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基于聚类分析的糖尿病四诊与血淤研究
作者:薛声波,李松林,邓雪梅,韩玉萍,王米渠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从统计分析的角度探索糖尿病中医辨证的规律。 方法应用中医四诊量表和血淤量表分别对10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调查,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①四诊量表因子筛选和辨证结果糖尿病四诊因子多为肾虚证因子。②聚类分析将筛选后的四诊因子分为了肾精虚、肾阳虚和肾阴虚三类。③糖尿病肾虚与血淤的样本聚类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应用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验证糖尿病中医辨证规律。
       【关键词】  糖尿病; 四诊量表; 血淤量表; 中医辨证; 聚类分析
        祝谌予先生首创活血化淤法治疗糖尿病的新途径以来,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应的活血化淤[1]以及肾虚证[2]方面的研究;但缺乏二者关系间的研究,尤其缺乏从客观的统计角度的研究。本文着重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对糖尿病四诊与血淤半定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探寻血淤与中医四诊间的规律[3]。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部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102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55例;年龄25~84岁,平均年龄59.20岁,其中25~30岁2人,31~50岁24人,51~60岁20人,60岁以上56人。
       1.2  四诊与血淤量表的制定为了全面、客观地评定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症状,我课题组制定了205项的中医四诊量表,量表内容包括皮肤、面色、毛发、口鼻、咽喉、舌、脉等27类症状、体征。而血淤量表则采用王阶等人编制的《血淤证诊断标准记分表》,新编采用了19项量的血淤量表[4,5]。
       1.3  症状评分方法对量表中的每一个症状按无、轻、中、重4个等级,分别计为0,1,2,3分,分定性、定量计分。定性计分:症状每出现一项计1分;定量计分:每一项症状按无、轻、中、重各计0,1,2,3分。
       1.4  资料收集参照四诊量表和血淤量表评分原则,对调查的每一位患者评出定性定量分数,共收集102例糖尿病患者的四诊及血淤量表数据。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四诊因子分布频率由于在华西四诊量表中评定指标过于庞大,为了更有效地将调查数据与糖尿病血淤量表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从四诊量表中筛选出出现频率最高的24个指标(结果见图1)。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舌色红共出现59次,其次为疲倦乏力共出现58次,在这些出现频率排在前24位的指标中其出现频率均大于或等于21次。
       2.2  四诊因子聚类分析以筛选出的24个四诊因子的定量分进行分层聚类,应用统计软件SPSS11.5的hierarchical cluster方法处理(结果见图2)。
        从图2虚线可以看出聚类分析将24个因子分成了4类。第1类肾精虚类:齿松脱落、目昏、头晕昏沉、便溏;第2类和第3类均为肾阳虚类:四肢冷、夜尿频多、面色少华、手足麻木、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第4类肾阴虚类:便秘、失眠。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此范畴之外的辨证因子,如第1类中的舌下曲张、多食易饥,第2类中的口渴喜饮、皮肤干燥、舌下紫;第3类中的毛发脱落、自汗、无苔。
       2.3  肾虚与血淤的样本聚类将四诊量表中筛选出定性分最高的25人(≥17分),与血淤量表中筛选出定性分最高的25人(≥22分)数据进行比较,在两组评分数据定性分最高的25人中有9人为同一调查对象。
        图3为此9人的样本聚类分析图,左侧为四诊的样本聚类,右侧为血淤的样本聚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9人均分成了3簇。其中P3、P4、P2和P5为一簇;P6、P7和P8为一簇;P1和P9为一簇。然而肾虚四诊量表和血淤量表都将定性分最高的9人分成了相同的3簇。
       3  讨论
        通过对四诊因子的筛选我们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24个因子中绝大部分为糖尿病肾虚证的辨证因子。而通过对聚类分析后的四诊因子的辨证,四诊因子进一步被分成了肾阳虚类、肾精虚类和肾阴虚类。而对四诊和血淤量表中高分的样本聚类的分类结果一致,对糖尿病肾虚与血淤病程进展的因虚致实提供了统计依据。
        本次研究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聚类来对中医四诊因子进行分类有较明显的价值,对糖尿病的进一步细化分型有指导意义。而不同证型间的样本聚类对揭示二者间的内在关系也提供了新的方法学研究途径。
        然而,中医糖尿病的肾虚证与血淤证是通过对病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辨证得出的结论,是一个逻辑思辨的过程,其过程的复杂性就决定了辨证结果的复杂性。当我们将这些中医辨证因子量化成数值来对症与症以及症与证进行分析评价时,就已经放弃了症在中医中的复杂而深刻的病理内涵[6,7]。聚类分析应用于中医研究领域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鉴于中医症状体系的复杂性,试图通过短暂的探索就达到满意的结果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研究必须结合实际的应用背景,将统计学方法引入中医理论的研究必须结合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充分发挥研究成果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姝娟,李凤雨,曲东辉. 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糖尿病6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6):686.
       
       [2]李松林,王米渠,杨宇琦. 2型糖尿病肾虚证分型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9,19(1):51.
       
       [3]王米渠,严石林,吴斌,等. 虚寒证辨证因子等级量化标准的研究——分子中医研究系列报道(2)[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249.
       
       [4]王阶,姚魁武,衷敬柏,等.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的血瘀证量化计分表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3):270.
       
       [5]姚魁武,王 阶,武继涛,等.血瘀证量化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主成分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30.
       
       [6]李永健, 方肇勤.聚类分析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7(3):182.
       
       [7]袁世宏, 张连文, 王米渠. 数理统计思想及方法在辨证规范化研究中的应用及思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4):1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