于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那么在生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种诊疗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该组模型的症状进行证候学的科学命名呢?
       目前对中医动物模型的命名主要依据动物模型已经出现了的生物表征(四诊表现)和人的某种证所表现生物表征的符合程度,制定所谓的主证、次证和哪个证的诊断标准符合的多一些就诊断为哪种证,这在中医学的发展中无疑是一个创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医实验科学的发展。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我们至今很难搞清哪怕是灵长类动物猿或者猴的某一表现到底和人的表现是否表达相似的意义。譬如人有喜怒哀乐,高兴了有的表现方式是笑,而有的表现方式则是哭,还有的表现为不停的进食各种零食。关于动物,是否有相似或相近的现象出现,这也值得考证。至于啮齿类动物,就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其具体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了,至于其具体表现代表的意义,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精力去探索。
       而且,中医证候讲究的是相互联系与演变的过程和趋势,这样以某一时点动物模型的生物表征比照人体生物表征的模型命名方式可能会陷入僵化,使流动的证候演变为生硬的症状比对,有失证候的实质内涵。
       3基于寒燥证证候模型建立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探讨
       证候是一组宽泛的概念,其发生、发展不仅会受到特定致病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当地气候、环境、饮食甚至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被赋予与当地特点相适应的生理病理状态,表现于外就是某特异“候”的出现或某“候”在相应证候群中所占的比重不同。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是典型的干旱地区,秋冬季节气候又兼寒冷之性。受此环境影响,初入新疆之人,机体会出现一系列诸如干涩、焦虑、烦躁等异常反应,日久这种环境还是诸如过敏性鼻炎、皮肤病、支气管炎,甚至某些心血管疾病等新疆特发高发疾病有多发倾向的共同原因。故此,我们在中医病因学说指导下,遵循病因模拟、生物表征观察、生物学基础检测的研究思路,以病因的模拟为切入点,生物表征的观察为落脚点,生物学基础的检测为辅助,来建立寒燥证(西北寒燥证)证候模型。
       发现在寒燥环境下,某一阶段,小鼠可以表现出相似的生物表征,而且至21天,其机体内部也处于一个异于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我们经和初入新疆人群生物表征的比较发现,有些方面是符合的,但也有一部分是不同的;而且,在其演变过程和趋势方面和人类也不尽相同。于是,我们在考虑,为什么在同一个干预因素的作用下,小鼠出现的生物表征和人群出现的生物表征不是完全的符合呢?如果根据病因学说的观点,给这群人中出现某一组固定症状的人的表现命名为寒燥证,那么同样在这种模拟寒燥环境(为了便于控制,根据当地气候学资料,固定了温度和相对湿度)下生活的小鼠是否也该命名为寒燥证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同一个证——寒燥证在小鼠和人的表现是有差异的,其主症和次症表现及所占权重并不是完全相符的。
       凡此,提醒我们,在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定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与否的时候,不能仅仅依靠以此之生物表征比照彼之生物表征的吻合度来确定,必然要考虑到该种属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必然要照顾到该证在人类之所以产生的普遍原因(有些可能是抽象的)。因为就算动物模型出现了和某证非常相似的生物表征,但也未必就是该证在此类动物的表现,譬如豚鼠非常的胆小,而且喜欢打洞,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就诊断为怯证;同样以某化学物质的应用而导致的动物出现某组症状,也很难因此就诊断为该证,因为那不过是药物的副作用,而同样的在人出现该组症状(证候)在更多的时候却并非由此原因引起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某动物模型在导致人群出现该证的干预因素作用下一段时间,没有出现某证候人群诊断标准的主证,或者次证出现的频次不够就轻而易举的否定该证在动物身上的存在。如果,我们只是参照诸如以上所述传统的证候模型的评判标准来判断其成功与否,从而诊断或排出某证的存在,那极有可能失之偏颇,甚至事与愿违。
       当我们都在为小鼠的四诊表现与人相似的四诊表现所表达的实质内容相似与否而殚精竭虑、苦苦考证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同时换一种思维方式,从源头即古人当初是如何给症状命名为某种证的思维方式出发来给动物模型的证候诊断以命名,部分摆脱仅靠生物表征对应生物表征的动物模型评价及命名依据呢?因为,在中医形成的初始阶段,并没有现成的某种证的诊断标准,都是在古人的探索中形成的一组综合症状的命名,后来才成了诊断依据。那么古人是怎样命名证候名称的呢?以六淫学说为例,就是他们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人体在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结合气候特征与自然界中的直观现象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比较,来推求病因,然后结合症状和病因将机体的表现命名为某种证。同样,我们在进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的时候也应该先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来摸准该类动物的常态和非常态,寻找在同一个干预因素(包括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从人的证推导而来的)作用下,该类动物可能出现的主证、次证,详加观察分析并予以归纳,并通过各种手段去揭示其可能存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以该病理生理状态为辅助中介并比照人的生物表征来命名该组动物模型,进而总结出该组症状所表达的与人类相似的中医临床意义,即揭示某证在动物模型上的实质内涵。
       4结语
       无疑诊断依据的形成和规范促进了中医临床学术的发展和服务范围的扩大,增加了可操作性和可信度。但是我们现在在对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中,采用了一条恰好与古人相反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在假定动物模型所有表现和人类相同/相近的前提下,采用从人类得来的证候诊断标准来诊断命名动物模型的。当然有的时候我们会“反弹琵琶,出奇制胜”,但是如果我们能回本溯源,从另一种与当初中医证的命名阶段相似的思维方式——如根据病因——出发来给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命名,也就是用古人总结命名中医证候名称的思维方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分别从人和动物出发来总结证候内涵,形成统一的人和动物通用的“证”的命名,其机体内在的病理生理状态是相同或者相近的,但其“候”由于不同的种属和行为表现方式的不同可能会有所不同,就是说同一个“证”在动物和人身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表征,但是这一组不同的生物表征代表的内涵是相同的,因为病机相同。以病机的改变为主要评价手段命名中医证候摸型,以期提供一个与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及证候实质更吻合的中医证候模型命名方式。
       【参考文献】
          [1]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26(2): 5.
       
       [2]田金洲,王永炎,时晶,等.证候的概念及其属性[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8(6): 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