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从文献分析看半仿生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作者:韦建荣,王真,万近福,角晓宇,何佳     
作者单位:(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白药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32)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研究分析1995~2008年间半仿生提取技术在中药口服制剂提取研究的论文发表情况,对半仿生提取技术研究现状做出判断。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分别对文献的来源机构、年代、所发表的期刊以及研究品种进行统计分析。共查得相关文献117篇,其中期刊正式发表的文献87篇,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半仿生提取技术在中药口服制剂提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文献逐年增加,但总量有限,文献来源、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分布相对较集中。
       【关键词】  半仿生提取;中药口服制剂;文献分析
       中药的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SBE)即是在中药的提取中,利用控制论的“灰思维方式”,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为经消化道给药的中药制剂创立的一种新的提取技术,由张兆旺和孙秀梅首次提出,并以芍甘止痛颗粒为例进行了验证,该文以试论"半仿生提取法"制备中药口服制剂为题,发表于《中国中药杂志》[1]。该方法是模仿口服给药在胃肠道的转运过程,采用选定的pH值的酸性水和碱性水依次分别进行提取,其目的是提取含指标成分高的“活性混合体”。以充分体现中医临床用药的综合作用特点,符合口服药物经胃肠道转运吸收的原理。半仿生提取法在弱酸、碱药效成分的提取上被认为优于传统的水提法(WE),以期部分或完全取代传统的水提醇沉法(WAE),而半仿生提取醇沉法(SBAE)有可能替代水提醇沉法(WAE)[2]。为了让中药研究、生产者能及时了解半仿生提取技术在我国研究、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对历年来期刊正式出版的有关半仿生提取技术研究、应用文献进行查询,围绕时间、主题、刊物、作者以及作者单位等进行分析,以探求半仿生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研究中的主要特点、现状和趋势。
       1文献收集
       1.1数据来源利用表1的检索工具和检索年代,检索有关文献题录数据,并套录全部字段内容用于分析。
       1.2分析方法采用文献计量法,从套录的文献题录中分别提取作者、作者地址、期刊来源等字段内容,利用办公软件Excel对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关统计数据。
       1.3分析指标和内容①研究的中药品种和相关文献的年发量,分析半仿生提取研究的主题,每年发表相关内容的论文数和总数;②合作度及合著率:每篇文章的合作者数,作者总数/论文总数;有2个以上作者的论文数/论文总数;③期刊分布:登载半仿生提取研究的主要期刊;④研究单位:分析开展半仿生提取研究的作者单位;⑤基金资助:分析半仿生提取研究的基金资助情况。表1检索的数据库及检索结果
       2文献数据处理分析
       2.1研究品种和发文量从所利用的数据库中共检出有关半仿生提取研究的文献117篇,其中期刊发表87篇,博士论文5篇,硕士论文9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6篇,报纸1篇,科技成果3件,专利6件。在87篇正式发表的期刊文献中,研究的中药品种包括单味中药材半仿生提取研究24篇,复方中药半仿生提取研究44篇,综述和报道类19篇,见表1和图1。研究的中药材品种为莲子心、连翘、玄参、黄精、黄芩、甘草、杜仲叶、麻黄、香椿叶、补骨脂、虎杖、老头草、苦参、黄柏、川乌、淫羊藿、隔山牛皮消等17个品种。复方中药涉及到复壮胶囊、麻杏石甘汤、黄连-吴茱萸药对、黄连解毒汤、左金丸、痢必灵片、芍甘止痛颗粒、参附汤、桂枝甘草汤、半夏白术甘草汤、葛根芩连汤、交泰丸、当归苦参丸、乙肝颗粒、结肠康颗粒、四神茶、威马胶囊、复方益母草流浸膏、寒痛定泡腾冲剂、慈航软胶囊、气血生口服液、四妙勇安汤、止咳口服液、通痹止痛胶囊、宫瘤消胶囊、补气生血方药、清上蠲痛汤、二至丸、杜仲降压方药等方药。图1论文年代分布
       2.2合作度和合著率期刊发表的87篇论文共涉及176位作者,55人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依次为张兆旺45篇,孙秀梅39篇,王英姿12篇,吕青涛8篇,张学兰7篇,郭婕、尉小慧、惠建国为5篇,王淑玲3篇,发2篇者31人,发1篇者133人,见表2~3。表2论文合著情况
       2.3期刊分布期刊上正式发表的87篇论文分别刊登在46种期刊上,最多的是《中国中药杂志》15篇,其他依次为《中成药》12 篇,《中草药》6 篇,《齐鲁药事》《时珍国医国药》《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等分别3 篇,仅刊登过1篇的期刊有36种,见表4。
       2.4发文单位情况期刊发表的87篇论文涉及60个单位,42个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1个单位独自完成的55篇,2个单位合作完成的24篇,3个单位合作完成的6篇,仅发表过1篇的有48个单位。完成论文最多的单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见表5。  表3作者发论文情况排名作者姓名发文量(篇)比例表4发文期刊期刊排名期刊名称发文量(篇)比例表5发文单位情况排名单位名称发文量(篇)比例
       2.5基金资助情况87篇论文有38篇是得到基金资助完成的,其中14项国家基金,14项省部级,10项厅局级,资助率为43.68%。
       3结语
       半仿生提取技术提出十余年来,研究论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07年为研究的最高峰,为26篇。发表的文献中,半仿生提取技术的提出者发表或参与发表的论文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半仿生提取技术的进一步验证、推广使用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
       半仿生提取技术提取溶媒以水为基础,随着现代植化技术的发展和对中药药用物质基础的进一步清晰,很多低极性药用成分需要乙醇等极性低的溶媒来提取更为有效,在工业化大生产中,采用低沸点、低粘度的溶媒来提取,在过滤、浓缩等工艺环节更便利、能耗更低,非水提工艺的采用越来越普遍,半仿生提取技术适用于水提工艺的替代,是中药传统煎煮方法的改进,在工业生产中受到一定的局限。能否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需结合药品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来进行深入对比研究。
       目前半仿生提取技术仍然沿袭传统的高温煎煮法,在酸、碱环境下,很可能会影响到许多成分的变化,使物质成分群变得更加复杂,安全性、药效的变化方向需结合安全评价与药效学研究来进行验证,目前相关的研究报道,基本上以考察指标成分提取率这一指标为主来阐述提取效果的优劣,显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人建议采用更加符合人体温度、酶等环境条件来进行提取,这样更符合中医药理论的辨证施治原则。如果能够将该技术应用于一些经典的大品种中,结合安全评价、有效性对比开展系统研究,技术的深度验证与推广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兆旺,孙秀梅. 试论“半仿生提取法”制备中药口服制剂[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70.
       
       [2]张兆旺,孙秀梅.建立中药复方用半仿生提取研究的技术平台[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1):5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