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从细胞信号转导探讨中医方证的规律性
作者:赵海梅,潘琦虹,刘端勇*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330025)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细胞信号转导理论与中医证候理论存在相互印证的关系,从细胞信号转导探索中医方证的规律性具有较强的可能性,有助于中医方证规律性的研究和中医临床辨证论证的客观化和标准化可能。
       【关键词】  信号转导;方证;规律
       中医方证的现代化研究多从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化学、系统生物学等多种学科方向进行研究,尽管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绩,但由于方证规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目前的方证研究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系统,仍然处于百家争鸣、缺乏共识的阶段,方证间的规律性探索还有待于根据中医方证间的理论特点,选择合理的角度和途径。“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方剂制定原则,指出方证是建立在证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证候制定不同的治法,而选择相应的方剂。概括起来讲,方证是应用某一方剂的、反映患者综合而特定的病理状态的临床指征[1]。由此可见,方证规律性的研究亦应该以证候规律研究为基础展开。笔者认为,方证规律性的研究应立足大样本揭示证候规律性,然后以方来检验其规律性。
       1证候本质体现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指胞间通讯的激素等以及外界环境因子作用于细胞表面(或胞内受体) 后,跨膜形成胞内第二信使和其后的信息分子级联传递、诱导基因表达与引起生理反应的过程,生命现象的发生实际上都是机体内外信号传递的结果[2]。证候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具有整体性、定型性、定系性、制约性、时相性的特点,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 机体内外环境各系统之间相互关系发生紊乱所产生的病理要素的综合性诊断概念[3]。作为概括生命活动异常现象的证候,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某些原因的作用下,发病部位细胞间信号转导程度和方向发生改变,导致性质迥异的生命现象即疾病的发生。而证候的本质就是对这种信号转导程度和方向发生改变后所产生的异常表现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2细胞信号转导程度与水平异常变化奠定不同证候间差异性
       细胞信号的正常转导保证着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而不同的细胞信号产生不同的生理病理现象,造成在某一阶段产生证候的特异性,而这种特异性随着刺激因子性质或强度改变,或者机体抵抗力的强弱变化而发生改变,决定着证候的时间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证候一方面具有特异性,另一方面又不是固定不变的,以狼疮性肾炎(LN)为例,其中医主要病机特点是阴阳失调为本,热毒瘀血为标;病变涉及五脏六腑,而其中以肾脏病变最为常见[4]。阳晓等[5]以确诊并辨证分型为阴虚内热证的13例 、气阴两虚证的26例、脾肾阳虚的12例LN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17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探讨狼疮肾炎(LN )不同本虚证候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 )内TNF-α信号通路主要受体衔接蛋白-TNF 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 TRADD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DD)、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RIP-1 )和TNF受体相关因子-2 ( TRAF-2 )表达变化情况,发现各虚证患者PBMCs 中TRADD、FADD、RIP-1 和TRAF-2 mRNA 表达均不同程度低于正常组,其中气阴两虚组、脾肾阳虚组降低幅度较阴虚内热组相对较小,这些信号蛋白介导的凋亡信号可能参与了LN本虚证候的形成。脾为后天之本,脾虚证为临床常见病证,其与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胞间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上如:胃肠激素(胃泌素、P物质、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等)、以及环核苷酸信号转导,MAPK信号转导,磷脂酶介导的信号转导, Ca2+ /CaM-PK信号转导,以及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神经递质有经典递质,胆碱类递质,单胺类递质,神经肽类递质涉及脑肠肽、阿片肽等方面的研究,可见脾虚证时,胃泌素含量下降,P物质升高,胃动素升高,血管活性肠肽增多,细胞表面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PTK)和胞内第二信使(蛋白激酶C,PKC)表达降低等等信号转导的异常改变,甚至以胃泌素和蛋白激酶C的表达异常区分出脾阳虚。不过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间以及与其他脏腑证候间在信号转导方面的多部位、多系统、多层面的同步、动态比照研究相对较少,部分研究停留在动物实验是其原因之一[6~9]。也有从信号转导基因表达上探讨方证规律的,如丁汉荣等[10]以基因芯片技术从差异基因表达角度分析8名骨关节炎肾阳虚证与信号转导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本次试验结果差异表达基因中与信号转导元件相关的基因有28条,其中调节蛋白酪氨酸激酶的8条、丝氨酸/苏氨酸磷酸化激酶9条,与G蛋白相关的最多,共11条,而且大部分表现为下调。提示细胞间信号转导异常可能在肾阳虚证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外邪致病方面,同样也和信号转导之间关系密切,如湿热证多与内毒素转导信号有关,程方平等[11]观察湿热证大鼠内毒素特异性受体LBPmRNA、CD14mRNA、TLR4mRNA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湿热证大鼠三者表达逐渐增强,提示湿热证的发生是机体各种原因导致靶细胞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适量表达,并认为靶细胞LBP、CD14、TLR4等内毒素转导信号适量表达及NF - κB 激活既是中医湿热病证的主要致病机理,又是湿热病证的特异性指标,而量的差异可作为温病湿热与内伤湿热的重要参考指标。由此可见,特定的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不仅可以造就特定的证候,而其程度和水平的改变程度也就体现不同阶段的证候变化,只不过与特定证候相适应的特征性的信号转导中心方面的研究还较少。
       3以细胞信号转导为中心探索中医方证规律,是方证规律研究的新策略和途径
       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异常相关,细胞信号转导介导着疾病发生发展的方向,尽管目前中医方证与信号转导关联性的研究较多,但相应特异性的证属信号转导中心方面研究较少,因此中医方证研究多集中在用是方治疗是病的模式上,即在已经明确某一信号转导在某一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对其进行干预治疗,看其在保证疗效的同时,能否对该信号转导进行调节的模式,如:杨志云等[12]探索清肝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Notch 信号系统的影响时发现,Notch1及其配体Jagged 表达明显下调, 说明该药阻断肝癌前病变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Notch 信号系统表达有关;陈希等[13]随机抽取用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效佳的1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治疗骨质疏松症前后外周静脉血信号传导基因的表达,发现补肾健脾活血方调控18个基因介导的条信号转导通路, 其中11个基因上调,7个基因下调,有8个基因共表达调控大于、等于4套信号转导通路。提示补肾健脾活血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效应是多信号转导基因共同调控的结果。司富春等[14]证明启隔散通过不同程度的抑制食管癌细胞PLC-γ1介导的信号转导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乔小燕等[15]通过观察养阴清热祛湿方及其拆方对肺腺癌细胞A 549增殖抑制和PDGFRα - PLC -γ1 - PKCα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发现养阴清热祛湿全方及其拆方均能下调A 549细胞PDGFRα - PLC -γ1 - PKCα信号通路各蛋白表达水平,表明养阴、清热、祛湿及三法联用正是通过抑制PDGFRα - PLC -γ1 - PKCα信号转导途径而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
       尽管现代大部分的动物实验是用某方治疗某一疾病而非某一证型疾病,虽然从一定层面上说,该病可能存在有是证用是方的逻辑关系在其中,但这样的研究,尤其是动物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因此,立足于以细胞信号转导为中心探索中医方证规律,无论临床型研究还是动物实验,必须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确与证候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中心,然后用与证候相对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将是方证规律研究的新策略和途径。
       4 寻找与证候相对应的细胞信号转导中心是从细胞信号转导探索中医方证规律的关键所在
       尽管从细胞信号转导探讨中医证候的规律性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毕竟中医证候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交叉性,造成了目前仍然缺乏与证候相对性的特定的细胞信号转导中心方面报道,严重制约了中医方证规律的研究。因此,我们主张,以疾病为对象,采取大样本,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将证与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以证候描述的要素为重心,然后寻找与证候相对应的特定的细胞信号转导中心或者是组合,甚至按照其表达与否及量之间的关系,来明确证与证之间的差异性,确立以细胞信号转导为中心的证候分类依据,再通过选择特定的方剂进行干预治疗,从而形成以细胞信号转导为中心探索中医方证规律的方法体系。这样以疾病的证候分类为基础,研究某一疾病的证候分类与细胞信号转导之间的关系,甚至是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的关系,其优点在于可以避免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证候而引起的研究复杂性,和不同疾病发生与细胞信号转导之间的差异性。不足之处在于,不同疾病相同证候,其细胞信号转导中心是否一致,我们就不得而知,当然我们也可以研究,但那将是更加巨大的工程。值得一提的就是要防止陷入的误区是将致病因素孤立起来,寻找致病因素与细胞信号转导之间的关系,然后推导证与细胞信号转导之间的关系。
       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在揭示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本身就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同时受到个体因素、疾病类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从细胞信号转导探索中医方证规律,还必须立足中医基础理论,大样本,多角度、全方位的同步动态进行研究。同时,汇集成相应的数据库,集合各病各证候与细胞信号转导之间关系,确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中医方证研究将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刘喜平.蛋白质组学与中医方证研究思考[J].中医杂志,2004,45(4):247.
       
       [2]孙大业. 细胞信号转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
       
       [3]陈苇菁, 廖荣鑫, 游章才. 中医证候学与蛋白组学探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14):2148.
       
       [4]叶任高,阳晓,刘冠贤,等.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611.
       
       [5]阳晓,朱浪静,纪玉莲,等. 狼疮肾炎不同中医虚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NF-α信号通路主要受体衔接蛋白的表达变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29(1):34.
       
       [6]修宗昌,余绍源,黄穗平. 细胞信号转导理论在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1):7.
       
       [7]苏俊,钱会南. 脾虚证的信号转导及神经递质研究概述[J].辽宁中医杂志, 2007,34(3):380.
       
       [8]易杰,李德新,修宗昌,等. 脾阳虚对大鼠脾脏和肾脏蛋白激酶C活性的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 (8) :30.
       
       [9]李丹,李德新,刘进,等. 试论脾虚证与MAPK信号转导[J].辽宁中医杂志, 2003,30(12):983.
       
       [10]丁汉荣,谭从娥,冯文哲. 骨关节炎肾阳虚证信号转导差异表达基因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 2006,33(10):1217.
       
       [11]程方平,杨红兵,李家庚,等. 湿热证模型大鼠内毒素转导信号的动态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8,20(3):246.
       
       [12]杨志云,姚树坤,殷飞,等. 清肝化瘀方对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Notch信号系统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6,47(12):933.
       
       [13]陈希,梁祖建,邵敏,等. 补肾健脾活血方对骨质疏松症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J].新中医,2008,40(3):60.
       
       [14]司富春, 陈玉龙. 启隔散及其拆方对食管癌细胞Eca109 PLC-γ1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24):2583.
       
       [15]乔小燕,张爱萍,刘小芳,等. 养阴清热祛湿方及其拆方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 549 PDGFRα - PLC -γ1 - PKCα信号转导的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9, 24(2):2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