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研究
作者:宋舒暖,李妍,关驰,王中彦,莫凤奎    
作者单位:1.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 2.沈阳农业大学,辽宁 沈阳 110161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制备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考察其在模拟胃肠道pH值连续变化的体外环境中的释药行为。方法采用包衣锅滚制法,水为粘合剂,以蔗糖型空白丸芯制备含药微丸,分别用一种胃溶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Ⅳ号)和二种肠溶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Ⅱ号、Ⅲ号和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对微丸进行包衣,将上述3种微丸按1∶1∶1比例装袋,制备成pH依赖型缓释微丸剂。并以栀子苷为指标进行体外释放度的研究。结果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释放曲线呈现出pH依赖型的梯度释药特征。结论用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工艺可行,质量可靠,可达到较好的梯度释药效果。
       【关键词】  药剂学; pH依赖型; 体外释放; 中药微丸; 栀子苷
        新雪片由栀子、人工牛黄、冰片等24味中药组成,适用于感冒、肺炎、急性扁桃体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发热,疗效确切。新雪缓释微丸是在新雪片基础上研制的新剂型,可减少服药次数,一次给药达到多次给药的目的,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微丸属多分散体系,在胃肠道分布面积大且生物利用度高;将几种不同释药规律的小单元组合成多单元系统即可得到理想的释药速率[1,2]。本文研制的新雪缓释微丸选用pH依赖型包衣材料(胃溶型或肠溶型包衣材料)对微丸进行包衣,并将3种不同包衣微丸按一定比例组合到一起,使药物可在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中下部等不同部位释放。采用pH依赖型包衣材料制备的微丸中的各组分可同时释放,既符合中药整体治疗原则,又能达到速效、长效的效果。此外本文选择栀子苷为指标性成分,对制剂进行了体外释放度考察,以验证梯度释放效果。
       1  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
       BY300小型包衣锅(江苏口岸金属制品厂);101A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阳光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ZRS8G 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PHS25 型pH 计(上海雷磁仪器厂);岛津LC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LC10AT)输液泵;SPD-10AV紫外可见检测器;ANASTAR工作站。迪马Diamonsil(TM)钻石柱(4.6 mm×200 mm,5 μm)。
       1.2 材料
       新雪缓释微丸(自制),新雪浸膏粉按新雪片提取工艺制得,十二烷基硫酸钠、邻苯二甲酸二乙酯、PEG6000(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滑石粉(北京医药化工材料厂),蔗糖型空白丸芯(杭州高成生物营养技术有限公司),栀子苷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110749-200512),丙烯酸树脂Ⅱ号、Ⅲ号、Ⅳ号、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连云港万泰医药材料有限公司),乙腈(色谱纯,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水为重蒸水。其它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试剂。
       2  方法
       2.1  含药微丸的制备
       按处方比例(药物∶丸芯为2∶1)称取浸膏粉,过100目筛,水为黏合剂,将过筛的药粉与20~30目蔗糖型丸芯置包衣锅内,在主机转速300 r·min-1,喷枪雾化压1.0~1.2  MPa,喷水量10~30 ml·min-1条件下制备微丸。
       2.2  包衣微丸的制备
       2.2.1  丙烯酸树脂Ⅳ(胃溶型)包衣微丸取丙烯酸树脂Ⅳ 20g,加入体积分数为80%的温乙醇(25~30℃)250 ml中搅拌均匀,于磁力搅拌器上持续搅拌包衣溶液约2 h。取20 g 新雪微丸和配得的丙烯酸树脂Ⅳ包衣液,按“2.1项”工艺进行包衣,使微丸增重分别为5%,10%,15%。包衣微丸置50 ℃热风烘箱中分别老化4h。
       2.2.2  丙烯酸树脂Ⅱ/Ⅲ (肠溶型)包衣微丸称取丙烯酸树脂Ⅱ 0.6 g,丙烯酸树脂Ⅲ 2.5 g,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0 ml,滑石粉2.4 g,加入80%的温乙醇50 ml,搅拌均匀,磁力搅拌包衣液约3 h,取20 g 新雪微丸和配得的丙烯酸树脂Ⅱ/Ⅲ包衣液,按“2.1项”工艺进行包衣,使微丸增重分别为8%,15%,30%。包衣微丸置50 ℃热风烘箱中分别老化4h。
       2.2.3  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肠溶型)包衣微丸称取PEG6000 2.5 g,十二烷基硫酸纳0.5 g,滑石粉2.5 g 于80 ml水中搅拌均匀,加入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85 ml。于磁力搅拌器上持续搅拌4h使分散均匀。取20 g 新雪微丸和配得的丙烯酸树脂乳胶液,按“2.1”项工艺进行包衣,使微丸增重分别为10%,15%,20%。包衣微丸置50 ℃热风烘箱中分别老化4 h。
       2.3  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的制备将包衣增重为5%的丙烯酸树脂Ⅳ包衣微丸、包衣增重为15%丙烯酸树脂Ⅱ/Ⅲ包衣微丸和包衣增重为15%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包衣微丸按质量比1∶1∶1装袋,制备成pH依赖型新雪缓释制剂。
       2.4  体外释放度测定
       2.4.1  HPLC 法测定新雪微丸中栀子苷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迪马Diamonsil(TM)C18(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 (15∶85);检测波长238 nm,柱温 3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
       
       标准曲线:精密称取栀子苷对照品,用流动相配制成1 mg·ml-1的溶液,取5 ml到50 ml量瓶中,加流动相定容置刻度作为储备液。分别精密吸取储备液2,4,6,8,10 ml于25 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制备成不同质量浓度的栀子苷对照品溶液。每个浓度点连续进样3 次,记算峰面积的平均值,以峰面积的平均值A对质量浓度C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A= 6 170.7C - 2 928.7,r= 0.999 9。结果表明栀子苷在8~40 μg·ml-1 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
       
       加样回收率实验:采用加样回收率法,分别称取已知含量(1.53 mg·g-1)的新雪微丸粉末约0.18 g,精密称定,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30 μg·ml-1的栀子苷储备液8,10,12   ml,置25 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得回收率实验用溶液,精密吸取10μl注如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测得高、中、低浓度平均回收率为97.6%,RSD为0.92%。
       2.4.2  释放度测定[3]
       由于本实验中制备的包衣微丸剂系pH依赖型释放药物,故释放度检查时测定其在连续变化的pH 条件下的释放度采用《中国药典》2005 年版Ⅱ部附录X C 第二法装置(浆法)测定。转速为50 r·min-1,温度(37.0±0.5)℃。由于3 种包衣微丸设计的释放部位分别在胃、十二指肠及小肠中下部,故选用pH 2.0、pH 5.8 和pH 7.2 3种介质[4]。根据食物在人体内的转运时间,将本品分别于人工胃液2h(0.1mol·L-1 HCl),人工肠液2 h(加入高浓度磷酸盐缓冲液1.4 ml,调节pH值为5.8),人工结肠液4h (继续加入上述高浓度磷酸盐缓冲液0.5 ml,调节pH 值为7.2)。在预定时间点取样5 ml,及时补加相应量的同温介质5 ml。使释放介质总体积为100 ml。取样过0.22 μm 微孔滤膜,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HPLC 法测定释放介质中栀子苷含量,计算累积释放度。高浓度磷酸盐缓冲液的配制:取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 10 g,NaOH 4 g 加蒸馏水100 ml搅拌使溶解,即得。
       3  结果
       3.1  包衣微丸的体外释放度测定
       3.1.1  丙烯酸树脂Ⅳ(胃溶型)包衣微丸分别取包衣增重为5%,10%,15%的微丸各2 g,按“2.4”项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释放曲线如图1。由图1 可见包衣增重基本不影响包衣微丸中栀子苷的释放,因此最后确定包衣增重为10%,以达到既可在酸中快速释放又可达到防潮的目的。
       3.1.2  丙烯酸树脂Ⅱ/Ⅲ 包衣微丸分别取包衣增重为8%,15%,30%的微丸各2 g,按“2.4”项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释放曲线如图2。
        结果表明增重8%的包衣微丸在酸性介质中释药较多,2 h释药接近24%,抗酸性欠佳。将包衣增重增加后包衣微丸即具有了良好的耐酸性能,15%和30%的包衣微丸酸中2 h释药率分别为5%,11%左右,在充分抵抗胃液的同时,也延长了衣膜在pH 5.8介质中的溶解时间,但2 h后,30%包衣增重微丸出现释放不完全的现象。故最终选则包衣增重为15%。
       3.1.3  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肠溶型)包衣微丸分别取包衣增重为10%,15%,20%的微丸各2 g,按“2.4”法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释放曲线如图3。
       3.2  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的释放度测定取新雪缓释微丸,按“2.4”项方法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释放曲线如图4。结果表明新雪缓释微丸中的指标成分在模拟人体胃肠道的变化条件下,呈pH依赖型梯度释药行为。
       4  讨论
        本研究利用胃肠道pH差值,采用pH依赖型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Ⅱ、Ⅲ、Ⅳ及肠溶型乳胶液)制备3种包衣微丸并共同组合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使药物各组分在不同部位、不同时间释放并被吸收,达到缓释作用的同时也可发挥复方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
       
       根据人体口服药物后在胃肠道的滞留时间,将药物置人工胃液2 h,人工肠液2 h,人工结肠液4 h,观察体外释药情况,结果表明pH依赖型新雪缓释微丸中栀子苷在人工胃液中2 h后约释放31%,人工肠液中2 h释放约63%,人工结肠液4 h后基本释药完全。体外释放度试验初步表明栀子苷可在胃肠道可呈现梯度释药行为。
       
       释放介质pH的选择,结合人体胃肠道的pH值变化情况[5]:胃液pH 1~3当胃液分泌进入胃腔受到稀释与食物的影响后,其pH值改变为1~3,一般空腹时可降低至pH 1.2~1.8。食后,正常人的胃内容物上升pH值3~5;十二指肠pH 5~7;上行结肠pH 7~8,和丙烯酸树脂包衣材料在介质中的溶解情况:丙烯酸树脂(Ⅱ)与聚丙烯酸树脂(III)两种型号的包衣液pH范围均在4~6之间。聚丙烯酸树脂乳胶液(肠溶型)水分散剂包衣材料可在 pH6.5以上的介质中溶解。综合考虑,决定使用释放介质的pH值分别为pH 2.0,pH 5.8 和pH 7.2。
       【参考文献】
         1]李 莉,李 鑫,邱文强. 冠心苏合丸pH依赖型梯度释药微丸的制备工艺[J]. 黑龙江医药,2003,16(3):208.
       
       [2]陈丽华,冯 怡,徐德生. 中药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6):472.
       
       [3]杨 明,谢兴亮,马鸿雁,等. 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J]. 中草药, 2006, 37(5):680.
       
       [4]杨冬丽,唐 星. 复方丹参pH依赖型延迟释药微丸的制备和体内相关性[J]. 中国药剂学杂志, 2005, 3(3): 154.
       
       [5]Watts,P.J.,IIIum,L.,Colonic Drug Delivery[J].Drug Dev.Ind.Pharm.1997,23:89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