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针刺治疗尿潴留52例疗效观察
作者:李红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尿潴留;,,针刺疗法;,,补肾利尿
       关键词:尿潴留;  针刺疗法;  补肾利尿
       尿潴留是一种临床常见病,1998~2005年我们运用针刺补泻治疗尿潴留52例,并与癃清片加补中益气丸为主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2例均为门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37例,女15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1岁,平均53.5岁;病程5~18 d,平均6 d;合并高血压1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例,糖尿病4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2岁,平均51岁;病程4~16 d,平均5 d;合并高血病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7例,糖尿病2例。临床症状以小便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白,神疲气弱,腰酸乏力等。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理化检查等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予温阳益气,补肾利尿法。取穴:气海,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阴陵泉 。体位:患者排尿后取仰卧位。取型号0.4 mm×75 mm华佗牌针灸针分别在气海、关元、中极快速进针,在针下得气的基础上,实施呼吸补泻和提插补泻相结合的复式补泻手法,即呼进吸出,重插轻提的补法,行九阳数,然后斜刺向下,进针2寸左右,调节针感向外生殖器方向放射,取型号0.25 mm×50 mm华佗牌针灸针,分别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阴陵泉,在得气的基础上,配合呼吸行重插轻提补法,1次/d,10次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服癃清片6片加补中益气丸1丸,3次/d,口服。
       1.2.3  疗效及其他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治疗期间合并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则与予相应的处理。
       1.3  观察指标 主要症状,体征等。
       1.4  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组52例中痊愈24例,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愈显率59.6%;对照组30例痊愈5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愈显率36.7%。两组总效率和愈显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典型病例
       女,70岁,该患者为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潴留,诊治时患者主症已缓解,仍见面色白,全身浮肿,小便不通且无尿意,舌淡苔白,脉沉细弱。辨证为久病体虚,气血亏耗,肾阳虚衰,无力运化水液,故小便不通。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利尿,依上法实施针刺治疗,4 d后有尿急,6 d排尿,一周后,小便已能通畅排出。
        4  讨论
       尿潴留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多由久病耗气伤津,气虚则气不行水而致。气虚而闭者,必须要“得其化”,故温补肝肾,保持肾的气化功能正常是治病的关键。足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针用补法可补气强身,三阴交为肝、脾、肾之交会穴,配合肾之原太溪、脾之合阴陵泉以达温补肝肾利尿之功效。气海对脏虚气惫,真气不足之虚证尤为适宜。关元为小肠募,是小肠之气深聚腹部的穴位,小肠主分清泌浊,小肠气化功能正常,则浊液从小便而出。中极为膀胱募,是膀胱之气深聚腹部的穴位。以上三穴在得气基础上实施呼进吸出,重插轻提的复式手法,行九阳数可以振奋脏腑之阳,进针2寸左右调节针感向外生殖器放射,可以气至病所。正如《九针十二原第一》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乎,若见苍天”[1]。
         参考文献:
       [1]  鲁兆鳞.灵枢经[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1997:1.
       (天津人民医院  30012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