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
作者:温元强,董小丽,孔勉,余志华    
作者单位: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四川 成都 610017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水疗与传统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并以临床痉挛指数评价其疗效。结果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痉挛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差值为(1.79±1.06),较对照组(1.23±0.84)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程度分布情况。结论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优于传统水疗,宜于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药水疗; 功能训练; 脑瘫; 痉挛型
        小儿脑瘫是指由出生前至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其中以痉挛型脑瘫为多,约占脑瘫分型的60%~70%[1]。现代综合康复训练对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具有确切疗效,然而其疗程相对较长,尤其是对中、重度痉挛的改善仍然存在一定的难点。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结合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于2005-10~2007-12在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组107例,男72例,女35例,平均月龄(19.80±9.96)个月;传统水疗配合功能训练组102例,男65例,女37例,平均月龄(20.22±11.23)个月。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脑瘫诊断标准[2]制定: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症状在婴儿期出现;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1.3  纳入标准符合脑瘫痉挛型诊断标准,肌张力1+级以上(包括1+级)或痉挛等级轻度及以上,能坚持完成治疗,依从性较好;6个月≤年龄≤4岁;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受试者。
       1.4  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导致痉挛型运动功能障碍,不符合脑瘫诊断条件;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脑瘫患儿;合并有精神病及严重癫痫者。
       2  方法
       2.1  水疗法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分别对对照组及治疗组进行传统水疗及中药水疗的治疗。
       2.1.1  对照组采用气泡涡流浴,水温为36~38℃进行,每次30 min,1次/d,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
       2.1.2  治疗组采用气泡涡流浴,水温为36~38℃进行,其中加入由钩藤、桑枝、伸筋草、桑寄生、怀牛膝等研磨成的中药粉剂20 g,每次30 min,1次/d,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
       2.2  功能训练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综合运用Bobath,Vojta及上田法进行训练,2次/d,每次30 min,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在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根据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分评价其痉挛程度:①腱反射:0分:无反射;1分:反射减弱;2分:反射正常;3分:反射活跃;4分:反射亢进。②肌张力:0分:无阻力;2分:阻力降低;(低张力);4分:正常阻力;6分:阻力轻到中度增加;8分:阻力重度增加。③阵挛:1分:无阵挛;2分:阵挛1~2次;3分:阵挛2次以上;4分:阵挛持续超过30 s。结果判断:0~7分:无痉挛;8~10分:轻度痉挛;11~13分:中度痉挛;14~16分:重度痉挛。
       2.4  统计分析两组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比较(略)
        两组患儿治疗后痉挛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经统计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均能缓解患儿痉挛状态。两组治疗后痉挛指数评分比较(P<0.05),提示两组对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有差异性。
       3.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差值比较结果见表2。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差值比较(略)
        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痉挛指数评分差值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且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在缓解痉挛程度方面较对照组有一定优势。
       3.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痉挛程度分布比较结果见表3。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痉挛程度分布比较(略)
        经统计学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u=5.048,P=0.000,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u=6.852,P=0.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u=2.010,P=0.044,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一定疗效,且中药水疗优于传统水疗的疗效。
       4  讨论
        在脑瘫各种类型中痉挛型发病率最高,占全部患者的60%~70%。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姿势异常和关节挛缩畸形,给治疗带来困难。水疗对痉挛的改善因其效果明显,已被广泛应用于脑瘫的治疗。近年来国内结合传统医学疗法治疗的报道增多[3]。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药浴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全身血流量、降低血压和血液黏滞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和加快新陈代谢的作用。皮肤的吸收功能仍然是药浴治疗作用的主要因素。当温度与湿度增加时,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增加数倍。水浴有助于药物成分的吸收,皮肤生理学研究表明,浴液中的药物离子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不但增加了病灶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同时温热刺激扩张局部血管,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也有利于药浴液中的有效成分通过局部作用全身。药物由皮肤吸收可发挥与内治法相似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作用[4]。药浴剂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且皮肤间层还有储存作用,使药物浓度曲线平缓,避免了“峰谷现象”,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毒性及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5]。在痉挛型脑瘫的水疗治疗中,加入的中药钩藤、桑枝、伸筋草、怀牛膝、桑寄生等药物,可以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熄风止痉、补肾强筋骨,达到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维持和扩张关节活动度,纠正挛缩;改善感觉功能;改善平衡能力及协调性;有利心理调整等多种功效,从而达到提高运动能力,增大关节活动度的目的。并且痉挛型脑瘫患儿在药物水疗后再行功能训练,因降低了肌张力,缓解了肌痉挛,使患儿更愿意接受和配合运动功能训练,使运动功能训练疗效更好。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经临床痉挛指数评价,分值降低程度较传统水疗组大,经统计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在缓解肌张力方面优于传统水疗。经痉挛程度比较,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对其痉挛程度的分布均有所改善,尤其是以中度痉挛到轻度痉挛改善变化较大,提示两组对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痉挛程度均有一定帮助,且经统计学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水疗参与治疗脑瘫,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患儿易于接受。适于在家庭或社区康复机构中推广使用,为更多的脑瘫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7.
       
       [2]林庆.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J].中华儿科学杂志,1989,27(3):162.
       
       [3]王军英.传统医学对小儿脑性瘫痪的治疗作用[J].现代康复,2001,5:13.
       
       [4]赵岩松.传统药浴法在内科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1262.
       
       [5]孙亦群,陈孝银,周莉玲.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3):6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