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 蕾,许银姬,林 琳*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评价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风寒恋肺和风热郁肺证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中药协定方与西药扑尔敏对照,疗程10 d,观察两组的咳嗽症状计分、咳嗽缓解时间、证候计分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中药组的日间咳嗽症状计分、咳嗽症状总分、咳嗽缓解例数及缓解时间、证候计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中药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部分病人出现嗜睡、困倦等不良反应。结论初步研究表明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在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等方面优于扑尔敏,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  感冒后咳嗽; 中医; 临床研究
       感冒后咳嗽(又称感染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1],是亚急性咳嗽中最主要的病因。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而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大约11%~25%会发生感冒后咳嗽,在流行季节,感冒后咳嗽发生率可高达25%~50%[2]。频繁剧烈的咳嗽常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采用中医药辨治感冒后咳嗽风寒恋肺及风热郁肺证患者,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预试验部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0例病例为2007-01~2008-06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的感冒后咳嗽患者。纳入标准:①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的咳嗽,无痰或咳少量白痰;②咳嗽病程3~8周;③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④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⑤中医辨证为风寒恋肺或风热郁肺;⑥年龄18~65岁;⑦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②既往有慢性心衰病史或合并其它系统较严重的原发病者;③平时有鼻后涕流或反酸、胃痛等症状;④近1个月内服用ACEI类药物;⑤体温超过37.3℃;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⑦哺乳、妊娠及准备妊娠的妇女;⑧精神病或其它无法配合研究的患者。
       随机分组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法,PEMS 3.1“完全随机(两组及多组)设计”程序实现。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中药组45(男20,女25)例,年龄(34.9±7.2)岁,中位病程32 d,其中风寒恋肺、风热郁肺各27、18例。对照组45(男22,女23)例,年龄(37.1±7.6)岁,中位病程35 d,其中风寒恋肺、风热郁肺各32,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证候分型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案中药组按证型不同分别予中药汤剂协定方“风寒方”(组成:麻黄,荆芥,生姜等)或“风热方”(组成:麻黄,荆芥,黄芩等),1剂/d,常规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10 d。对照组予扑尔敏(规格:4mg/片,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4 mg/次,2次/d,疗程10 d。
       2.2 观察指标①咳嗽症状计分[3]。②咳嗽缓解时间:患者自发病至达到日间咳嗽症状计分≤2分或夜间咳嗽症状计分≤2分、并持续48 h的天数。③中医证候计分:参照课题组前期证候调研和专家论证得出的辨证标准,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相关的症状分级量化表,制作出包括主要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的“感染后咳嗽中医证候计分表”,分4级考察其轻重程度并计分。④不良反应。
       2.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1.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咳嗽症状计分比较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计分比较
       3.2 两组咳嗽缓解例数与时间比较结果见表2~3。表2 两组咳嗽缓解例数比较组别咳嗽未缓解a例占比例(%)咳嗽缓解(%)a例占比例(%)表3 两组咳嗽缓解患者的缓解时间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计分比较结果见表4。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计分比较
       3.4 不良反应对照组45例患者中有29例服药后出现嗜睡,18例出现困倦。中药组患者服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4 讨论
       目前感冒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由于感染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气道上皮损伤脱落,上皮下感觉神经暴露,粘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从而刺激咳嗽感受器[5]。西医方面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所推荐的第一代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如扑尔敏)及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仅是一种对症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停药后容易复发,前者还常伴有嗜睡、困倦等副反应,后者过量服用则可能产生严重的神经、精神方面的毒副作用[6]。
       相对而言,中医药治疗咳嗽尤其是“顽咳”“久咳”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风邪犯肺,肺气失宣,尽管感冒表证已解,但风邪未尽,肺气宣降失司,故咳嗽迁延不愈[7]。我们认为感冒后咳嗽的病因病机为发病初期过用寒凉中药、宣透不足,或滥用抗生素,致风寒未得彻底透发,余邪未尽,伏留于肺,遏阻肺气,或风寒郁而化热,致肺失宣肃而上逆作咳。故本病病机以风为主,又分夹寒夹热的不同。我们临床所见风寒证偏多,可能与多数患者发病早期过用清热解毒药如维C银翘片、牛黄解毒片、抗病毒口服液等,加之岭南地区人群多好饮用凉茶有关。
       基于以上病机认识,我们辨治感冒后咳嗽的思路为不论风寒或风热,均当从“风”论治,以“宣透”为主要治则,用药如麻黄、荆芥等;其次辨别夹寒夹热的不同,用药分为偏温或偏清,分别加用生姜或黄芩等;此外适当加入降肺止咳之品,如此全方疏风透邪,宣降有力,则咳嗽得止。
       本研究显示,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日间咳嗽症状计分和咳嗽症状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治疗较扑尔敏在改善日间咳嗽症状方面较有优势。而夜间咳嗽症状计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与感冒后咳嗽以日间咳嗽为主,夜间咳嗽相对较少有关。中药组咳嗽缓解例数及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中药较扑尔敏在缩短病程、较快缓解咳嗽症状上有一定优势。两组治疗后的证候计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药除改善咳嗽症状外,对于咽痒、口干等证候的改善也有疗效,这一点也反映了中医药善于从整体进行调节的优势,除治疗主症外,对一些伴随症状的改善亦具有积极的意义。因研究条件限制,本研究未能进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以排除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故可能会纳入少数此类患者,对结果造成一定影响。此外,中药干预对减少咳嗽复发可能有一定优势,有待今后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进行随访评价。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
       
       [2] Braman SS. Postinfectious Cough: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 CHEST,2006,129:138S.
       
       [3] 赖克方.咳嗽严重度界定与咳嗽激发试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15.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
       
       [5] 李 智.感冒后咳嗽的治疗体会[J].中医杂志,2008,49(12):1141.
       
       [6] 张晓芬.右美沙芬的合理使用[J].中国药业,2006,15(20):62.
       
       [7] 肖立成.疏风宣肺法治疗感冒后咳嗽110例[J].山西中医,2008,24(10):1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