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皱果赤
作者:冯国宣

《时珍国医国药》 2004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皱果赤
       摘要:目的:探讨皱果赤野转家的可行性。方法:在低海拔地区进行人工栽培。结果:掌握了该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结论:皱果赤野生变家种完全可行。
       关键词:皱果赤;生物学特征特性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 of Thladiantha henryi
       FENG Guoxuan
       (Horticulture Department of Bio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Hubei National College, Enshi, Hubei 445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Probe into  feasibility of domesticating Thladiantha henryi.Methods:Conduct o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in the area elevation.Results:The biological character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this plant was known well.Conclusion:Thladiantha henryi domesticated was entirely feasible.
       Key words:Thladianthahenrvi Hemsl;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皱果赤(TMadiantha henryi Hemsl),又名癞瓜(神农架)、米来瓜(巴东),属葫芦科赤儿属(Thladiantha Bunge)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植物。产宣恩、利川、恩施、建始、巴东、宜昌、兴山、神农架。分布四川、湖南、陕西。生长在海拔300~1 900 m的山坡、路边、疏林地及二荒地中。果肉脆嫩多汁,清香浓郁;块根肥大,富含淀粉、氨基酸、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元素,口感好。功效主治:降逆止呕、祛痰止咳、行气化瘀及产后乳汁不下,乳房肿痛。属理想的药食同源植物,野生环境下单株产量高达40 kg以上。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可望加工出口创汇。有关本植物资源的开发研究未见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于2001年春至2004年秋在湖北民族学院试验基地进行。地势平坦,土壤粘性,海拔420 m,半阴半阳,肥力低。试验材料采自巴东县金甲山疏林地,原产地海拔1 200 m。
       1.2   栽培前深翻土地,增施葛渣有机质加工废弃物。每公顷施火土15 000 kg,复合肥225 kg,磷肥500 kg,施呋喃丹7.5 kg。采取沟施垄种,覆土5~7 cm。为防止暴雨溅泥影响幼苗生长,在垄面铺少量干松针,并覆膜增温。及时免耕除草,根据其攀援向性特点,插高1.5~2 m的树枝引蔓。发现病叶,及时摘除,封行前施1~2次淡人粪尿作追肥。全生育期进行生物学特征特性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皱果赤的生物学特征
       2.1.1 根皱果赤为直根系,且侧根发达,直根穿透力极强。可形成根蘖苗,块根肥大,串生,长形、椭圆形不等。多年生块根,深褐色,表皮粗糙,块根表皮有纵向裂纹,深达0.5~1cm,芽孢半圆形。
       2.1.2  茎皱果赤的茎为攀援藤本,有沟棱。疏被短柔毛或无毛。卷须一叉,少二叉。分枝能力特强。平均茎数2、3根。地上茎冬季具假死性。地下茎及块根具较强的繁殖能力。
       2.1.3  叶叶片宣卵状,单叶互生,膜质,心形,长8~16 cm,宽7~14 cm,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弯缺圆,叶上面粗糙,下面有稀疏柔毛或无毛,边缘具肼胝的小齿;叶柄长4~12cm。
       2.1.4 花花雌雄异株。雄花序聚伞圆锥状,多花;总花梗粗壮,多分枝,长10~20 cm;花梗长1.5~3 cm;花托宽钟形,花萼裂片披针形,具一脉;花冠黄色,裂片卵状矩圆形,长2~2.5 cm,宽约1.2 cm,5~7脉;雄蕊5,花丝粗。雌花单生或2~5朵,花聚生短总梗上,花梗长5~12 cm;子房卵珠状长圆形,被毛,多横褶,基部深凹有小裂片;花柱短粗,柱头三裂。
       2.1.5 果实、种子果实绿色,椭圆形,长10~15 cm。果皮有横褶,基部深内凹,种子扁长倒卵珠形,长6 mm。
       2.2 皱果赤的生物学特性
       2.2.1  生态适应性皱果赤喜温耐阴、喜湿怕旱、不耐瘠薄,最适合海拔800~1 400 m;最适合栽培环境是沙壤土、缓坡偏阴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及微酸性条件;适宜的光照强度40 000~60 000 lx,当光强超过80 000 lx时,植物叶片出现灼伤:适宜的年平均气温13~18℃,大于10℃的活动积温4 000℃以上;田间相对湿度50%~80%;适宜的年降雨量1 200 mm左右及无霜期250 d以上。
       2.2.2  生长发育阶段皱果赤自芽孢分化至茎叶凋萎全生育期约270~300 d。根据对生长发育过程的观察,全生育期共分4个阶段,即幼苗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休眠期。
       幼苗期:芽孢纵向开裂露白至幼苗出土叶片展开为幼苗形成期,大约需要20~25 d。3月下旬,当气温稳定通过10℃时,芽孢开始分化,纵向开裂露白,15 d左右乳白色幼芽形成并较快生长,5~10 d后出苗。出苗见光后快速生长,平均每d生长2~3 cm,迅速进入营养生长期。
       营养生长期:自幼叶展开至茎叶凋萎为营养生长期(其中也包括生殖生长期),大约为260~290 d。当气温高于15℃时,生长速度加快,平均每天生长7~l0 cm。当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生长速度减慢。适宜的条件下,皱果赤营养生长旺盛,分枝能力特强,每个掖芽均可长出一个新枝条。并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生殖生长期:从花芽分化至果实成热为生殖生长期。6月上旬,花芽开始分化,6月中下旬开花,8~9月,果实种子成热。
       休眠期:12下旬至翌年元月,当气温降至10℃以下,地上茎叶开始凋萎,地上茎基本停止生长,呈假死性,进入休眠期。
        3 讨论
       3.1 皱果赤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适宜大面积人工栽培。是具有广阔开发前景和经济价值的珍稀野生药食同源植物。尤其是皱果赤适宜的生态环境是广大贫困山区,可作为扶贫项目来开发。
       3.2 皱果赤属难生根植物。目前繁殖方法主要采用地下茎和分根繁殖,通过组织培养繁殖来加快繁殖步伐有等研究。
       3.3 皱果赤的药用价值,化学成分和深加工有等于进一步研究。
       3.4 皱果赤喜冷凉环境,不耐旱,栽培过程中应采用人工方法来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其中,以选择海拔800~1 400 m地区建基地最为理想。
        参考文献:
       [1]冉先德.中华药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867867.
       [2]傅书遐.湖北植物志[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2003,(4):110.
       [3]郑重.湖北植物大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137138.
       [4]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52352.
       (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园艺系,湖北 恩施445000)
       作者简介:冯国宣(1952),男(汉族),湖北巴东人,现任湖北民族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园艺系植物教研室副教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05021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