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
作者:张微,李瑛*,史庆卫,孙运花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5)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通过对所检索的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进行综述,探讨各种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动物造模的成功率及实用价值,为临床及科研人员在选取动物模型研究针刺治疗面神经损伤的疗效及机制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01/2009-10的有关面神经损伤动物造模的研究。结果检索了近10年来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的相关文献,对各种实验动物及造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目前应用动物模型研究针刺治疗本病的机制正在开展,研究成果颇多,但动物造模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针刺治疗
       面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针刺疗法是目前最有效、应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其疗效已被大量临床及科研成果所证实。应用动物模型研究针刺治疗面神经损伤的机制,这种方法被大家广泛认可及推崇。笔者对近年来文献报道中有关面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的内容以动物名称为序加以总结,归纳如下。
       1动物模型制作
       1.1大鼠王杰等[1]采用成年大鼠用苯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右颈侧切口,暴露颈外动脉,于手术显微镜下分别结扎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经颈外动脉插入颌内动脉,注入栓塞剂0.15~2 ml,立即出现右侧面瘫。王卫红等[2]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I在右侧面神经茎乳孔处行单纯压榨术,实验组Ⅱ为同体左侧面神经茎乳孔部行切断术。刘南等[3]暴露大鼠左侧茎乳孔及面神经干,使用2-0的线结扎面神经,在结扎处的远端切除一段5 mm的神经干。代喻兵等[4]用10%水合氯醛3.5ml/kg大鼠腹腔注射麻醉,暴露左侧茎乳孔,游离面神经,于面神经耳后支的远端用蚊式钳钳夹面神经干长约2 mm,力量为三扣,持续60 s,松开30 s,再钳夹60 s,手术显微镜观察面神经损伤程度均为束膜性神经中断,符合Sunderland损伤Ⅳ度。
       1.2新西兰大白兔孙健等[5]解剖暴露兔面神经上颊支,切除长2 mm神经,任其回缩,造成8 mm神经缺损的动物模型。李雷激等[6]用全钳夹持面神经上颊支约2 cm, 持续30 s,松开30 s,再钳夹30 s,面神经损伤程度符合Sunderland损伤Ⅳ度。
       1.3小鼠刘稳和江涛等[7,8]将小鼠分为4组,A组于腮腺后上缘暴露面神经主干和耳后支,解剖、切除约2 mm 耳后支,于神经断端放置2 mm×3 mm大小明胶海绵,滴加25 μl HSV-1病毒液。另一组在耳廓背面与耳后沟平行,用针头划痕造成表皮破损,用微量加样器将25 μl HSV-1病毒液滴于创面并均匀涂布,待其自然干燥。C组:用微量注射器在耳廓背面皮下注射25 μl HSV-1病毒液。D组:在耳廓背面和耳后沟处皮下注射100 μl HSV-1病毒液。全世明等[9]暴露小鼠面神经出茎乳孔后主干,剪刀锐性横断,神经断端对位但不予缝合。
       1.4日本大耳白兔王恺等[10]解剖并暴露兔实验侧面神经出颅后的面神经总干,用3-0丝线在紧靠茎乳孔处紧密牢固结扎面神经总干,随后缝合面部切口。杨全蓉和牙祖蒙等[11,12]以特制钳钳夹兔面神经颊支中部30 s,松开30 s后再夹30 s,压榨长度1.0 cm。病理证实损伤度均为Sunderland Ⅳ度。姜国华等[13]在兔面神经距茎乳孔0.5 cm处(用小号持针器钳夹面神经总干,满扣,钳夹时间为5s,损伤面宽约1.5 mm。
       1.5其他动物郑氏[14]选健康成年犬14只,于右侧茎乳孔下1 cm切断面神经取材。任重等[15]用白色豚鼠造颞骨内面神经损伤模型,分为面神经压榨5 s组,15 s组,30 s组。刘新峰等[16]用豚鼠经腹部麻醉后,在腮腺部切开皮肤,在颈乳孔处找到面神经干,用压榨宽度0.5mm微型持针器压迫眼肌支配10 min,应用神经电图测试出现振幅消失、顺目反射消失。1985年,Hammer等在家兔体内表达带有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的人生长激素基因、培育成功第一个转基因家兔模型,转基因家兔的一个基本应用价值在于人们可以利用该模型来鉴别基因和相应的调控序列,以生产生物医学研究需要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人类许多疾病的分子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针刺治疗面神经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来源。
       2讨论
       2.1面神经损伤模型的观察指标笔者参照文献,动物面瘫的观察包括眨眼反射、触须运动。根据上唇、触须和鼻尖形态及活动的对称性,从外观上判断面神经麻痹的出现及其恢复情况。江涛[8]观察小鼠的胡须运动和鼻尖位置,用5 ml注射器装18G针头,距小鼠眼睛2 cm处,瞬间向眼内吹入空气,观察小鼠眼睛活动及闭合情况。大鼠面神经损伤后患侧触须集中伸直并向后伸展呈倒伏状,完全不能拂动,无闭眼动作,呈现完全性面瘫。家兔面神经损伤后可表现为患侧耳朵下垂,眼睑不能闭合,触须倒伏,患侧面肌瘫痪,进食及饮水障碍。
       2.2各类动物模型应用比较大鼠的来源十分广泛,再生能力和抗感染能力都很强,面神经主干比较浅在、粗大,与人类相似,易于暴露,宜作钳夹、结扎损伤模型,特别适宜做中枢面神经核研究,其核团位置固定,用免疫组化或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研究非常方便,但是由于体积较小,面部肌肉活动不明显,针刺治疗面部取穴较难。家兔体形大,性情温和,面神经粗大,面肌功能强大,便于观察,与人类解剖及生理接近,头面部较大,易于取穴治疗。故笔者在进行“针刺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的CNTF及其JAK-STAT信号转导机制研究”中选用家兔作为研究对象。另外,笔者在检索中发现关于面瘫压榨模型自愈情况的相关报道很少,我们在课题前期观察中发现面神经损伤压榨模型的自愈情况与其面神经的卡压时间密切相关,由于模型的自愈情况,将直接影响到研究人员对电针疗效的客观评价,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延长面神经卡压时间为5 min,术后10 d面神经的髓鞘和轴索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示:髓鞘,轴突溶解破坏,内膜、束膜崩解,轴突萎缩变细,从而制作出不可自愈的面瘫模型,以便于下一步客观评估电针疗效。
       2.3现阶段动物造模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有关针刺治疗面神经损伤在动物模型的制作上,不同研究人员在选择同种实验动物时没有统一的年龄要求,面瘫压榨造模在卡压时间以及神经切断造模在神经切断长度上亦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实验结果,使针刺疗效缺乏横向可比性,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于广大临床及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杰,戴春富,赵晖,等.大鼠缺血性面神经瘫痪动物模型的建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10):164.
       
       [2]王卫红,许彪,朱谨,等.面神经损伤后神经元中BCL-2、p53表达的实验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9,23(2):155.
       
       [3] 刘南,周柏玉,王静.蛋白酶体抑制剂对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3):1160.
       
       [4]代喻兵,骆文龙,陈红江,等.面神经损伤后rhEPO对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491.
       
       [5]孙健,董玛,谢富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壳聚糖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兔面神经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0):1811.
       
       [6]李雷激,骆文龙,伍宗惠,等.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黏附分子CD44表达与穴位电针刺激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7):5369.
       
       [7]刘稳,高志强,神平,等.不同造模方法的病毒性面神经麻痹动物模型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4):169.
       
       [8]江涛,王海波,樊兆民,等.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面瘫的预和复发模型的建立[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9):683.
       
       [9]全世明,高志强,葛平江.小鼠面神经损伤急性期T细胞CD69表达的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7,5(1):89.
       
       [10]王恺,徐丽蓉,罗德懦,等.家兔急性实验性面神经损伤的组织病理观察[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l,32(1):70.
       
       [11]杨金蓉,宋军,田丰伟.管灸对面神经损伤模型家兔面部表情肌NGFmRNA、NT-3 mRNA表达的影响[J].四川中医,2008,26(8):15.
       
       [12]牙祖蒙,王建华,李忠禹,等.家兔面神经损伤后穴位针刺对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0,6(4):234.
       
       [13]姜国华,张玉瑶,王吉锡.面神经损伤的针刺效应与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关系[J].解剖学杂志,2007,30(4): 465.
       
       [14]Zhen H, Zhou S, Li Z, et al.The expression of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in facial nucleus after long-term facial denervation[J].Lin Chuang Er Bi Yan Hou Ke Za Zhi, 2003,17(2):102.
       
       [15]任重,白伟良,石阳.失神经支配后线粒体变化与面肌功能康复的实验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3):130.
       
       [16]刘新峰,陈春富.实验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17.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